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产配置不合理,缺乏合理的、有约束力的资产配置标准,以及资产购建资金来源的多样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主要是固定资产)的随意购置现象和重复购置现象十分普遍,导致资产配置不合理,各行政事业单位承担的任务量与所占用的资产不协调,各单位之间的资产配备水平不公平,增量资产配置与存量资产管理相脱节的问题比较严重。
2.资产使用效率不高,资产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存在脱节现象,部分单位或多或少存在帐、卡、物不相符的问题;个别单位对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和对外投资等规定置若罔闻,存在未经批准,随意将本单位国有资产进行出租、出借,甚至用于对外投资搞经营的问题;有的出租、出借资产收入和对外投资收益帐务处理不规范,甚至没有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形成了帐外资产和“小金库”。
3.资产流失严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流失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过程中所导致的资产流失;因流动资产管理不善引发的资产流失;无形资产方面的资产流失;资产处置不规范导致的资产流失;决策失误造成无效资产增加导致的资产隐性流失;帐外资产方面的资产流失等。
4.资产管理的责任制还有待进一步落实,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各环节间无缝衔接的资产管理机制还未真正建立。资产的信息化管理手段还未充分开发和利用。
二、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管理体制不顺。长期以来,由于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由谁管理、如何管理以及按照什么原则管理等问题,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顺。原因主要有:(1)管理机构设置不规范,在宏观管理层面上,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宏观管理部门是财政部门,国资部门,没有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或专职资产管理人;(2)观念认识上的偏差。长期以来“重钱轻物”的管理观念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对落后。
2.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从资产形成、使用到处置的有效的管理机制,也是目前我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重要根源之一。(1)在资产形成与配置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财政预算软约束,财产配备无标准,资金来源渠道的多样性以及缺乏透明、规范、高效的政府采购制度和相应的监督机制,导致财产购置方面较为严重的浪费甚至腐败;(2)在资产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由于缺乏严格的、规范的、先进的管理手段,导致资产使用效率普遍较低;(3)在财产处置方面存在的问题:由于缺乏规范的资产处置程序,导致处置过程的随意性较大。
三、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1.落实好资产管理制度。目前,从各单位看,有的单位根本没有资产管理制度,有的单位虽说建立了也没有执行,各单位对此要高度重视,认真梳理一下本单位制度建设情况,资产购置、资产使用、资产入帐登记制度、资产保管清查制度、资产处置和报废审批制度、资产管理岗位责任与奖惩制度、资产统计报告制度等,是否已经健全,执行情况如何,是否真正落实,是否需要修订,尽快完善,确保各项制度的完善和落实。制订和完善资产管理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有了扎实的基础之后,关键就要看抓落实工作的力度,树立按制度办事的意识。
2.抓好有效使用资产工作。做好资产使用管理工作的核心是努力做到“物尽其用”,充分发挥资产的使用效益,保障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资产使用过程中不当损失和浪费。对于单位自用的资产,更要精心管理,指定专人操作,保障各项资产合理有效使用,充分发挥各项资产的功效。各单位要认真查一查相关资产使用效益究竟如何,摸清家底后,及时调整。
资产用于对外出租、出借和对外投资的,必须做好这几点:一是各单位出租、出借资产和对外投资,必须严格履行审批程序,坚决杜绝未经报国资部门审批随意出租、出借资产和对外投资行为。二是严格执行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和处置收入收缴管理的规定。出租、出借资产收入一律上缴财政专户;资产处置收入一律上缴国库。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取得的收益,出租、出借资产取得的收入,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事业单位资产处置收入以及对外投资形成的股权(权益)的出售、转让收入,按规定上缴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各单位一定要严格执行财经纪律,绝对不允许利用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和处置收入设立“小金库”。
3.抓好规范处置资产工作。资产处置管理与资产配置管理、资产使用管理具有内在关联性,是整个资产管理有机整体中的重要一环。必须切实加强资产处置管理,把严资产“出口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浪费。
关于资产处置管理问题,资产处置收入要上缴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这里强调三点:第一,要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出售、转让、变卖资产数量较多、价值较高的,必须通过资产交易所等市场,用竞价方式公开进行处置,不能少数人“说了算”,更不要搞“暗箱操作”;第二,必须严格履行审核报批程序,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处置资产。第三,对于达到规定使用年限的资产,按照国家规定不允许继续使用的,有关单位一定要及时进行处置,避免单位资产价值“虚高”。对于达到规定使用年限但仍能继续使用的资产,可对其运行维护成本进行综合分析,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应当本着厉行节约的原则继续使用。
4.抓好资产管理信息化工作。抓紧建立和完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要全面启动资产管理信息化改造升级工作,与财政局国资部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有效衔接,并实现资产处置网上审批。
5.树立三种新理念。一是要树立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理念。资产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财务管理必然涉及到资产管理的内容。树立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理念,有利于单位从实物与价值两方面规范资产管理工作。二是要树立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的理念。资产管理涉及种类多、部门广、情况复杂,要对本单位使用和管理的资产负责,只有加强资产管理工作才有扎实的基础。从资产配置到资产使用,最后到资产报废处置全过程都要进行规范性管理,每一个环节都有规章制度可依,每一个步骤都有操作流程可循,做到环环相扣,不留缝隙。三是要树立单位占有使用的资产均属于国有资产的理念。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是指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单位占有和使用的资产,即包括国家拨给的资产,也包括单位组织收入形成或接受捐赠等增加的资产。其次从管理体制上讲,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因此,无论是行政单位、还是事业单位,无论是有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还是没有财政拨款、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无论是国家拨给资产、还是单位组织收入形成资产,从本质上讲都是国家的,都是“非经营性”的,都是为保证各单位履行职责和完成事业发展任务而配置的。只有这样认识,才能正确理解行政单位资产处置收入、出租、出借资产收入一律上缴财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收入以及对外投资形成的股权(权益)的出售、转让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等。四是要树立依靠信息化提升资产管理水平的理念。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解决的不仅是对每一项资产实现从入口、使用到出口等各个环节的动态管理问题,更重要的是利用信息系统检查和发现每一项资产是否安全完整、是否有效地使用、是否需要及时维护等,从而为资产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