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邮政企业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少责任明确的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框架。邮政企业对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工作还不是非常重视,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责任明确的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框架,使得风险管理不能覆盖所有业务,并且不能贯穿于每一项业务的始终。
(二)现金收支业务管理存在漏洞。一是更改凭证金额,虚构内容。二是无证、无账或和票据不一致问题突出。三是撕毁票据、盗用凭证。
(三)筹资活动的内控失效。邮政企业筹集资金大多是向银行或者上级部门借用资金。对于银行的借款,由于受到银行的监管,因此基本上能够专款专用。但是从上级部门借来的款项,由于缺少监管,挪用的现象较为严重。
二、邮政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的改进建议
(一)事前控制,建立严密的邮政储蓄财务监管体系。根据邮政储蓄财务管理的三大任务(邮政储蓄财务收入计划、邮政储蓄资金的安全和邮政储蓄财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的要求,建立健全以连保责任体制、账务处理中心、财务监控中心等为主要内容的一整套邮政储蓄财务监管体系,确保各项邮政储蓄财务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二)事中控制,保障货币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1.资金完整性控制。即保证所有资金收支业务均按规定计入相关账户。控制方法有:(1)发票、收据控制。(2)银行对账单控制。(3)物料平衡控制。(4)业务量控制。(5)往来账核对控制。
2.货币资金安全性控制。货币资金安全性控制的范围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应收及应付票据。
3.货币资金合法性控制。主要是针对货币资金收入与支付业务,按照严格的授权审批、支付制度,合规合法地办理各项支付业务,重点控制大额资金的支付;通过严密的内部审计监督,及时发现不合法的货币资金收、付行为;通过公布举报电话、网站,从公众中取得不合法收、付的线索。
4.货币资金效益性控制。通过运用各种筹资、投资手段,合理、高效地持有和使用货币资金。
(三)事后监督,注重信息反馈。资金的事后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每个会计期间或每项重大经济活动完成之后,内部审计监督部门都应按照有效的监督程序,审计各项经济业务活动,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各职能部门也要将部门在该会计期间或该项经济活动之后的资金变动状况的信息及时反馈到资金管理部门,及时发现资金的筹集量与需求量是否一致,资金结构、比例是否与计划或预算相符,人、财、物的使用是否与计划或预算相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