
老子《道德经》中,有一段话叫做“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意思是说,天地无所谓仁慈,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无所谓仁慈,任凭百姓自生自灭。安达信公司被判定妨碍司法罪成立,大约暗合了这样的道理。
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是美国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而被丑闻缠绕的安然公司则是安达信的第二大客户,据说安达信和安然长期以来通过复杂的财务合伙形式掩盖巨额债务和虚报盈余,在安然丑闻公开化前后,安达信在2001年10月23日开始的两个星期中销毁了数千页安然公司的文件,直到11月8日收到证券交易委员会的传票后才停止继续销毁文件。
安然事件之后,安达信首先就在事实上被传媒宣判有罪了,而在2002年6月15日,经过美国联邦大陪审团10天的激烈辩论后,安达信被认定在销毁安然公司文件一案中的妨碍司法罪成立。这宗罪名将使安达信公司面临被罚款50万美元和察看期5年的处罚,此外安达信还可能被处以超出非法行为带来的利润或损失两倍的罚款。而这一切仅仅是安达信噩梦的开始,安达信输掉了这场官司,可能还将输掉许多其他公司对它提出的民事起诉官司;安达信失去了安然,也注定要失去几乎所有客户,安达信已经走上不归路。
全球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一度风光无限,经它们审核过的财务信息似乎就是真金白银,毫无瑕疵,投资者和消费者在五大出具过审计意见的财务信息面前,顶礼膜拜忘记了使用自己的判断力。如何理解和评判五大对企业财务信息真实性的作用?不可否认安达信在处理产然事件上的确存在问题,但像标普等评级公司,像JP摩根大通等投资银行就没有问题?
就在2001年3月《财富》首先刊登质疑安然的文章之后,包括JP摩根大通、美林和高盛这样的国际著名投资银行不是依然向投资者强烈推荐安然股票吗?标准普尔和穆迪对安然的信用调降也岂非姗姗来迟?安达信不幸成为被枪打中的“出头鸟”而已。会计师事务所毕竟是外部监督,它们并不直接运作企业,况且企业的经营管理越来越技术化和复杂化,像安达信等“五大”中稚气未消、雄心勃勃,刚刚踏出校门的工作人员,就天然具备甄别在市场中摸爬滚打的企业的种种造假伎俩?有多少人搞得懂安然经营和财务信息复杂程度呢?投资者和消费者出事前过份迷信会计师事务所,之后又似乎将全部的污水泼往安达信。
五大的存在只是表明,它们不能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而仅仅是保证它们认可的信息是其暂时无法揭露虚假性的信息而已,五大能做的不是证实,只能说尚未证伪。在安然事件中,上自政府,下至评级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相关企业和普通投资者,面对吞噬了人类财富的黑洞,其实只有一句话可以说:“我们都有罪!”
安达信之罪重新点燃了人们对政府监管的迷信,人们以为,在政府重重监管下,企业会变成天使,而政府也不断对民众作出种种许诺。结果,人们忘记了市场交易中最原始的信条:买家自己小心,出门概不退换。企业不是天使,即便是日前以揭黑扒粪为己任的,输掉了官司的中国一家财经媒体也不是天使。企业都带着“追名逐利”的原罪,不过一些企业在生产容易甄别的商品,而另一些在生产难以辨识的话语。经济学家斯蒂格勒曾说监管摧毁了谨慎和小心,而并不能从根本上把企业改造成天使,那么人们难道不能从安达信之罪中,看出自己的罪过吗?
这不是为安达信辩护其无可挽回之罪;而是为我们自己羞愧,我们走到了一个危险的反面,当初我们“安然”地将自己的利益寄托在五大之上,现在我们更“安然”地将自己的利益寄托在政府监管之上。其实也许错得更离谱,既然天地无所谓仁慈,任凭万物自生自灭,那么就不要指望有人盗用天地仁慈的名义;既然圣人无所谓仁慈,任凭百姓自生自灭,那么就不要指望有人滥用道德良心的名义。
在解决类似的安达信之罪上,政府的作用是有限的,美国正面临着一场上市公司治理大危机。国际著名的评级机构魏斯(Weiss)日前在对美国7000家上市公司的表现进行调查后表示,1/3的美国上市公司可能篡改盈利报告,近期企业纷纷重组或破产,华尔街证券分析员、行政总裁们及审计公司都有份。“华尔街出现了信心动摇的危机”。这些危机的解决在于不完美的人性必须为其不完美承受失败的代价,这个时候也许美国的上市公司将出现回归,不排除这样一种可能:重新启动企业私有化运动,淘汰过于强势的职业经理人,所有者以直接或简接的方式重操经营旧业。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