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学校高校财务管理论文 > 高校债务危机探寻化解可能途径

高校债务危机探寻化解可能途径

笔者从高校债务还贷的主体——高校自身的角度出发,通过对高校债务危机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去探寻化解高校债务危机的可能途径。
  
  一、明确还贷责任,制定切实可行的还款计划
  
  虽然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不足是造成普通高校债务危机的主要原因,但是作为贷款的主体——高校,对债务危机的出现也应承担一定的责任,应该分担部分还贷的责任。所以,面对债务危机,高校应该本着“谁贷款,谁负责”的原则,明确高校的还贷责任,并且要认识到还贷的严峻性和长期性。在明确还贷责任以后,各高校首先应该承认债务危机的存在,然后对债务进行科学合理的研究和分析,通过周密计划、恰当安排,按照贷款本息归还的时间、额度要求,合理安排调度资金,制定切实可行的还款计划,逐步归还银行贷款。
  
  二、提高人财物综合利用率,节约开支
  
  高校具有较为丰富的资产,在人、财、物等方面的节约空间很大。在人员方面,高校要加强校内的人事制度改革,重新审视校内分配制度,整合机构设置,压缩编制,把学校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要努力缩减不必要的人员开支。在财务方面,高校要加强资金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要特别重视对学校财务预算的管理,在安排年度收支预算时,要充分考虑偿贷因素,将还款计划纳入高校的部门预算收支计划中,科学编制预算并对预算执行过程实行监控;要积极实施高校公共采购制度的阳光工程,构建公开透明且公正的公共采购体制机制,防止腐败现象,降低采购成本,为学校节约资金;要建立高校偿债基金制度:对于短期负债,应搞好现金调度,对于长期负债,则要建立充分的偿债基金,避免因准备不足、资金困难而出现的延期还贷损失。在物质资源方面,要完善资产的管理制度体系,加快推行实物费用定额制度,推动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共用,推行阳光办公工程,促进资产整合和共享机制的形成,减少办公资源浪费,创建适合校情的节约型校园的长效机制。高校应该走集约化办学之路,在规模扩大的同时,积极进行内部挖潜,整合现有各种资源,提高办学效益,提高人、财、物等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三、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广开财源
  
  1.利用高校教育资源,多渠道办学
  高校的教育资源丰富,可以发挥高校的优势,多渠道、多形式办学,一方面可以满足社会的教育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增加高校的收入。例如在高校扩招期间,在国家教育政策的指导下,我省许多高校创办了独立学院,通过独立学院这种办学形式,既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又增加了高校的财政收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的资金压力。此外,高校应该努力抓好成人教育工作,拓宽成人教育的范围,以开展不同层次的学历教育为基础,同时注重开展各种培训教育,在提高人民文化素质的同时,也可以给学校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除了独立学院和成人教育外,高校还可以举办一些其他形式的教育活动,如与企业联合办学,试点远程教育等等。
  2.积极主动争取社会捐赠,发展高校基金会
  社会捐赠是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资金来源,一些著名高校的捐赠与捐赠基金会投资收入,已占学校年度预算的20%—40%。例如美国的耶鲁大学积极争取社会捐赠,并利用这些捐赠的资金组建基金会,然后由专业人员对这些基金进行管理,通过专业的基金运作,使其不断产生收益回报,从1995年到2005年的10年间,耶鲁大学基金在总量上从40亿美元增至152亿美元,与此同时,为校方提供的财政支持也从1.49亿美元增至5.67亿美元,年增长14%,其对耶鲁大学的贡献从1995年的15%增至2005年的32%。目前,我省的许多高校虽然也接受了一些捐款,但金额很少,且大部分捐款是指定用于学生奖学金、助学金等用途。同时,一些高校的领导对社会捐赠不够重视,认为其不能给学校带来稳定收入,而且认为社会捐赠也不可能给学校带来很大的资金支持,所以不会去积极主动的争取。由于社会捐赠的金额较少,再加上高校的不重视,所以就更谈不上发展高校基金会,目前我省还没有一家正式的高校基金会。为了能够吸引更多的社会捐赠资金投入到高等教育的发展之中,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社会捐赠工作,并将其作为主要工作之一,不能等待别人主动捐赠;要加强捐赠管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建立募捐机构,细化募捐目标,扩大募捐范围;搭建互动交流平台,加强与国内外各界的联系与合作,多渠道、多形式募集资金和接受社会捐赠。在这社会捐赠方面,一些大学已经有着自己的特色和经验,例如某高校以校友会作为社会捐赠的协调机构,积极主动地争取社会捐赠,为学校的发展建设做出了不少贡献。在高校做好社会捐赠工作的同时,国家应大力提倡社会各方面对高校的捐赠,并且对捐赠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等政策的优惠。当社会捐赠资金积累到一定程度后,高校可以建立高校基金会,各类社会捐赠是基金会资金的主要来源。实行基金制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高校基金会可以大大地增强高校的资金自给能力。在对基金的管理方面,要选择优秀的专业人才对基金进行管理,努力提高基金的投资收益率。通过对基金的科学管理和得当的投资运作能够为高校取得良好的收益,用于弥补财政投入的不足。
  3.做好助学贷款管理工作,努力降低欠费率,增强资金自给能力
  高校扩招以来,国家和省里都出台了一系列救助贫困学生的政策,如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实施“奖、贷、助、补、免”等办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许多贫困学子没有因为经济困难而失去学习的机会。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部分非贫困学生欠交学费,再加上贫困生所欠交的学费,使得学校的资金压力很大。高校学生欠费现象严重,欠费数额越来越大,已成为许多高校头痛不已的一大难题。针对这些情况,高校应该完善助学贷款贴息支付制度,包括足额列出相应的助学贷款贴息准备金。大力推进助学贷款银校合作工作,建立高校助学贷款风险补偿金,健全追收助学贷款机制。实行包括认定恶意欠费、取消违规学生评优资格、提高助学金受奖面和受奖额度等措施,提高学费到账率,增强学校的还贷能力。
  
  参考文献:
  [1]邬大光.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林莉.中国高校贷款问题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6.
  [3]郭国庆,汪晓凡.中国高校贷款问题、成因与对策[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8,(1):72-76.
  [4]贺辉.我国高校负债融资经营的理性思考[J].广州大学学报,2008,7(7):46-49.
  [5]刘觅,易传和.我国高校债务危机的形成与化解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29(154):33-36.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