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财务管理论文 > 略论企业理财策略的选择

略论企业理财策略的选择

管理会计月刊

略论企业理财策略的选择

湖南省邵阳公路桥梁建设总公司 周中意

  为什么有的人未老先衰,有的人虽老未衰,关键之一在于自己爱惜不爱惜自己的身体,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生理特点选择恰当的保养方式。企业也如此,有的企业历经不衰,像常青树;有的企业却只领风骚三五年,犹如昙花一现。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能否根据企业发展特点选择恰当的理财策略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企业的生产与发展归根结底要靠效益来支撑,而效益的好坏与企业管理当局的理财策略密切相关。如何根据企业特点、发展阶段、行业性质、国内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等等这些因素制定恰当的理财策略,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下面,笔者拟通过对企业理财策略的类型、特点及其利弊分析,探讨企业生命周期内理财策略的选择,探索企业能根据自身特点自觉选择正确的理财策略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理财策略的类型、特点及其利弊分析

  企业理财管理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实现利润最大化。从经营成果(效益)=收入-成本费用这一公式来看,实现利润最大化不外乎二个途径:一是增收,二是节支。相应的理财策略概括起来有三种:一是增收主导型,二是节支主导型,三是增收与节支统一型。其特点和利弊见表1:

  表1、三种理财策略的对比分析表

理财策略 适用范围及行业 优 点 缺 点 成功与失败的企业 主要经济现象
增收主导型 行业:新兴朝阳产业企业发展阶段:创业期及成长期 1、可在短期内完成资本的积累; 2、较容易铺好摊子、搭好架子形成规模经济 1、容易形成泡沫经济及虚假繁荣, 2、又容易造成无效益的增收。 3、易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而波动。在过度投机性兼并与扩张中可导致灭顶之灾。 成功企业:联想、方正失败企业:巨人、深宝安90年代初的惠普 兼并、扩张股市设立创业板
增收与节支统一型 行业:技术成熟、竞争较激烈型产业 企业发展阶段:成熟期及转型期 1、可发挥管理的最大作用 2、 因为基础好,在适当的时候较容易加入或退出某一行业 容易使管理当局产生完美主义而优柔寡断, 成功企业:海尔、长虹格兰仕失败企业:爱多、秦池 家电降价风
节支主导型 行业:夕阳产业及竞争过份激烈行业企业发展阶段:衰退阶段 1、可充分挖掘内部管理潜力,建立较好的内部管理体制 2、在适当时候可以较容易转入适应增收主导型的行业 1、可能只顾节支,忘了增收,或因为节支误了增收 2、容易产生各种利益集团利益冲突而产生内耗 成功企业: 邯钢 学邯钢,抓节支债转股


  二、企业生命周期内理财策略的选择

  人在不同年龄及生理阶段,应选择不同的保养方式。企业也如此,在生命周期内的不同发展阶段,应选择不同的理财策略,以保证其茁壮成长。那么,怎样进行选择呢?为了便于理解,笔者绘制了图1来进行说明。

  图1、一个企业生命周期内的收入与支出曲线









  1、初创期(婴幼儿期)(收入曲线的OA段):由于企业刚刚成立,犹如婴儿,急需补充营养,以便能生存下来。这个阶段的管理重点是增收--销售与制造,拓宽销售渠道;而不是节支---控制成本。因此,适合的理财策略应是增收主导型。

  2、成长期(青少年期)(收入曲线的AA1段):这个阶段是企业快速发展的阶段,能否茁壮成长,是长成大树还是小草,关键在于给其补充的营养--赖以扩大规模的收入的多少。企业应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提高产品质量,创造在功能和服务方面有别于市场同类产品的品牌,扩大市场占有率。同时也应建立有效的成本管理与控制系统。因此,适合的理财策略仍应是增收主导型为主或增收与节支统一型。

  3、成熟期(中壮年期)(收入曲线的A1B段):这个阶段是企业发展的分水岭:是由盛转衰,还是迎来另一个发展的春天,关键看企业在这种阶段积蓄了多少能量((AA1A2B-0A)面积的大小),是具有接受新的挑战的勇气,还是沾染了墨守成规的陋习。在这个阶段,由于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大激烈,又失去了初创及成长期明显的技术优势,其进一步增收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小。因此,适合的理财策略应是增收与节支统一型。

