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2025年高会考试辅导 > 关于低碳校园建设的若干问题研究

关于低碳校园建设的若干问题研究

面临日益加剧的全球气候变暖压力,世界各国都提出了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通过技术创新和应用来替代石化能源消耗的经济增长模式。2009年9月22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讲话,明确表示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切实努力”,积极发展低碳经济。而“低碳校园”的建设是与中国当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是一致的,与当前大力推行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也有密切关系。

一、“低碳经济”与“低碳校园”的内涵

国内外众多学者对正在发展中的低碳经济进行了探索。目前被广泛引用的是英国环境专家鲁宾斯德的阐述: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排放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社会经济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其特点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低碳经济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和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环境系统的综合性问题。

“低碳校园”从外延上来讲只是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的一个子课题,是在能保障正常的教育教学、科研、管理要求的前提下,按照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在学校全面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纳入有益于环境的管理措施,大力提倡和推广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理念,研发和运用先进的技术,并持续不断地改进,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一切资源和机会全面提高师生环境素养,努力打造一个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可持续发展的集现代化、信息化、低碳化于一身的新型校园。

二、校园中的“非低碳”现象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方网站2008年教育统计数字显示,全国共有普通高校2 263所,校均规模8 679人,共有教职工205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89万人,在校学生数:博士研究生23.6万人,预计毕业11.1万人;硕士研究生104.6万人,预计毕业32.7万人;普通本科、专科生2 021万人,预计毕业541.8万人。在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中,有些“非低碳”的浪费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中努力去避免和杜绝。

(一)学生与教师纸张耗用量分析

1.每年的毕业论文答辩环节全国研究生和本科生论文用纸从初稿、修改稿(包含多次修改)、评阅稿、答辩稿到最终定稿,每篇论文最少也要用到200多张A4纸。而每年全国的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总数在500万左右,这样算下来每年用在毕业论文的A4纸约在10亿张,约1 000吨。

2.按照学校教学部门的要求,每位教师上课要准备的教学文件包括:教学大纲、教学任务书、教学日历、点名册、教案、详细的说课教案等,多数还要一式三份,每学期每位教师每门课程准备这些教学文件需用的A4纸张约500张,全国每学期每门课程教学文件需要的A4纸需用量约9.5亿张,约900吨纸。

3.每学期考试用纸量更是惊人,按每名学生每学期平均考试科目6科计算,每科试卷用纸平均8开纸3张,每名学生每学期考试需用纸约20张(合40张A4纸),全国每学期大学生考试用纸(A4)约8亿张,约800吨。

以上三种情况用纸共计近30亿张,约2 800吨纸,而生产2 800吨纸需要耗费木材2 450吨,煤1 400吨,水105万吨,同时要释放3 640吨左右的二氧化碳(每吨标准煤燃烧要释放2.6吨二氧化碳)。

(二)北方高校冬季包烧取暖用煤量分析

以黑龙江省为例,全省共有高校近40所,平均每所高校每个冬季包烧期用煤都在1万吨以上,则全省高校一冬要烧掉40万吨煤,按包烧期6个月计算,每天要烧掉2 200多吨煤,每天要释放二氧化碳5 720吨。按国家发改委提供的数据计算一吨标准煤可以发三千千瓦时(3 000度)的电,也就是说黑龙江的高校少烧一天的煤就可以节省下来660万度电,可以少排放二氧化碳5 720吨,而通常一公顷阔叶林一天才可以消耗1吨的二氧化碳。

(三)高价教材作废品处理

每年4至6月份是高校毕业生离校高峰期,而此时也正是废品收购商们的收入黄金期,根据在省内的几所高校调查发现,每名毕业生毕业离校时把教材和参考书当废品处理要在几十本至一百本左右,几十块钱至上百元一本的教材或工具书只能卖到几元至十几元,更可惜的是多数的教材和新书一样,没有写一个字,按每名学生每学期6科计算,四年下来的教材要50本左右,每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共计要按废品处理掉书目近3亿本。

