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论文 > 军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与控制

军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与控制

摘要:文章着重对军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与控制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军队审计;经济责任;风险;控制

军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是指部队各级审计部门对特定对象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由于提出的审计意见或做出的审计结论、决定与客观事实不相符,因而给审计主体和审计客体带来某种损失的可能性。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识别

军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识别就是对在审计过程中可能产生风险进行鉴别,并分析引发风险的原因。

(一)客观风险

1、审计制度不够规范。目前的军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仍处于探索、规范阶段,现行法规措施的科学性、规范性、可操作性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2、审计编制不够充足。首先,随着军队审计职能的拓展、审计范围的增加,审计部门的工作量、难度也随之加大,但军队审计部门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等方面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各单位审计部门编制不足,没有专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军队审计人员。其次,由于审计力量不足的现状,难以提高审计覆盖面,也使一些领导干部抱以侥幸心理,难以使经济责任审计产生应有的约束力。

3、审计权限不够完善。军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通过会计账目及相关档案.资料来发现和查证问题,而违规违纪问题一般都不会在会计资料和相关材料中明显反映。有的问题虽然有所反映或者明知有些问题,但受审计权限(如没有强制执行权)的限制,也难用审计方式进行深入查证,必须由纪检等部门运用特殊手段进行调查,才能查清事实。

(二)主观风险

1、审计资料风险。当前,由于经济违纪手段隐蔽,审计时间有限,审计成本不足以及审计方法落后,使得审计人员充分收集审计证据的难度很大。

2、审计对象风险。主要是指由于审计对象的阻扰而产生的风险。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是有一定“权力”且在重要岗位工作多年的领导干部,他们在本单位住住会有意或无意的形成“关系网”、“感情网”,审计部门在审计时,较难得到真实的相关信息,特别是当发现有违规违纪的情况时,审计部门或审计人员便会招来“明点暗示”或“软磨硬缠”,个别的还会出现公开叫板。所有这些,都可能使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的原则性、独立性和责任心受到挑战,加大审计风险。

3、审计协调风险。经济责任审计本身需要各个相关部门乃至地方单位的联系、协调,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但在实际工作中,要协调好,还有一定的难度。

二、军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控制

部队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控制可以从审计基础控制、审计过程控制和审计手段控制等三个方面进行加强。

(一)审计基础控制

1、完善经济责任审计法规制度。依据现行相关的法规制度,结合客观工作实际,修改、补充、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规章制度,解决审计实践中“无法可依”、“有法难依”的问题。做到以下四点:明确离任领导的审计范围、时限与方法;明确离任领导经济责任的界定、评价的具体标准;明确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在审计中的行为准则以及违反准则的处理办法;明确审计中提供虚假信息与资料的单位或个人的处理办法。通过完善法规制度,建立规范的作业标准,最大限度的降低和减少审计风险。

2、适当在编制、经费保障上倾斜。对于审计部门的人员编制、机构设置、经费预算等,各级党委应予以保证,以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一是适当增加审计部门编制,配齐配强审计人员。二是要在经费上要予以保障。

(二)审计过程控制

1、建立双向承诺制度。一方面,审计前,要求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责任人做出书面承诺,保证所提供的资料真实、完整、合法、可靠。尤其是所提供的预算经费收支、预算外费用、往来款项、资产状况等资料必须真实合法。对出具虚假、违规承诺的单位和个人既要予以处理直至追究其法律责任。另一方面,审计组组长应向审计部门承诺,对递交的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和执行廉政纪律情况负责。这既有利于预防审计风险,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也有利于保护审计人员。

2、做好审前调查、拟制科学的审计方案。审前调查要全面熟悉被审计单位和个人的基本情况、审计环境、责任分工、运用的政策法规、相关的内部控制及其执行情况。在做好审前调查的基础上,拟制科学的审计方案,方案中要确定重点,并分析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因素以及防范控制措施。

3、加强审计实施中的质量控制。一是要根据审计对象所在单位的实际情况,规模大小,经济责任的时限跨度以及内控制度的完善情况等及时调整审计方案,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延伸审计和审计调查,以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二是审计负责人对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要严格把关,以保证审计证据的客观性。对审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向主管领导和党委报告。三是以财务收支真实性为重点进行调查。审计工作中,要从检查会计信息和会计账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入手,在会计信息和会计账目真实完整的基础上,再分析经费收支活动的合规性、效益性,切实提高工作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审计风险。

4、审计评价要恰当。审计评价要遵循客观公正原则。一是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审计评价不能将个人感情掺杂其中,要根据审计情况,实事求是的作出客观、公正的审计评价。二是注意谨慎性原则。审计评价针对性要强,审什么就评什么,没有审计的或审计证据不足事项不做评价,超出审计范围的事项不予评价。三是注意责权分清原则。对所发现的问题,要按法规分清直接责任还是领导责任,是主观故意还是客观造成,是集体责任还是个人责任。

(作者单位:武警黄金第二总队)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