  4、转型期(更年期)(收入曲线的BC段):这个阶段理财策略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拟转型的业务,实行节支主导型,对拟介入的业务,实行增收主导型。

  5、转型成功期(返老还童期或脱胎换骨期)(收入曲线的CE段):对转型成功的业务实行增收主导型,对传统业务实行节支主导型。

  6、衰退期(暮年期)(收入曲线的CG段):这个阶段是所有企业不愿看到的,但由于各种原因,很多企业无法逃至厄运。因此,适合的理财策略应是节支主导型。以积蓄资金,实现企业再造。

  当然,企业现实生活(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是复杂多变的,其自身的各种内在因素(比如经济规模、多行业、多品种、跨国经营等等)也不可能象以上分析的那样理想化。因此,以上分析理财模式的选择不是也不可能一成不变的,企业管理当局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做出最合适的选择,既可以在同一发展阶段选择不同的理财策略,也可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选择相同的理财策略。但其出发点应立足于:创业初期(如图一),能缩短收入曲线由0点到A点的时间,并缩小OA的面积;成长及成熟阶段,延长收入曲线A到B的时间,并扩大AA1A2B的面积;转型阶段,缩短收入曲线C到E的时间,避免CG收入曲线的发生。

  三、形成能自觉选择恰当的理财策略的机制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前文可以看出,选择恰当的理财策略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是十分关键的。特别是在科技以十倍速更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更是要求企业必须能形成根据企业发展特点及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自觉选择恰当的理财策略的机制,以便不错失稍纵即逝的发展机会。那么,一个企业究竟怎样才能形成这种机制呢?

  1、正确把握增收与节支的辩证关系

  任何一个企业从成立之日起,收入曲线和支出曲线便贯穿其经营过程的始终(见图一),因此,增收与节支应该是企业生命周期内永恒的主题之一。企业好比一座水库,收入曲线就是引水渠,而正常的支出曲线便是排水渠,非正常的支出曲线就是管涌。如果没有引水渠,再小的排水量也会将水库的水放干;如果没有正常的排水渠,水库的水便会溢出来,造成水灾,而需要水的地方却会干涸;如果存在没有堵住的管涌,再多的蓄水也会流干。这个比喻比较形象地说明了增收与节支的辩证关系--矛盾的统一体。其统一性表现在:节支是企业稳定之本,增收是企业发展之(目)标,没有稳定的发展仿佛脱僵的烈马,早晚会出事;同样,没有发展的稳定犹如一潭死水,迟早会蒸发掉。因此,增收与节支二者应互为统一,相辅相成,才能促进企业长久、稳定地发展。其矛盾性表现在:企业往往顾此失彼,摘了芝麻,忘了玉米。过份强调节支,会使企业失去增收的环境。因为,这时企业往往会想尽办法采取这样那样的措施来要节支,因此,必然一方面会导致企业的蛋糕做不大--发展受到制约。另一方面会使企业内部不同利益集团因节支引起利益的再分配,从而影响内部的安定团结,反而可能把现成的蛋糕分了吃--把企业搞跨;过份地强调增收,往往会对节支不屑一顾。因为,这时企业大都急功近利,只求短期的高速发展,忽视长期的自我积累。一方面会造成企业缺乏长期发展的必要的资金,最后做大了的蛋糕不得不分了吃。另一方面,由于忽视积累,不注重节支,企业上下必然会形成浪费、铺张的不良习惯,从而逐步丧失自我造血的能力,进一步的发展便无从谈起。因此,对一个致力于持续、稳定发展的企业而言,真正的节支应该是为增收积累发展资金和创造发展条件的节支。真正的增收应该为节支创造更广阔空间和更宽松环境的增收。正确把握增收与节支辩证关系的重要意义:只有正确地把握增收与节支的辩证关系,企业的决策层才能以正确的心态来对待把企业做大-扩大规模与做强-提高效率的辩证关系:先强才能后大,如果没有强的大,仿佛纸老虎,经不起市场经济大风大浪的洗礼。而先有强的大,就象厚实的地基,可以稳稳地支撑起摩天大厦。而能否正确地把握做大与做强的辩证关系,对企业的决策层能否因地制宜地选择理财策略是完全正相关的。

