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04年起,国家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粮食购销市场放开不等于不要主渠道,《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明确指出,国有粮食企业要在购销调存加五个方面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由以往的计划主渠道转变为市场的主渠道。粮食企业发挥主渠道主要体现在:粮食收购中的主导作用,粮食价格上的引导作用,调控市场上的稳定平衡作用,维护市场秩序中的带头作用,粮食宏观调控中的载体作用。
一、转变观念,利用优势,强化以财务管理为主的各项管理。
放开与发挥主渠道并不矛盾,只要国有粮食企业立足于粮食宏观调控,着力保证全社会的粮食安全;立足于服务“三农”,把实现农村的小康做为主攻点;立足于监督管理,保证全社会粮食流通的有序进行;立足于粮食流通,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力争把粮食的购销量做大,把粮食企业做强。放开与主渠道的冲突和矛盾就会迎刃而解。目前,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政策性业务范围的缩减,补贴收入的大幅减少,国有粮食企业面临着不少困难,但是如果“三老”问题能够处理得比较彻底,企业的包袱会大大减轻,进入市场竞争就会有足够的实力,尤其是国家目前和今后在信贷、税收政策各个方面仍然对国有粮食企业给予大力扶持,加之粮食企业通过几十年的经营累计了大量的仓储基础设施、检化验设施、人员资源、资信条件、粮油保管经验,具备了市场化后竞争的优势和资源,这为国有粮食企业发挥主渠道作用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市场化后,国有粮食企业和其他企业一样,实现盈利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成为主要目标。因此强化管理,就成为企业的关键,管理是生产力,管理出效益,粮食企业要改变过去吃政策饭的粗放式管理为吃市场饭的精细化管理,尤其要抓好财务管理这个重中之重,同时鉴于粮食购销企业在目前经营中存在的购销价格上的诸多漏洞,费用开支中的随意性,资金使用中的人为因素,对政策的过份依赖和经营意识不强,吃力无效益,补贴过日子等许多原因,市场化后加强管理,是堵塞漏洞,搞活经营,为发挥主渠道储备物质基础的必由之路。结合我市是产粮大区和农民的主要收入靠粮食这个实际,对我市购销市场化后的财务管理作如下探讨,供大家参考:
二、成立组织机构,从组织上保障财务管理有序进行。
县(区)一级成立粮油购销资产管理公司,统一管理企业这次清理认定的新增财务挂帐,统一管理资产、人员、收购、销售、资金和重大经营活动的监督检查。粮食主管部门与企业的经营活动真正脱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政企分开。购销资产管理公司中要单设审计监督科,配备充实人员,每月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中的财务开支监督、审核、认定。未经审核认定,管理公司不予接受上报的数据。基层购销企业在这次改革中要撤并重组,成为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县区粮油购销资产管理公司的分公司,由县(区)粮油购销资产管理公司按照有关规定聘任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者按签订的盈利责任指标的数额,按承担责任的份额,上交相当于盈利额的保证金或以个人或家庭财产担保,对企业的经营负完全责任,防止短期行为。
三、坚持以人为本,加强队伍建设,实现会计人员委派。
会计人员由资产管理公司提名委派。会计委派人员应熟悉粮食经营业务和企业会计核算,从事会计工作三年以上,持有《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
委派会计人员实行轮换制,在一个单位连任不得超过三年。委派会计人员实行定期考核制度,考核单位对其工作业绩和业务能力做出鉴定,纳入人事档案管理。考核合格的,继续委任,成绩突出的给予奖励;考核不合格的解除职务,工作严重失误造成资产流失的,三年内不得在本系统担任财会岗位工作,情节严重的,同时建议财政部门吊销其《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委派会计人员的人事、工资福利待遇由资产管理公司统一管理,享受企业副职待遇。每年年初由用人所在单位按副职工资的120%上交资产管理公司,由资产管理公司统一发放。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由原单位代扣代交。
委派会计行使资产所有者对经营者即被委派单位的会计监督权,同时作为受派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受派会计人员具有《会计法》规定的会计职权,委派会计应由算帐型向管理型转变。同时要加大会计人员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会经营、懂管理的高层次的有各类专业职务的财会管理人员,为市场化的粮食购销企业,当好参谋助手。
四、突出经营抓粮源,狠抓企业购销业务管理。
粮食市场化后,粮食企业要把发挥主渠道与自身壮大结合起来,把自身壮大与管理结合起来,把企业的各项管理同财务管理结合起来,从源头上抓,粮食企业发展壮大之源就是粮食购销,从财务的角度研究管理购销问题。一是要统一定价,统一收购。严禁同一县区内的无序竞争。在企业超储补贴逐渐取消之后,不考虑市场因素的抢购超购,无疑会使企业背上吃力无效益的包袱。企业的经营人员和财务人员要反复分析测算,确定合理的给企业增效的收购成本。二是要统一销售,企业的销售要必须建立在毛利能够弥补费用支出并有盈利的基础之上。三是要诚实守信。遵守收购和销售合同,尤其是遵守订单和产销合作合同。四是未经资产管理公司批准严禁私自收购和私自销售,扰乱本地市场经济秩序。五是依托已建立的武威市粮食局网络的平台,为基层提供信息服务。
五、以资金的安全为中心,强化资金管理体系
市场化后随着农发行对资金监管力度的加大,购销企业收购资金贷款的难度越来越大,购销企业要以资金的安全管理为中心,以效定贷,以销定贷,以信定贷,提升企业的信誉等级,做好与农发行协调配合。
一是取消基层购销企业在农发行开设的存贷款帐户,1998年5月31日前挂帐和1998年6月起新增的财务挂帐全部上挂县区粮食局或粮食资产管理公司。二是粮食资产管理公司根据需要开立存贷款帐户和挂帐专户。企业的资金按需求和销售由资产管理公司统贷统还。减少流通环节资金占压时间,防止资金体外循环。三是坚持库贷挂购,钱货两清,严禁赊销。四是挖掘资金潜力,大力清欠应收帐款。五是严禁消费性开支占用贷款。六是严禁挪用、外借收购资金。
六、强化会计核算体系建设,改变购销成本核算。
目前粮食企业核算的库存成本仅仅是收购成本价这一块,收购、储存、保管、利息、损耗等直接计入盈亏,不能准确地反映出真实成本,掩盖了库存成本的真实面目,致使企业的库存成本不能为经营提供合理的依据。我们意见是购销企业的库存成本核算宜采用完全成本法。应把各项费用合理地进行分摊,直接计入当期库存成本,促使企业根据库存成本,决定购销,促使企业保持合理的库存底限,利于企业的经营,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增强竞争的实力和发展的活力。
七、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
购销市场化后管理部门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监督检查上来。市县级粮食主管部门除了从宏观上协调指导经营外,还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一是要强化对收购的监督检查。二是强化对销售的监督检查。三是强化对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四是要加强每月对费用开支的监督检查。五是配合农发行、税务和其他相关部门对粮食购销企业的监督检查。
八、整章建制,完善企业各项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总之,搞好财务管理,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把主渠道发挥好,把企业的经营做大做强,把管理做深做细,把改革搞彻底,使企业真正走向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作者:谢荣胜 文章来源:甘肃武威市粮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