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论文 > 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的路有多长

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的路有多长

再过几天,李自如就要参加“万人争过独木桥”的公务员考试,此时的他已经是一个在会计师事务所有着3年工作经验的审计员了。

“看不到晋升合伙人的希望。”这是李自如决心辞职的重要原因。

走或留,这样的困惑萦绕在太多的“李自如们”心中。然而,近期的国办56号文提出:会计师事务所要培育尊重人才、保护人才的企业文化,形成以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合伙文化留人的氛围。对于“李自如们”来说,这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注册会计师的“七年之痒”

事务所做大做强是大势所趋,而要取得先机,人才是关键。

然而,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注册会计师行业里的人才流动很频繁,人才大量流失已经成为事务所绕不开的痛。

年轻的会计师们或选择彻底转行,或像记者所采访的某事务所员工张力一样,在经历了“七年之痒”后,转身投入了一家拟上市公司担任财务负责人,负责公司上市等工作。

“当事业遇到天花板,再无上升空间,转身或许是很多曾经深爱注会行业的注册会计师无奈的选择。”张力说。

“本来,人才流动是正常的,但关键是看流动的比例是否正常,如果某行业人才流动比例超出20%,那么这个行业就要反思一下了。”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管理有限公司总裁梁春说。

国办56号文中提到的“用合伙文化留人”,成为业内一致认同的观点。然而,一位注册会计师要晋升为事务所合伙人,到底要经过哪些“关卡”呢?

合伙人是这样炼成的

“要成为合伙人没有大量的业务资源是不可能的。”李自如无奈地说。

长久以来,以业务资源论合伙人的说法在业内广为流传。

“这是有失偏颇的。”中审亚太会计师事务所总审计师贾建彪说,要成为事务所的合伙人必需接受综合素质的全面考察,其中对事务所的贡献是最基本的评价标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大多数中型和大型事务所基本上都有一张清晰的晋升为合伙人的路线图。

以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为例,通常新人进来时先从审计员做起,工作两年,就能晋升为高级审计员,带领小组负责具体项目;再过两到三年的时间,有机会升到经理岗位;如果发展得好,最短用10年时间可以成为公司合伙人。而在个人发展方向上,可以在审计、税务、财务交易咨询等部门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轨道。

据了解,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只要具备律师执业资格证,并愿共担风险、共同出资就可以成为合伙人。同为中介行业,与律师事务所相比,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制度显然相对复杂。

目前,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有授薪合伙人、业务合伙人和管理合伙人之分。授薪合伙人不需要出资,不成为公司股东。业务合伙人是公司股东,但不参与公司管理。业务合伙人经过股东选举,进入管理层成为管理合伙人。

但对会计师事务所而言,无论是上述哪一种合伙人,都必须具备相当高的资质条件。“首先,必须具备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这是敲门砖,也是硬性规定。其次,时间和经验的积累是成为合伙人的必要条件之一。最后,要对执业道德、对事务所的贡献和个人管理能力进行全方面的综合考虑。”山东新华联事务所集团总裁助理刘洪和告诉《中国会计报》记者。

“如何保证优秀的人进入到合伙人的考查范围,需要制定一套详细的绩效考核标准。对合伙人的要求是全方位的,考核中会有详细的标准,比如客户资源方面占多少权重,投资业务占多少权重,都得有一个打分制,但都不是绝对的。”梁春说。

合伙人晋升如何突围

“大力实施人才培养战略对于事务所的发展非常关键,但归根结底还是事务所合伙人晋升制有待突破。”梁春继续表示。

贾建彪则认为,事务所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造就了事务所合伙人制目前的尴尬。与拥有百年历史的国际“四大”相比,中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全国7400多家会计师事务所却只有300亿元的营业收入,这与我国30多万亿元的GDP规模反差较大。

但从客观上讲,我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发展需要的市场、具备的实力目前不足以支持并形成像国际“四大”那样的合伙文化,仅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在国内的合伙人就将近300人。如果本土事务所的市场开拓和营业收入不能持续发展,合伙人队伍就无法壮大。而由于事务所的收益没有明显改善,会计师的待遇与付出不成正比,越来越多有志成为合伙人的优秀会计师就会选择离开事务所寻找新的平台。

从主观上讲,人治成为阻碍事务所发展的绊脚石之一。事务所的文化是合伙文化,事务所的发展要看带头人的理念。带头人究竟是要把事务所做成个人的利益池还是秉承社会责任感带领团队发挥每个注册会计师的聪慧才智将其当成终生事业,将对事务所合伙制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事务所的发展关键是人才,留住人才不仅是战略问题,更是事务所内部治理的重中之重。”梁春最后说。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