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我国的新会计改革制度也随之面临着新的发展趋势。新会计制度的发布标志着我国会计核算制度走向成熟,也是我国会计改革的又一新高潮。它对规范我国企业会计核算行为,真实、完整地反映我国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提高经济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下面笔者就新旧会计制度之间的主要差异及新会计制度在执行中的问题与对策做一简要分析。
一、新会计制度与旧会计制度比较
关于新会计制度,虽然已经实施多年,但是在学术界,对其真正的含义仍然有争议,在这里我们需要明确界定一下,以便研究。关于新会计制度的准确叫法应分为两种:一种是官方叫法,即新会计制度应称为新的“国家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另一种是学术界的叫法,新会计制度应称为“新会计核算制度体系”。以下为了讨论方便,我们继续用这个简化的名称。新会计制度与旧会计制度相比,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重大变化:
1. 适用范围不同。新会计制度是一种打破行业界限和经济成分界限的全国统一的企业行业会计核算制度,使不同行业的企业和不同经济成分的企业的会计信息口径一致,便于全国范围内不同行业之间、不同经济成分企业之间会计信息的对比分析和会总。旧制度是一种分行业和经济成分的会计制度,导致了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会计信息口径不一致而缺乏可比性。
2. 新会计制度补充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并强调其重要地位。在会计核算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不相一致的事项,例如,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在租期未满之前, 从法律形式上讲,所有权并没有转移给承租人,但是从经济实质上讲,与该项固定资产相关的收益和风险已经转移给承租人,承租人实际上也能行使对该固定资产的控制权,因此承租人应该将其视同自有固定资产,一并计提折旧和大修理费用。会计核算比必须反映其经济事实,而不是简单的反映其经济形势。
3. 新会计制度扩大了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使资产价值更符合实际。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这是历史成本原则的要求。新会计制度规定,如果各项财产发生减值,应当按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4. 新会计制度使谨慎性原则运用的更充分、更彻底。在我国,不少企业存在资产不实、利润虚增的现象。新会计制度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对那些不符合会计要素定义、不符合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的内容进行了修改,这对于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尽可能地防止和避免企业虚盈实亏、短期行为等问题,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二、新会计制度执行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 新制度实施时,四周“静悄悄”。一是宣传力度不够,培训学习不到位。新基本制度实施,应该引起广泛尤其是会计工作者的关注,有关部门应进行相关人员的系统培训。但笔者的观察是:央行大部分员工未接到基本制度即将实施的信息,大部分会计从业人员对基本制度无清晰的认识。二是新制度棚架,在基层会计部门实施滞后。
2. 新制度缺乏系统性说明。基本制度对会计工作做出了大的、原则性规定,对具体工作的指导性有的并不明朗。实际工作中不同的会计对同一条款的理解也存在偏差,因此,应及时编制基本制度说明,给具体工作实务明确规范,使整个会计工作系统化、一体化、科学化。
3. 新制度存在六个方面的不足。一是没有对会计重大事项明确界定。二是对事后监督工作规范性规定欠缺。三是计息规定太简要,不够明细。四是个别条款操作性不强。五是相关人员风险意识不强,顾及主要岗位休假影响正常工作,忽视道德风险的防范。六是新凭证的签章设计问题。
三、解决新会计制度执行中问题的对策
面对会计工作所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压力,我们应当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与时俱进,不断发展。面对以上的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
1. 观念回归,重新审视会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
从口头重视变为思想重视,从业内重视变为整体重视,从员工重视变为领导重视。落实会计人员的待遇问题。建立科学的考核奖励机制。奖励措施务必具体、可操作;稳定会计队伍,吸引专业人才服务会计工作,再创央行会计工作新辉煌。
2. 搞好调研,修订完善新制度
任何规定都是基于当时的工作生态状况制定的,这种生态状况是变化的,因此制度的不适用状况是正常现象。但是好的制度是来源于对工作生态的不断适应。所以,我们的制度制定者要不断地深入会计工作一线进行调查研究,以人为本,以防范风险为核心,科学修订完善新制度,为央行会计工作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3. 尽快编制制度说明,增强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性
编制制度说明,要对旧制度的有关补充规定进行整合筛选,来一次全面清理,对部门规章与基本制度冲突的,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改纠正。制度说明应涵盖中央银行的全部会计业务,如凭证的使用、填制、传递、整理等,能细则细,务必具体;同时,还要能不断进行补充、丰富、完善,成为会计工作实务的具体指南。
4. 建立会计业务部门的协调机制
在这个机制下,会计业务部门间争端能够快速有效解决,相互之间和谐相处,共同完成央行会计各项核算工作,保证资金安全,不断提升会计工作质量。
5. 对会计凭证签章设计应慎重
事后监督在会计核算中承担的责任与会计主管应承担的责任不能混为一谈。对签章的设计也应有明确目标,符合成规。
6. 建立有效的会计监督体系
明确会计监督业务的独立性、严肃性,理顺监督信息上传下达及横向交流的渠道,从科学、效率、便利的原则出发分配会计核算业务流程,提高监督效率,改变目前事后监督是“回收站”的现象。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2] 张平 崔振龙 胡胜校:新会计制度设计[M].山西经济出版社.1993
[3] 黄菊波 张汉兴:新会计制度全释[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