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我国的资源环境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还处于探索阶段,开展的环境审计主要集中在财务审计和合规性审计方面,绩效审计较少。为有效管理和减少环境损失以及提高投入效益,科学地评价环境绩效状况,客观准确地反映审计项目的经济性、效益性、效果性,借鉴国际先进发展经验,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围绕环境绩效审计的评价目标、评价原则、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五个方面对环境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行阐述。
一、环境绩效审计的评价目标
环境绩效审计目标是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基础和逻辑起点,是环境绩效审计工作的行动指南。环境绩效审计目标从审计主体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具体目标和最终目标。
二、环境绩效审计的评价原则
笔者认为,环境绩效审计评价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原则。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不应当以牺牲环境和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为代价来谋求发展,要实现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的发展。(二)可操作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是指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必须简明、具体、易懂,便于审计人员进行分析,易于判断被审计对象绩效的好坏,有利于信息使用者的理解。(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原则。环境绩效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对被审计事项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评价,并提出改善管理、增强绩效的建议。
三、环境绩效审计的评价指标
环境绩效审计的评价指标应当在环境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目标的指导下进行设置,这样才有利于环境绩效审计目标的实现。笔者认为可以借鉴ISO1403(环境绩效评价标准)对环境绩效指标的设置来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评价指标。对这些指标的衡量应分为两类,一类是定量指标,另一类是定性指标。
四、环境绩效审计的评价方法
(一)比较分析法。运用比较分析法时,一要注意选择适当的审计标准;二要注意由于环境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难以确定及不完善。(二)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适用于多准则、多目标的决策分析方法。(三)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以模糊数学和层次分析法为基础,突出研究重点,据以构建环境项目绩效审计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五、环境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
结合我国国情可以看出,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标准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强制性标准;二是非强制性标准。笔者根据其来源并结合环境绩效审计评价目标,认为评价标准应当包含以下基本内容。(一)“3E”评价标准。1.经济性评价标准。2.效率性评价标准。3.效果性评价标准。(二)真实合法性评价标准。真实合法性评价标准是指被审计单位财务会计资料必须真实地反映其经济业务活动,此外,资金的投向符合政府等相关部门的规定。(三)公众反应评价标准。公众反应标准虽然难以界定,但是也能对环境绩效审计做出相对客观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