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论文 > 乡镇政府投资审计如何强化

乡镇政府投资审计如何强化

一、乡镇政府投资项目存在的问题

第一,工程建设标准不符达标要求,个别工程质量存在少数问题。如水电安装基本装饰及附属工程不能基本满足办公条件,缺少相应附属设施,甚至存在房屋漏水现象。

第二,随意调整工程结构、资金规模。如个别项目没经过批准就改变了设计和建设规模,降低了建设标准或改变了项目用途,将已批准的投资资金规模任意扩大或存在重复投资现象。

第三,工程进度不一以及未经验收就投入使用。如部分乡镇工程虽已竣工,但未经验收审计结算就投入使用,有的乡镇因土地问题项目一直未建,形成“烂尾”工程,有的完工日期远远超出要求的完工日期,造成资金的无谓闲置和浪费。

第四,相关部门招投标制度执行不规范,对投标文件内容把关不严。如只重视投标报价价款,对预算书乱编现象却不严格审核。

第五,合同内容不完整,图纸不详尽。如合同与图纸不衔接,图纸封面说明与详图不吻合。

第六,施工转包靠挂现象严重,个人借施工单位资质以其名义承揽工程。

第七,资金使用存在“跑、冒、滴、漏”现象,不能按照投资项目进度进行拨款,有时甚至挪了东墙补西墙。

针对以上,笔者认为,乡镇政府应对所投资的项目严格审核,加强把关,充分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审计,使审计工作充分发挥经济卫士的作用,从而提高乡镇政府的资金使用效益,做到取之于群众,满意于群众。

二、提高乡镇政府审计人员素质,成立专门乡镇投资审计部门

目前乡镇政府的经管审计中心由于历史的原因,人员素质已远远不能适用投资审计的发展。因此乡镇政府应多层面、多角度配置审计力量,成立专门的审计部门,通过选聘、培训等多种形式充实审计人员的力量,并积极向上级审计业务部门联系,选派专业人员去实地操作锻炼,也可聘请有一定技术资格、经验丰富、素质高的人员和基层审计人员一起帮助乡镇政府开展投资审计工作,由上级审计机关专业人员对其把关,出具审计报告,这样通过“传、帮、带”的方式提高乡镇投资审计人员的素质,来适用乡镇政府投资审计需要。

三、乡镇政府要重视投资项目审计监督与服务工作

乡镇政府要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及民生工程领域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首先要对有关资金的投入管理和使用、项目建设程序、进度和管理、投资成本与效益等情况进行审计和评价,为工程竣工决算提供依据。另外还要做好乡镇政府盘活资产,融通资金等经济活动的审计服务,创新使用“银行账户招标法”,以防止集体资产的流失,强化资金的管理。

四、开展投资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

投资审计改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监督,体现实效优越性。特别是对一些较大的乡镇投资项目,审计关口前移,做到适时跟踪,重点攻关,专题分析,揭示问题,促进管理,防患于未然。通过对投资项目实施过程关键点、重要环节的适时监督,也能起到预防损失浪费等现象的发生。另外在投资领域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对乡镇投资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还能充分发挥投资审计促进项目管理,控制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的作用。

五、乡镇政府投资审计应突出重点

投资审计涉及资金大,部门多,环节多,人员多,时间跨度大。因此在目前乡镇审计人员力量不足的情况下,乡镇政府投资审计应突出重点,而突出重点是保证审计力量出“精品”的关键。投资审计突出重点就是要紧紧围绕乡镇党委政府工作的中心,围绕乡镇经济运行中反映出来的,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来开展工作,突出对重点投资,如:民生工程、新农村建设投资等,具体说就是数量大、影响大关系到基层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乡镇政府投资项目审计。这样既保证了重点,又扩大到了一般,使乡镇政府投资审计更好地发挥了经济卫士的作用,为乡镇政府经济的正常运行保驾护航。

六、改变传统的审计手段

传统审计手段是手工计算工程量,测量的手法也是手工拖皮尺,这些方法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精度也不高。现在乡镇政府应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要充分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将工程算学软件等引入到审计工作中,运用先进的科学仪器实地测量。这样不仅克服乡镇审计人员力量不足的矛盾,还节约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

现在各级政府都把关注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改善民生工作前沿的乡镇政府,在政府投资方面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因此乡镇政府应加强投资审计,乡镇政府投资审计工作应从关注民生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着眼,不断提出审计建议,使审计成果化为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的决策和制度,做到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

参考文献:
1、李金华.审计理论研究[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2、政府投资审计的重点与方法[J].审计月刊,2003(12).
3、董大胜.审计技术方法[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
4、林毅夫等.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M].上海三联书店,1992.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