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学术性。学术性即科学性,是指在论文中所表现出来的系统、严谨的理论体系。会计论文的学术性不仅表现在应用价值上,而且表现在理论价值上。主要表现为:
(1) 会计论文的写作目的是建设与发展会计学科领域,描述会计经济活动中某一新的现象、新的发现,对会计学科的发展具有实践上的价值;
(2) 在理论上,对新的发明和创造有深入的理性分析,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通过严密逻辑推导,求得规律性认识,丰富原有理论体系或者建立新的理论体系。
2.独创性。独创性是指在论文中对已有理论提出新的见解,展开有理有据的论证,自成一家之言或一得之见,从而使论文具有资料借鉴或应用的价值。独创性并非抛开前人成果,而是在吸收和强化已有学说基础上的创新,提出新观点、新方法、新手段、新操作。
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硕士生导师袁小勇的《关于企业“损失”核算问题的思考》一文中,认为会计准则中,对会计的经济活动只分为六大要素,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而对“损失”问题没有作出充分的考虑,提出了必须增设“损失”要素并应该单独制定“损失”准则的观点。(原文见《北京财会》1997年第4期)
3.应用性。会计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系统的反映(核算)和监督,以提高其经济效益。会计论文取材于社会生产实践的各个环节,通过分析、总结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实务操作,发现新问题、研究新现象、探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途径,然后再运用于社会生产实践的环节中,指导会计人员及企业管理人员的实际工作,使其更好地参与经济管理实践活动。
例1.吴小凤《代扣代缴与个人所得税》文一中,就纳税人一次取得数月奖金或年终加薪的税额计算问题提出了作者的两项观点,其一是:纳税人对于一次取得的数月奖金或年终加薪,应与当月的工资、薪金合并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其二是:只有当月合并计算后提高适用税率的,方可通过计算月份所属奖金、找出适用税率的方法达到降低税率的目的。(原文见《北京财会》1998年第8期)
例2.武汉理工大学管理经济学院 黄辉《浅论企业业绩评价的非财务指标设置》一文中,提出企业必须设立有关业绩评价的非财务指标,把财务指标评价与非财务指标评价结合起来,并且大胆地设置了相关的指标。主要有:①对企业经营过程的评价,有:产品品质、售后服务、交货效率、应变能力;②对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评价,有:顾客满意度、市场份额、留住客户和获得客户、从客户处获得利润、政府支持;③对智力资本投入的评价,有:研究开发与创新能力、员工能力(包括员工积极性和员工培训情况、员工劳动生产率等);④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有:资源利用情况、环境保障状况、公益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