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力文]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在秦汉以前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其学派的中心思想是“兼爱”。墨子对于税收的认识主要表现在他与门人合著的《墨子》一书中。
1.主张增强国家财力。墨子主张“外敛关市、山林、泽梁之利,以实仓廪府库”(《墨子·非乐上》),强调要通过征税来充实国库,增强国家的财力和行政能力,“官府实而财不散”(《墨子·非乐上》),进而达到“官府实而万民富”(《墨子·尚贤中》)的目的。这对我们今天强调增强中央财政的调控能力是有借鉴意义的。
2.主张“常征”即正常税率的课征。墨子认为,征税要公平、税负要合理,对天下人不论其从事农业、手工业,或是商业等等,都一律按其负担能力正常合理征税。这与儒家主张免除关市之征和法家主张重征工商有显著的不同。在征收率上,“以其常征,收其租税,则民费而不病”(《墨子·辞过》),强调正常的赋税,人民是能够接受也愿意交纳的,关键在于不能“厚敛”,“民所苦者非此也,苦于厚作敛于百姓。”
3.认为劳动创造财富,主张保护私有财产。“下强用事,则财用足矣”(《墨子·天志中》),“贱人不强用事,则财用不足”(《墨子·非乐上》),墨子认为,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来源,因此不劳而获者的不正当行为应当受到国家的处罚和社会的责难。这里可以看出墨子的认识具有了“产权保护”思想的雏形。
4.主张“义利”。在墨子思想中,“利”被看做社会伦理的基础,分辨义与不义的标准,是以其行为之利人与否而为断,利于人为义,不利于人为不义。
5.主张消费的“节用”。墨子在私人消费和公共消费之间更加强调公共消费的“节用”,“节俭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认为通过节用来对待年岁丰歉,做到“力时急而自养俭,生财密其用之节”(《墨子·七患》),反对统治者发动争权夺利的战争,厚葬久丧,奢华过度而造成“厚作俭于百姓,暴夺民衣食之财”。
6.要求统治者“休养生息”。墨子认为,对劳动人民“强力急作”只会增加他们的灾难,“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三者民之巨患也”(《墨子·非乐上》),强调统治者必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墨子将休息的意义提高到关系国家存亡和人民健康的高度,这是具有超前意义的卓越思想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