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通货膨胀的概述
通货膨胀(Inflation)是指在一段时间内货币数量增速大于实物数量增速,单位货币的购买力下降,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通货膨胀的程度通常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通货膨胀率被定义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一般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 低通货膨胀(Low Inflation)一年内通货膨胀在1℅——10℅的上涨;急剧通货膨胀(Galloping Inflation)一年内通货膨胀在20%——100%甚至200%以上的上涨;这种通货膨胀局面一旦形成,便会出现严重的经济扭曲现象。恶性通货膨胀(Hyperinflation),最恶性的通货膨胀,货币几乎无固定价值,物价时刻在增长,使市场经济受到灾难性的影响。
二、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经济影响的分析
(一)通货膨胀的几种主要的形式:
1.需求拉动通胀(demand-pull inflation)。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升。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又被形象地描述为“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又称菲利普斯曲线型通货膨胀。
2.成本推动通胀(cost-push inflation)。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又称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升。
3.结构性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指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造成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社会各部门劳动生产率水平和提高速度不同,发展趋势不同,结果就会导致一般价格水平持续上涨,形成结构性的通货膨胀。
(二)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1.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当发生未预期通货膨胀时,有固定货币收入的人以及债权人遭受损失。相反,对于非固定收入者及债务人都是受益者。在现代社会中主要包括股票持有者、企业和国家。这就是通货膨胀的富国穷民效应,中国的CPI指数一直在攀高,2010到11月份,已经达到5.1℅,老百姓生活水平变相降低,造成国富民穷现象。
2.对财产分配的影响。由于通货膨胀侵蚀着货币购买力,使任何以固定货币数量计算的资产的真实价值也受到影响。对于持有不变价格财产的人来说其拥有的债券、银行存款的票面价值是相对固定的,实际价值将随物价上涨而下降。对于持有可变价值财产的人来说,则正好相反,他们会因通货膨胀而受益。
3.对于经济效益的影响。通货膨胀造成人们对货币贬值的预期,导致流通中的囤积,出现“投资不如投机,生产不如囤积,存钱不如存货现象”。导致生产下降,通货膨胀恶化,企业不再致力于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而是乘通货膨胀之机,抬高物价,粗制滥造,结果形成资源浪费,生产能力降低,严重影响经济效益。
4.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从短期看,当有效需求不足而且社会存在闲置生产能力时,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政府的投资性支出,扩大总需求,从而能够刺激经济增长。从长期看,通货膨胀会增加生产性投资风险,提高经营成本,使生产投资下降,从而不利于经济增长。
5.对国际收支的影响。通货膨胀的国家,国内市场商品价格上涨,出口商品价格也上涨,从而影响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出口减少。而本国货币贬值,必然导致进口商品价格降低,进口增加,致使国际收支恶化。
6.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通货膨胀会扭曲市场价格信号,导致价格机制无法正常发挥作用。因为若市场上各类商品的价格保持一种正常升降状态,则生产者和消费者可据此清楚地判断它们之间相对价格的变化及其目前的供求状况,从而正确作出购买或售出商品的决策,而当高通货膨胀率发生时,人们很难区分相对的价格变化与整体的价格变化,对是否继续进行某种商品交易变得难以适从。
三、如何解决通货膨胀的对策
(一)对于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是个关键。这主要通过实施正确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实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综合治理通货膨胀,其重要途径就是通过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控制消费基金过快增长来实现控制社会总需求的目的。
1.在财政政策方面,就是通过紧缩财政支出,增加税收,谋求预算平衡、减少财政赤字来实现。
2.在货币政策方面,主要是紧缩信贷,控制货币投放,减少货币供应量。
(1)加息。利息高了,大家都去存款了,流通的货币(通货)就少了,供求平衡了。还能减少商业银行的放贷数量和负利率的状况。由于通货膨胀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流通中的货币量过多,所以各国在治理通货膨胀时所采取的一个重要对策就是控制货币供应量,使之与货币需求量相适应,减轻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的压力。
(2)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通过抑制商业银行的贷款数量来减少流通货币的数量,降低货币的乘数效应。面对国内出现的通货膨胀压力,国家已经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进行调整,连续上调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到2011年3月25日,存款准备金率达到20.00 %。形成稳定的紧缩性政策预期,抑制货币需求,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投资过热现象降温。
(3)公开市场业务,央行出售有价证券来从银行和居民手中拿回货币。央行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动,适时适量地出售有价证券,以缓解货币量供应过度的局势,还向部分贷款数额增加较快、流动性充裕的商业银行发行定向央票进行货币回笼。
(二)对于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增加商品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
治理通货膨胀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增加有效商品供给,主要的手段有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投入产出的比例,增加市场上商品的数量。
(三)结构性的通货膨胀,针对特殊行业采取相应的财政、税收政策以调整供需结构,这里所说的特殊行业是指对通货膨胀压力产生主导作用的行业。比如,房地产行业和生猪养殖行业供不应求的结构问题,是目前我国通货膨胀压力产生的重要影响因素,采取以下措施:首先,针对部分大中城市房地产价格持续快速攀升的现象,针对拥有多套住房的业主征收物产税,以此促进房屋供给的有效释放。对于生猪养殖的地区进行补贴,对养猪的农户给予补贴和一些低利息的小额贷款等措施,可以增加产品的供给量,从而使物价回落,达到稳定物价的作用。
四、结论
针对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对经济的影响,2010年中央经济会议指出,坚持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准确把握宏观调控的重点,使国民经济实现较快增长,结构合理,价格水平基本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加快推进结构调整,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保持物价稳定,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