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行政预算管理论文 > 金融危机后我国公允价值运用

金融危机后我国公允价值运用

一、引言

根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于2006年发布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定义为:“报告实体所在市场的参与者之间进行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收到的价格或转移一项负债所支出的价格”。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我国新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公允价值概念的指导思想是要求真实和公允。其最大的特点是来自公平交易的市场,是参与市场交易理性双方充分考虑了市场信息后达成的共识,这种达成共识后的市场交易价格就是公允价值。从目前理论来看,对公允价值本质的认识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公允价值是一种复合(或综合)的计量属性,其计量基础是现行的或正在进行的市场交易,而不是已有的交易意愿及由此达成的契约;另一种观点认为公允价值本身是一个检验尺度,其本质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是市场而不是其他主体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第107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定义是公允价值是交易双方自愿进行交易的价格,这充分体现了公允价值是市场对资产或负债价值认定的本质。

二、公允价值的作用及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一)公允价值的作用公允价值作用表现为以下形式:(1)会计信息更具相关性。与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相比,其最大优势在于能极大地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就能为会计信息使者在决策中对各种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从而作出正确的决策。这种最贴近资产真实价值的信息不仅有助于正确评估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也有助于正确预测企业目前及将来的现金流量,从而引导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2)适应金融创新的需要。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大量以合约为表现形式的金融衍生工具孕育而生,在对一些特殊的资产或负债的计量上,按历史成本计量是无法进行的,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如对一些衍生金融资产或负债的计量,由于交易双方只签订’一个合约而交易与事项却尚未发生,但从法律的角度看,只要双方签约那么双方之间的风险与报酬就开始转移,对其会计上就存在确认与计量问题,而由于签约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尚未完全实际履行。如用传统的历史成本tt~rM性就很困难,这时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就能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真实与公允的信息,使会计信息使用者达到防范、规避与化解金融风险的目的。(3)准确反应企业经营状况。公允价值能较准确地披露企业未来获得的现金流量,从而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及所承担的财务风险,这—优势在美国金融危机得到充分验证。及时捕捉到市场变化,使危机更快地暴露出来,把银行这些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完全透明化,让投资者尽快看清了真相,但若按历史成本计量,这些机构的财务报表仍然会表现出较强的资本实力和支付能力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计量将它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市场波动的影响被公允价值准则所捕获,如德勤领导人菲利普·哥特所说:“公允价值只是把情况表现出来,但一次贷危机并不是它引起的。会计准则尽其所能做到信息透明性,一旦透明,这个信息可能有点刺耳,但正是其目的所在。通过市场不断调整,让大家正确对待这个问题。而改变会计准则停止使用公允价值,正如起火后,关掉火警警报,火不会自己灭掉一样”。

(二)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中国对公允价值的使用经历了—个曲折的过程,其运用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1998年至1999年财政部颁布的一系列具体会计准则中《债务重组》、《投资》、《非货币交易》准则首次引入了“公允价值概念”。这一阶段运用公允价值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均存在着障碍。在理论上运用公允价值计量超前于中国的会计目标。中国会计目标的研究相对滞后,局限于提供充分的会计信息,而未能满足决策有用观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在这样的会计目标指导下,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显然超前。在实践中公允价值难以取得,没有市场价格的情况下,要由交易双方自已来确定,所以人的主观因素不可避免地会影响价值的公允性。有些企业利用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来影响公允价值的确定,有的交易主体不考虑公允与否,干脆把公允价值作为达到目的工具,公允价值在运用中往往成为管理层操纵利润的工具,这在关联交易、资产重组、非货币交易等会计实务中经常可以见到。(2)第二阶段,2001年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和《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在保留公允价值概念的情况下,基本上取消了公允价值计价,仅将公允价值作为收到补价方在多项资产上分配人账金额的依据。原因在于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上市公司滥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情况,因此公允价值被暂停使用。(3)第三阶段,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按照会计国际趋同的要求,扩大了公允价值使用的范围。新会计准则体系按照现行国际惯例把“公允价值”概念引入到中国的会计体系中,并对计量属性作出了重大调整,不再强调历史成本为基础计量属性,积极但又稳健地引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其中主要在金融工具、非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资产减值、捐赠与补助、企业年金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与1999年引入公允价值相比,此次新会计准则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概念框架,但并没有完全照搬国际会计准则所有条款,而是根据中国实际国情,考虑实际可操作性等因素规定了公允价值的使用条件对公允价值的应用采取适度和谨慎的态度,其适用范围比国际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适用范围更窄、限制更严。
三、我国应用公允价值所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条件不成熟,公允价值的取得与运用困难《企业会计准则》中要求某类资产的公允价值,存在活跃市场的,可以从该类资产的市场价格中取得,或从同类、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中取得;不存在活跃市场的,也可以通过有效的估值技术取得。对于长期负债,还应当按照应付金额为基础,按照适当的折现率进行了折现,以现值作为其公允价值。首先,公允价值需要的市场环境是近乎完美的市场,它要求交易双方的信息对称,这样才能使进行交易的价格与公平价格保持一致,而目前我国的市场环境尚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电力、能源等行业自然垄断,难以形成完全竞争的生产要素市场;(2)交易行为不规范。当前关联方交易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广泛存在,已成为许多上市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操纵中,许多上市公司的关联方交易不是在自由竞争的市场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