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计课程实践教学质量的现状
目前的会计模拟实习实践教学,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会计模拟实习室,作为校内实习基地,设施和条件与企业单位相差甚远;模拟实习资料仿而不真,与实务操作存在较大的差距;实习过程中学生应遵循的行为规范不健全,未将走进实习室视为到单位上班;存在一人做好,他人照抄的情况,学生抱有“模拟实习是作业”的观念,学生怕出错,使用铅笔编制凭证、登记账簿;学生实习成绩考核没有科学的指标体系,仅凭结束时递交的实习报告给出学生实习成绩;指导教师对学生疏于指导和管理,整个过程为粗放式的实习,“主要靠学生自己”,“按期完成即可”;学校对模拟实习的监督管理较松散,部门对指导教师缺乏指导和监督,指导教师自定一个实习方案,方案的合理与否无人问津;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不尽合理。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毕业学生到单位不能很快适应工作,动手能力低。
提高会计课程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提高学生手工会计处理能力
强化学生的专业基本功,要锻炼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综合分析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求学生在学完《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手工会计模拟试验。这一实践教学环节为期四周,资料主要取材于一个生产性工业企业的150笔基本经济业务。教师先对该会计主体的有关内部核算制度、经济业务和会计核算内容,以文字与流程图相配合的形式进行介绍,有利于学生系统熟悉工业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然后进行模拟实验,内容以某年12月份经济业务和1-11月份有关账户记录作为实验资料,除了供产销主营业务及成本计算外,还包括银行结算、贷款、投资、捐赠、纳税、财产清查、固定资产购建与清理等业务,使学生系统掌握从填制会计凭证到编制、分析会计报表的全部会计核算程序,全面掌握现代企业会计实务的操作。在进行试验前需要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如购买凭证、账簿、报表,安排试验教室,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分组,为做好模拟试验打下良好的基础。该模拟试验可以采取两种方法:其一,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全部经济业务的核算工作;其二,根据经济业务的情况将经济业务分类、分岗位。学生还可进行角色模拟,这样,便于学生对实际工作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加强学生对各种财务软件应用能力
随着会计软件商品化、服务社会化的发展,应用商品化的财务软件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企事业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的途径。会计电算化实习一般安排的时间为六周,主要针对企业某一特定时期的经济业务进行实习。这一模块的实践教学主要练习以下内容:安装会计核算软件;按所给资料完成帐务处理工作和其他会计核算工作。包括:系统软件初始化、记账凭证处理、登记账簿、凭证及账簿查询、期末账务处理、账务数据管理;设计、编制、输出有关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其它财务报表。另外,要求学生熟悉了解固定资产子系统、存货子系统、工资子系统、成本子系统、销售子系统,并能运用Excel进行简单的会计决策。这样,学生对财务软件的使用有了基本的了解,增强了财务软件应用的基本技能。
(三)课堂教学中始终穿插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
会计专业的主要课程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报表分析》、《审计》等课程。每学期在这些课程的讲授过程中都加入了相关的实践教学内容,一般达到该课程教学总时数的三分之一。在《基础会计》教学中融入简单的会计核算的练习,利用十学时时间让学生练习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报表,对基本业务处理进行简单了解。使学生对每门课程所讲知识有了一定感性认识,再通过以后的综合实习进行全面了解。通过会计课程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会计业务的工作流程,加深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对会计工作有了更为感性的认识,对所学书本知识进行了巩固,也增强了实践动手能力,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为将来学生能够胜任会计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如何对会计课程实践教学开展质量控制
(一)学校的全面质量控制
学校的全面质量控制,即学校为合理地确保实践教学,能够达到目标要求而采取的控制政策和程序。
1.建立会计模拟实习室。为了满足会计专业开设会计模拟实习课和进行直观教学的需要,要建立学校会计模拟实习室。由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专业人员协助,按照大、中型工业企业财务部门设置布局,设置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建立模拟财务科;把工业企业财务部门的业务活动浓缩于事先设计好的会计模拟实习资料之中,使之“再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学生到这里,如同来到企业财务部门,身临其境而成为企业职员,进行情境操作。
2.专业胜任能力。师资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高校教师不仅应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过硬的专业实践能力。学校应构建教师后续教育培训制度,努力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专业资格考试,鼓励其走出去“打工”;在对其进行理论知识培训的同时,进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训。
3.完善教学计划。依据技术性、技能性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增设实践教学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课程。策划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将会计模拟实习分为分步模拟实习和综合模拟实习,并将综合模拟实习分为单学科综合模拟实习和多学科综合会计模拟实习;做到综合实习与分岗实习相结合、手工实习与会计电算实习相结合;加大实践教学力度,从学习《基础会计》课起,就进行会计基本技能的训练以配合专业会计课的教学,进行各专业核算的模拟实习;毕业前夕,进行多学科综合会计模拟实习。
4.制定会计模拟实习规范。会计模拟实习规范,具体规范学生的实习行为。规范的制定,应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以及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主动思维的习惯。规范的制定,还应规定每个会计模拟实习项目应达到的标准。
5.制定技能量化考核标准。将会计模拟实习规范进行指标量化,实现对每个学生实习运作全过程的成绩考核,实现学校、部门、教师和学生对实习成绩的多层次考核,包括职业道德、动手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实习结果等多方面内容。
6.工作委派。选择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明确其责任和任务,明确对其工作考核标准,制定对其奖励和惩罚制度。
7.监控。监控人员包括学校领导、教学督导、部门负责人和负直接责任的人员。构建事前审核、事中辅导与事后检查相结合的监控体系,确保会计模拟实习内部质量控制的有效实施。
(二)实习项目的质量控制
实习项目的质量控制,即会计模拟实习指导教师,应当执行全面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中适用于实习项目的质量控制程序,确保学生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1.指导。指导教师现场指导学生,帮助其理解实习方案和业务内容,解决疑难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进行真正的实践活动。
2.监督。指导教师在实习过程中履行监控职责,及时发现问题,督促学生按照实习规范和要求来进行。
3.复核。指导教师经常性检查,组织学生自评,给学生做出正确考评;提出纠偏要求,确保实习目标实现。
参考文献:
1.陈铭.企业会计模拟实验多媒体教程[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2.张功富.关于大学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会计之友,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