(四)现代化的校园中水、电、粮食、用车等方面浪费现象严重

经对多所高校的食堂、宿舍、教室等场所及校内用车情况调查发现,多数院校存在着食堂大量倒掉剩饭剩菜的现象,40人左右的教室平均日光灯数是12支,白天不关灯和教室无人或只有几个人的时候灯全部点亮现象严重,宿舍无人时有长明灯现象。每支日光灯40W,平均每所高校按400间教室计算(不包括阶梯大教室和机房),全国则共有教室近90多万间,那全国高校教室的日光灯负荷约在43.2万千瓦左右,也就是说如果节约用电一小时,就会省下来43.2万度电。目前,高校教师成为拥有私家车主要群体,每所高校约有20%的教师拥有私家车,而每所高校都有通勤车十几辆,这就造成了通勤车空坐率加大,加大了能耗和排放的现象。
三、建设“低碳校园”的具体措施

(一)大力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无纸化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前提条件,针对高校校园中纸张浪费的现象,高校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日常教育管理中的功能,通过建立集成校务、教务、学生、科研、后勤、考试、论文答辩等服务统一的校园网络平台,推行数字化校园,无纸化办公、无纸化考试的尝试与普及。各高校要在技术上、经验上、资源上共享合作,避免重复开发和建设,先在适合上机考试的科目开展无纸化考试试点,开发和应用无纸化考试系统,然后将成功的案例在全国进行普及推广。积极建立和推行毕业论文电子化存储和学生电子档案存储系统,制定和完善电子档案的管理信用机制。

建立高校相关学科精品课程资源库系统,将教师的讲义、课件、参考资料等进行数字化处理,完善电子教材、网络教学等新的教学模式,并将资源放在统一的网络服务器上共享使用,既让全国的学生都能享受到名校名师的授课资源,又避免了各高校课程资源重复建设的浪费现象;加大电子教学文件的使用范围和生效机制,降低纸质论文、纸质教学文件的应用量,如必须打印的要大力推行双面打印模式,从而降低日常运营管理成本,提高事务处理效率,真正实现校园的信息化。

(二)适度缩短北方高校冬季授课时间

国家教育主管理部门要充分考虑高校所在区域地理位置的特点,在保证完成授课计划的前提下灵活调整授课的时间,适度缩短冬季供暖期授课时间,通过延长寒假时间,缩短暑假时间的方式来节省冬季供暖期燃煤耗用量,从实质上做到节能减排。经计算,仅黑龙江的高校如果缩短10天冬季授课时间,就可以节省6 600万度电的标准煤燃放,少排放二氧化碳5.72万吨。

(三)推行二手教材使用制度

为了减少每年在毕业生教材书目上的浪费,可以在高校推行二手教材的使用制度,对于一些无变动或变动不大的课程,教务主管部门要制订灵活的教材使用政策,减少强制学生特别是新生必须购买新教材的行为,建立校园二手书统一回收集中处理制度,规范跳蚤市场的建设与管理。如可以通过搭建校园电子商务网络平台使毕业生、老生与新生之间充分对接,把四年中的开课计划在网上公开,让新生入学前就了解所学课程,以便在二手购书网上购买教材。

(四)推进车改制度,创建校园低碳生活新模式

为了让更多师生树立低碳理念,利用校园网、校园广播、校报、橱窗、宣传板、海报、倡议书、调查问卷、讲座等形式,在全校范围内大力宣传低碳意识,倡导低碳生活,让师生们感受到节能减排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懂得低碳经济对我们生存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让人人了解低碳,人人倡导低碳。在全校师生中倡导:不用一次性木筷,少浪费粮食;脏衣服用手洗,节省水电等行为。积极推进车改制度,鼓励教师少开私家车,多坐通勤车上下班,乘公交车出行;实施公务用车一车办多事合乘制度。这些倡导提高了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并使之落实到行动中,有利于形成全社会的绿色生活理念,从而也必将全面推动节能减排。全员参与、全民行动,将低碳行为渗透到生活的时时刻刻、点点滴滴,使全体师生尤其是大学生在全民低碳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

总之,高校作为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摇篮,在全人类为保护生存的家园而奋斗的今天具有庄严的使命、重大的责任,把“低碳校园”打造成低碳经济的教研机构、低碳排放的高校社区、低碳环保的花园环境和低碳行为的示范基地,充分利用校园的优势资源,发挥校园的教育职能,引导人们养成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对国家和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