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但要发挥会计的重要作用便离不开扎实的会计基础工作。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不仅影响会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同时,也会对各单位的经营管理工作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因此,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是建立会计工作正常秩序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措施。从近几年会计管理工作实际情况来看,虽然伴随着新《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等相关会计法规的建立和完善,对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因素,会计基础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容乐观的问题。
一、当前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仍有些单位放松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造成了会计基础工作不同程度地削弱、滑坡,甚至混乱,例如有的报表虚赢实亏或虚亏实赢,有的搞资金体外循环或私设“小金库”等等。尤其是诸如银广厦、明天系、闽福发,以及美国的安然公司、世界通信及施乐公司等会计造假案,更是引发了一场严重的会计危机。产生这一系列问题,无不与会计基础工作息息相关,因此发现会计基础工作中存的问题并加以规范和解决,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谈一下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1、会计信息失真,基础资料不实。现阶段会计信息失真既是会计基础工作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也是我们经济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形式有:一是“假帐真做”。所谓“假帐真做”是指伪造或虚构不实的经济业务,对其运用一系列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核算,以达到某种目的的会计行为。例如,有些单位用假发票来处理一些不合法的开支等;二是“真帐假做”。所谓“真帐假做”是指对真实合法的经济业务,违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要求,使用不恰当的会计处理程序对其进行核算和披露的会计行为。例如,个别单位采取少(多)列成本或多(少)计收入等手段,对会计信息进行任意操纵,使会计信息成了调节利润的“晴雨表”。
2、内控制度不够健全,财务经营管理松弛。具体表现:一是有些单位对建立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不够重视,对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认识不足,未建立有效可行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使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从而使不法行为有机可乘;二是有章不循、执法不严,相当部分企业、单位在经济业务处理过程中,以强调灵活性为由而不按规定程序办事,使会计控制制度失去了应有的原则性和严肃性,致使经济业务活动留下诸多隐患。
3、会计基础工作意识淡薄,会计工作薄弱环节突出。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会计基础工作,为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规。但是,在现实当中,会计基础工作仍存在薄弱环节,具体表现:一是个别单位领导对加强《会计法》学习不够重视,对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意识淡薄;二是会计记账随意性大,基础工作仍不规范。例如,有的单位会计账目设置不对,报数数据不实,每月及年终靠“造表”应付检查稽核等等;三是固定资产管理失控。例如,有的单位对于接受捐赠、以旧换新的固定资产不记账,已经报废的资产不作账务处理等等;四是会计电算化不够普及。目前在县城很多单位特别是乡镇企业及民营小企业,手工记账仍比较普遍;五是会计岗位设置不规范。有的不按规定设置会计工作岗位,一人身兼多个不相容岗位等等。
4、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制约会计工作水平提高。从我国会计人员队伍素质现状看,大部分会计人员经过一定的专业教育,已基本上掌握了会计人员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但仍有相当一定比例的会计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知识教育,难以达到会计从业素质要求。同时,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等法规的颁布实施,会计核算方法相对以往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而现实工作中,仍有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仍按照自己的习惯进行账务处理,对现代会计法规及基础工作规范要求一知半解,降低工作标准,使会计基础工作不能规范、有序地进行。
5、会计监督机制尚不健全,财务控制容易失效。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也是保障会计基础工作质量的一把利剑,但事实上我国会计监督的现状仍有待加强,主要体现:首先是我国的会计监督体系还不够健全,会计法规一般由单位主管部门实施,而主管部门往往注重本部门的利益,监督的有效性偏弱;其次,随着单位的经营自主权扩大,减少了接受会计监督的自觉性;再次,目前大部分单位内部监督机构不健全,缺乏对会计基础工作全面检查、监督和指导,同时受内部审计人员素质限制,内部审计的作用也很难充分体现,从而使财务控制失去作用,会计监督得不到正常发挥;此外,我国当前的会计管理体制也弱化了会计监督执行力。现行会计人员的管理权属于其就职单位或企业,这种管理体制很难充分保证会计人员行使监督职能,削弱了会计的监督职能。
二、改进和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的主要对策
1、完善会计法规体系,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实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重要制度保证,为此,一方面需要继续加强会计法规体系的建设,使会计法规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各单位应依据会计法规,结合本单位内部管理的具体要求,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的会计管理制度,例如内部控制制度、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等,逐步实现单位会计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
2、规范单位会计行为,完善基础工作程序。规范会计行为是完善会计基础工作的全过程:第一,设计科学、严格的凭证制度。加强原始及内部凭证取得的合法性、真实性及完整性,并完善报批制度;第二,设置合理的会计系统制度;第三,大力推广会计电算化,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第四,加强财产物资管理,建立定期盘点与随机检查制度,提高财产物资的网络与信息化管理水平;第五,建立规范的会计控制原则(如不相容岗位的分离、授权审批制度等),推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有效实施。
3、优化会计整体队伍结构,重视人才资源合理配置。合理引用人才,重视会计人员素质,是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重要前提。具体做法:第一,严格会计人员聘任聘用制度,积极探索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选人用人机制,把组织考核推荐和公开向社会招聘结合起来。第二,重视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积极推行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第三,重视会计人员业务行为的正确引导,切实加强会计人员的素质培养。
4、转变财务管理理念,改革财务管理体制。会计是在单位领导下开展工作的,单位领导有时为了某种目的可能要求会计制作虚假数据,给会计工作造成极大障碍。为改变会计人员这种左右为难的双重境地,可建立会计管理局、会计管理公司(使会计人员的人事管权和经济利益完全与企业单位脱钩),或采用会计集中核算的模式,来增强会计工作的独立性,充分发挥会会计的监督职能。
5、健全会计监督体系,强化会计监督职能。目前我国已逐渐步入以法治国的法制轨道,在完善会计法规体系的同时,必须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保障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和维护各单位的合法权益,推进会计工作步入法制轨道。为此,一是要加强内部会计监督,既一方面加强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自我监督。二是要加大外部会计监督的职能作用,不断发展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凭借高素质的注册会计师队伍,充分发挥其在社会监督中的重要作用,并发动全社会力量,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会计监督,积极揭露违法行为,财政、税务、审计等会计执法部门各尽其责,相互协作,形成政府监督合力与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组成完善的监督体系,从而保证会计工作的规范性。
总之,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与暴露出的问题,必须要加以重视,同时要解决这一问题也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苦的过程。只有通过认真研究并防范会计基础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不断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发挥会计在调节利益分配、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加强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基础作用,维护和提高会计工作在经营管理中应有地位,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