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学校高校财务管理论文 > 高校预算编制及执行控制基于面向集成系统应用

高校预算编制及执行控制基于面向集成系统应用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逐渐成为较独立的经济主体,教育经费不断多元化,给高校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向高校预算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因此,高校迫切需要建立与发展形势相适应的预算管理体制,优化学校经费支出结构,改善财务状况,以确保学校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当前高校预算存在以下问题:高校下一年度预算缺乏科学依据,预算流于形式;财政部门批复预算,未能完全考虑高校实际需要;预算执行力软化;预算管理偏于手工化,难以实现预算执行过程的反馈控制。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建立面向集成的高校预算控制管理系统,并结合“重点学科建设和配套经费”专项加以阐述高校预算控制管理系统运行机制和控制过程,从而完善高校的预算管理。

一、高校预算管理PDCA循环控制思想

PDCA循环是美国管理专家戴明首先提出来的,称为“戴明循环管理法”。其基本原理是做任何一项工作,首先有个设想,根据设想提出一个计划;然后按照计划规定去执行、检查和总结;最后通过工作循环,一步一步地提高水平,把工作越做越好。

PDCA工作循环:一是制订计划(P),包括确定方针、目标和活动计划等内容;二是执行(D),主要是组织力量去执行计划,保证计划的实施;三是检查(C),主要是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四是总结处理(A),主要是对检查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或制定作业指导书,便于以后工作时遵循;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以免重现。对于未解决的问题应提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如图1所示:
















图1 PDCA循环

根据高校预算管理及控制的特点,提出面向集成的高校预算控制管理系统。PDCA循环应用在高校预算管理及控制可分为四个阶段:部门预算下达、预算执行、预算控制、预算执行分析。通过PDCA循环使高校预算执行达到柔性调整、实时监控、动态控制。

二、面向集成的高校预算控制管理系统

面向集成的高校预算控制管理系统是基于PDCA循环思想,以预算编制、预算控制、预算执行分析为主线,根据高校发展目标及规划,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追踪和业绩评价,便于进行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与事后分析,帮助高校建立起包括预算编制、执行、考核、分析在内的完整高效的预算管理信息化平台,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面向集成的高校预算控制系统示意图如图2所示:

一是编报汇总。学校各个预算执行单位(二级学院等)的预算以本级可支配收入为来源,结合自身特点以及预测的执行条件,按照本单位范围内的教学、科研、对外服务等经费支出提出详细的本单位预算方案并上报学校财务管理部门。院级预算不包括专项资金的收支,各个院系的科研经费等专项资金,要求专款专用。

二是汇总制定学校总预算。预算必须要以战略为导向才能对战略起到支持作用,因此学校预算要根据事业发展规划,在决策的基础上,提出下一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学校财务管理部门对各预算执行单位上报的预算方案进行审查、汇总,提出综合平衡的建议。在审查、平衡过程中,进行充分协调,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初步调整的意见,并反馈给有关预算执行单位予以修正。

三是财政部门审议批准。高校财务管理部门编制出全面预算方案,上报财政部门。高校取得经财政部门批复的预算后,即得到预算的执行依据。

四是分解批复后的预算。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对批准的年度总预算,分解成一系列的指标体系,逐级下达各预算执行单位执行。

五是下达执行。各二级预算执行单位按照分解后的预算控制年度收支。每个月编制月度计划,控制当月的预算申请事宜;财务管理部门将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反馈给二级预算执行单位及时进行预算执行调整,进一步指导下个月的月度编制计划,以达到预算执行过程中计划、执行、反馈的闭环动态控制预算效果。

六是预算执行分析是对各级预算执行单位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和评价。年度终了,学校财务管理部门除了须按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编制年度决算报告外,对各预算执行单位的预算完成情况进行分析评价也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分析当年预算收支完成情况,分析预算数与执行结果差异的原因,总结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管理经验和问题,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为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打下良好基础。

图2 面向集成的高校预算控制管理系统

总而言之,建立集成的高校预算体系正是摆脱现有预算编制过程中依据缺乏,减少游离在预算体系之外的专项资金的重要措施,使得高校预算与学校的规划发展相结合,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以及集预算编制、执行、考核、分析一体化。

四、面向集成的高校预算控制管理系统应用

以A学院“b重点学科建设和配套经费”专项6月份预算执行全过程来介绍面向集成的高校预算控制管理系统的实施应用,如图3所示。



图3 高校预算控制管理过程(6月份“b重点学科建设和配套经费”专项为例)

A学院根据调整后的部门预算于5月份底编制6月份“b重点学科建设和配套经费”专项用款计划表,送达财务处预算科。6月份A学院发生该专项相关支出,凭会计原始单据到财务处核算科报销,如果该支出未超支6月份专项用款计划则正常报销,会计信息系统(AIS)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如果超支,首先会计信息系统禁止相关单据的报销,其次A学院需向预算科提交追加预算申请。若申请未批复,则该单据本月无法报销;若申请批复则A学院需调整6月份专项用款计划,预算科调整预算,核算科按调整后预算标准进行报销,根据预先设置的科目体系,转入会计信息系统产生记账凭证,预算科需调整6月份学校资金调度计划。通过对“重点学科建设和配套经费”专项的预算编制及执行的控制,一方面学校可以监控专项资金流向的全过程,达到动态控制的目的,确保资金发挥应用的效率和效益;另一方面通过对专项资金的观察与监控,可以有效促进相关部门保证专项的实施进度。

五、结论

预算管理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应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指导性、监督性、可调节性及预见性作用。本文针对高校预算管理中的难点和问题,提出建立集成的高校预算体系,发挥信息化、系统化的优势,并结合“重点学科建设和配套经费”专项的具体控制过程加以阐述,使得预算执行处于严密的监控之中,随时掌握预算进度,实现学校整体办学效益的最优化。

———————

参考文献:

[1]苏少辉:《高校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的措施与对策》,《金融经济》2009年第14期。

[2]徐潇潇:《高校体制改革中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厦门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3]朱荣:《刍议高校预算管理》,《财会通讯》(理财)2008年第5期。

[4]杜炤、佟秋利、张文娟:《高校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年第11期。

[本文系2009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金号:09SJA6300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