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舞弊行为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隐蔽性等特点,仅实施一般的审计程序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为揭示各种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舞弊行为,以及对财务报告有直接影响的非法行为,应实施专门的舞弊审计程序。本文就舞弊专门审计的审计程序进行探讨。
一、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审计人员与上市公司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为了减少这种现象,审计人员首先要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全面调查并充分了解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信息及沟通系统,做好舞弊审计的充分准备和审计调查工作,以判断产生舞弊可能性的大小及其严重程度。
二、制定审计计划
(一)前期准备工作。
(二)制定审计计划。根据舞弊风险的初步评价结果编制审计计划,包括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
(三)对审计计划的更改。审计计划工作是一个持续的、不断修正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审计业务的始终。由于受到未预期事项、条件的变化或在实施审计程序中获取的审计证据等因素影响,需要对审计计划进行更新与修改。
三、深入了解客户,分析经营风险
尽管没有充分证据表明经营风险与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存在直接关联,但经营风险可能会产生财务后果并影响财务报告。通过对经营风险的分析,不仅可以使审计人员准确评估经营风险的大小,而且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对财务数据形成合理预期,如对竞争者分析形成同业分析预期,对前期数据分析形成纵向预期,对一组财务数据分析形成另一组财务数据的预期。
四、进行舞弊风险评估
(一)询问。在进行舞弊审计时,询问是一种很有用的审计程序。
(二)考虑舞弊风险因素。
(三)分析程序。
五、控制测试
控制测试是指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在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以获取控制是否得到执行的审计证据时,审计师应当确定某项控制是否存在,被审计单位是否正在使用。
六、实质性程序
实质性程序是指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
七、与管理层、治理层和监管机构的沟通
从舞弊主体上区分,财务舞弊可分为管理层舞弊和员工层舞弊。相对来讲,管理层的舞弊手法高级得多,带来的影响也更恶劣。因为管理层所处地位特殊,拥有的权利可以逾越一定的内控体系。因此,加强与管理层、治理层和监管机构的沟通对于控制舞弊风险也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