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引言
2009年4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了推进会计信息化的意义、目的、任务、措施和要求。但是目前我国关于会计信息化的认识还存在研究论题多样化、观点多元化、阶段划分多重化等问题,因此容易照成教学概念模糊,会计信息化进程定位不准等一系列问题,因此界定会计信息化发展阶段以及发展趋势对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研究和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会计信息化发展阶段
诺兰模型是美国管理信息系统专家诺兰(NOLAN)1973-1980年,通过对200多个公司、部门发展信息系统的实践和经验的总结的MIS管理信息系统。该模型分起步、扩展、控制、集中、数据管理以及成熟的六阶段模型。后人在此模型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认为在此过程中IT技术在MIS的应用包括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主要表现为从局部应用、内部集成应用、经营网络重组到经营范围重组的应用过程;同时IT的应用对组织变革的影响使得组织变革从自动化、合理化、流程重组向立足点变革发展;同理信息在MIS中的作用越来重要,信息的利用主要从以计算机应用于数据加工处理为主向信息提供、信息利用以及信息战略为主发展,同时带来的回报和风险也越来越大。
谢诗芬教授指出会计信息化就是建立技术与会计高度融合的、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AIS),以提高会计信息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有用性,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AIS作为MIS的子系统,其发展亦存在从低级到高级、IT在AIS中应用深度和广度的发展过程、组织变革以及信息利用的规律。基于诺兰模型,笔者在前人划分的基础上把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过程分成以下几个阶段:萌芽阶段(1981-1983年)、缓慢发展阶段(1983-1989年)、有计划有组织发展阶段(1989-1999年)、业务会计一体化阶段(1999-?)、内外一体化阶段、成熟阶段等六阶段,其中前三个阶段属于会计核算的信息化阶段,简称会计电算化阶段。
三、当前我国会计信息系统优劣势分析
当前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属于企业级会计信息化发展阶段,即以组织为整体的信息化环境下开展的会计信息化工作。
(一)AIS的优势分析
1.业务和会计经营网络重组
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使得会计流程远离业务流程,降低了业务系统和会计系统的协调性,但组织的价值活动并不是独立的集合,而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有机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流程应是相互协调的,本阶段将以组织战略目标为依据设计AIS的IT战略目标,AIS的设计以符合组织整体管理和决策的需要为目的,全面改造组织的业务流程,实现组织业务流程、会计流程、信息流程以及控制流程的集成,从而实现组织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控制流为一体,并对组织各部门之间的经营网络重组,因此AIS逐渐融入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当中。
2.AIS的内部控制由局部控制向以企业为整体的内部控制发展
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AIS的内部控制逐渐趋于以组织为整体的集中管理,即AIS的规划、设计、实施同企业的整体战略整合在一起,构建战略一体化的IS,战略性的信息系统突破单纯的AIS扩展到经营活动一体化的信息系统,使用IS对业务流程控制和实施跟踪,因此不再区分会计、业务和管理控制,会计、业务和管理控制已经嵌入AIS中;随着AIS的与企业MIS集中的整体化,使得原来基于权利制约和岗位分置的内部控制逐步发展为以信息流、业务流、控制流等为基础的控制,控制内容上增加了信息系统的控制、风险控制、信息安全访问控制、信息初始化控制以及软硬件资源控制等。
3.AIS功能由提供会计信息为主向利用会计信息为主发展
随着会计信息化发展,核算层AIS功能更加完善,提供的会计信息突破了历史的、滞后的、货币计量等限制,还提供实时的、对内的、非货币、相关度高的会计信息,AIS能够完成对相关的会计信息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对比,进一步深入透视组织的经营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因此AIS对会计信息的利用深度由提供信息为主向利用信息为主发展。AIS的主要功能也以核算为向管理为主发展,其以财务会计为中心,在完成基本财务核算的基础上,辅助企业进行管理分析,包括完成资金管理、成本价格管理、收入利润管理、项目管理、投资分析等管理型财务工作。
(二)劣势分析
1.组织内外信息孤岛
当前的AIS只能提供若干财务指标,初步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无法自动获取、提供高度相关的同行业、上下游企业、国内外经营环境等数据以综合全面反映AIS管理功能。因此AIS虽然实现了企业内部价值链的信息化构建,但组织内外之间价值链的信息化仍处于断裂状态。即企业当中各种业务数据的来源根点不是销售和采购部门而是上下游企业、同行业竞争者、银行等,企业数据的终点(信息的利用者)不仅仅指内部管理人员、员工以及会计人员,还包括企业的外部利益相关者。而组织内外信息孤岛的存在使的企业产生了内外价值链信息化的断裂带,因此当前AIS无法自动获取高度相关的内外信息以及通过标准化的模式向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使其进一步参与企业的管理和控制受到限制。
2.会计管理的职能局部实现
AIS管理职能主要是利用核算层提供的周期性、可比性、来源内部、表现货币和非货币化、形式结构化的会计信息对组织当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经营状况进行初步的反映和控制,仅仅是会计管理职能的初步实现和会计信息的初步利用。因为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仅仅通过若干财务指标无法全面反映,还需要同行业数据、上下游企业、国内外经营环境等进行综合分析。该种分析方法没有固定程序、既定结果,属于半结构化决策,实现信息化较为困难,鉴于以上特点笔者把该阶段归结为会计管理信息化初步阶段,简称会计管理信息化初始阶段。
3.内部控制问题突出
业务和会计流程的一体化以及经营范围的重组,各部分之间协调机制的建立直接依赖于组织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加了组织管理的复杂化,容易造成权力与义务边界模糊、管理责任难以界定、各部门之间互相推诿的现象,例如会计凭证的编制,在传统时期如果出现错误一般由会计部门采用蓝字补充登记或者红字冲账等方法进行修改,而现在随着业务、会计一体化的发展,凭证生成主要由业务数据根据凭证触发器自动生成,存在数据源点原则,凭证的错误主要由凭证触发器或者业务的正确与否确定。同时企业原有的业务流程被改造,信息系统在组织内的范围和重要性增加,知识和信息成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重要资源,企业的运行管理、战略制定、授权和控制越来越依赖于信息系统,增加了信息资产和信息系统相关的风险,信息安全性受到威胁,对信息依赖性越强,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道德风险以及逆向选择风险越大。
四、会计信息化发展趋势分析
(一)构造内外一体化的AIS
所谓内外一体化的AIS主要应用价值链管理理论,重组组织内外会计信息提供者、信息使用者流程,通过信息流实现内外协同运作,构建内部企业战略联盟,实现整个价值链增值的内外一体化模式。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组织和上下游组织、商业伙伴以及银行等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他们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数据处理和管理变成多个主体共同的职责,因此要求组织AIS的构建不再局限于本组织的范围之内。因此未来的AIS一是能够实现内外企业战略联盟关系支持下内外数据在一定授权基础上的共享,同时组织内控的边界逐渐模糊;二是是内外组织之间的数据接口标准化建设逐渐完善;三是会计流程、业务活动流程、控制规则、审计规则逐渐融合到AIS当中,成为AIS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