  2、建立责任体制,形成自堵漏洞的节支机制。

  学邯钢,增效益。邯钢之所以能增效益的关键在于:建立了责任体制,形成了自堵漏洞的节支机制。他们所创造的模拟市场核算,倒推成本法成本核算模式,其实质就是通过适当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将成本费用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人,以此来调动全员节支增效的积极性。一个企业形成了这样一种经营重担众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责利共同体,哪有堵不住的管涌。而别的企业之所以长期不景气,困难重重,并屡屡发生重复投资、盲目投资,凭长官意志投资的现象,其重要原因之一便是没有建立真正的责任体制。因为,如果叫一个刚够温饱的人去借钱买一个现在不急需或用不着的东西,他会干吗?我想不会。原因何在?责任心使然,借钱要还,能否还得起不清楚,所以是非不想而是不敢也。同样,叫一个花钱不要承担责任的人去买东西,买来的大都会是奢侈品。何也,反正不用担责任,不用白不用,谁不想潇洒走一回呢?那么,什么是责任体制呢?一是给做事的人以充分的权利及相对等的责任。上至企业老总下至普通员工,做好了怎样,做不好怎样都要搞清楚;二是给做事的人提供满足的机会,包括物资的和精神的。也就是责任、权利、利益相配套。而我们现在的情况是企业上上下下得凭奉献、高尚,干着良心活儿。一个要对成千上万员工的生计操心的国企老总,自已却为买房、生病、养老等等需要花钱时犯愁;一个因决策失误导致数千万、上亿甚至数十亿的项目无效益或浪费的责任人却可以安然无恙。这种责任、权利、利益不配套的普遍存在,责任又怎么落实呢?因此,建立责任体制,对企业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是很重要的一环。只有形成了责任体制,企业的全体员工才会有真正的主人翁意识,才能尽可能地发挥出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3、建立创新体制,形成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增收机制。

  企业好比一颗大树,提供营养的根系是其核心竞争力,树干和树枝就是其核心产品,树叶、花、果实则是其最终产品。根系发达才能枝繁、干粗,枝繁、干粗才能叶茂,叶茂才能花艳、果丰。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就是在核心能力、核心产品、最终产品三个层次上展开的。因此,一个企业要想在竞争在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通过建立创新体制,形成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增收机制。怎样才能建立这种创新机制呢?首先要重视研发工作。一个企业要想在技术有所创新或突破,一要解决研发经费,保证有足够的资金来进行研究。目前,世界上著名的高科技公司的研发经费占其销售收入的10%-20%(国外传统产业大公司约为5%-10%);二要引进或培养高素质的人材,因为,人才是创新的源泉与动力,例如,微软公司规定,只选用位居前5%的顶尖人才,实际招聘时甚至只招收前2%以内的顶尖人才,以保证其员工的素质始终优于竞争者。也正是这些高素质的精英人才造就了富可敌国的微软。其次要建立能激发精英分子创造热情的分配制度--认股权制。即将应给企业精英分子的收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年薪,按年结算;一部分为长期服务津贴,从税后利润中支付,支付方式采用发放本单位认股权证或内部股份的形式,由董事会决定,这部分津贴应主要考虑长期贡献。这种分配制度的理论依据是十五大报?quot;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精神。实践操作上又有西方发达国家许多可资借鉴的成功范例。因此,只有解放思想,把创新提到企业生死存亡的高度来看待。这种分配制度的建立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只有企业主要精英分子的收入与付出基本相称时,才能真正体现知识与人才的价值,也才能使他们有成就感,进一步激化他们为企业创造财富的热情。最后要推行是人为本、宽容为怀、帮助员工实现理想的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亲和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使精英分子有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和自由,提高其创新的原动力。一个企业只有形成了这种创新机制,才能培育自已的核心竞争能力,源源不断地开发生产自己的核心产品,不仅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且能创造消费者的需求。从而使企业的增收之源不会枯竭。

  4、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形成能高效整合、优化企业资源和反馈及时、决策科学的运行机制。

  节支机制好热说男钛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