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业成本管理是一种新兴的成本管理模式,已受到国内外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天然气的生产工艺流程以及采气厂的现实情况都表明采气厂实施作业成本管理是可行的。随着气田开采难度的增大,生产成本越来越高,建立合理的作业成本管理体系是采气厂取得竞争优势的最佳途径。
一、作业成本管理的内涵与优势
(一)作业成本管理的内涵
作业成本管理(Activity-Base Management,简称ABM),是建立在作业成本核算系统之上的一种成本管理方法。它是以作业为管理核心,利用作业成本法提供的信息,进行成本控制、价值分析、业绩评价以及各种决策优化,以提升企业业绩的一种全新管理理念。
作业成本管理是由两个相互关联的过程组成(见图1):一是作业成本的计算(分配)过程,即所谓的成本分配观;二是作业的控制过程,即所谓的过程观。
作业成本的分配过程是将直接成本直接追溯到产品中;各项间接费用根据“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的指导思想,先将资源按资源动因追溯到作业,再将作业按作业动因追溯到产品成本中。作业成本的控制过程是对所有作业活动追踪进行动态反应,提高“增值作业”的效率,尽可能消除“非增值作业”,实现价值链的优化,促使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
(二)作业成本管理的优势
作业成本管理的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成本计算更加科学。在传统成本计算法下,按单一标准的分配基础,间接费用分配基础(如直接人工成本)和间接成本集合(如制造费用)之间缺乏因果联系,成本信息产生较大歪曲。在作业成本分配过程中,企业首先确认各类资源,设立具有“同质性”的间接成本集合,分别选择不同层次的成本动因,确定各作业成本的成本动因分配率,计算得出每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成本的可归属性大大提高,所得出的成本信息更为客观和真实。
2.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在作业成本管理中,企业以作业及相关作业形成的价值链为研究对象,通过作业成本核算系统提供的信息,分析各类资源在不同作业、产品上的利用效率,明确非增值成本产生的原因,采取合理措施持续改善,逐步消除非增值成本。
3.作业成本管理系统中的绩效评价更加科学。作业成本管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不仅包括了传统绩效管理体系中的财务指标,而且包括了符合企业战略目标要求的非财务指标。建立一套以作业为基础的薪酬制度,计算出每一作业的价值增值额,为员工的薪酬水准提供客观依据,增加员工薪酬的合理性,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采气厂实施作业成本管理的可行性
从西方国家应用作业成本法的经验来看,作业成本法适用于具备下列条件的企业:间接费用占全部制造成本的比重较高;管理者对传统成本计算系统提供信息的准确程度不满意;生产经营活动十分复杂;产品品种结构十分复杂;产品生产工艺复杂多变,经常调整准备成本;经常调整生产作业,但很少相应地调整会计核算系统;企业拥有现代化的计算机和自动化设备;较好地实施了适时生产系统(JIT)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TQC)。由于作业成本计算是作业成本管理的基础,因此,采用作业成本管理的企业也应具备以上条件。由于天然气开采工艺流程逐渐成熟,生产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间接费用在产品成本结构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采气厂已具备了实施作业成本管理的基本条件。
天然气资源是一次性的不可再生资源,整个气田的开采一般要经历高产、稳产、递减三个阶段。在开采初期,油层压力大,自喷能力强,单井的产量高,天然气开采成本比较低,采气厂的利润相对较高;进入到开采的中后期,随着气田开采程度的增加,地层压力不断降低,含水率上升,产量递减,开采成本逐步上升。在气田递减的过程中,为了减缓产量的递减速度,保证最终的收采率,需要采取水力压裂、酸处理和爆炸压裂等增产措施,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各种消耗和支出较开采前期明显增加,而且后期成本上升的幅度日益加剧。
传统成本管理以单一的工时作为制造费用分配的基准,必然导致气田开采初期,天然气的成本偏高,而气田开采中后期时,天然气成本偏低,从而不能真实反映天然气的成本信息。在作业成本管理下,采气生产过程可以分为采气、井下、集输等作业中心,必须确定每一个作业中心包括的生产工艺环节,按环节归集作业成本,然后再把各环节的作业成本汇集以计算最终产品成本,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作业业绩的评价和考核。实施作业成本管理,可改进采气作业成本核算方法,真实反映成本信息;发现和消除不增值作业,优化采气作业流程,从而达到降低采气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采气厂实施作业成本管理思路
(一)采气厂作业成本的分配过程
作业成本管理是以作业为中心,作业中心的划分则是建立管理模型的基础。采气厂的生产工艺流程是将天然气从地下提升至地面,并经过计量、脱水、净化、集输等处理成为合格的商品天然气,利用管道直接传输到用户的过程,可将此流程划分为采气作业、井下作业、集输作业、其他作业四个作业中心。
1.采气作业中心。该作业中心是最重要的作业中心,描述基层采气单位利用各种开采手段将天然气由地层提升到地面,经计量站输送到联合站围墙外的过程中所需的各项作业的集合。该作业中心主要包括以下具体作业项目:气井完井作业、排水作业、油井日常维护作业和其他相关维护作业等。
2.井下作业中心。井下作业是气井、新井投建,保证正常生产和旧井修复必不可少的工作,也是气田开发调整挖潜和对油层进行技术改造的必要手段。该作业中心用于核算从事井下作业施工的单位在油气水井井下作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井下作业中心的具体作业为:试油工程作业、增产措施作业和修井作业等。
3.集输作业中心。该作业中心是描述包括从井口开始,将天然气通过管网收集起来,经过预处理和净化,最后成为合格的商品天然气,并外输至用户的整个生产过程的所有作业集合。集输作业中心的具体作业为:脱水作业、脱酸作业、轻烃回收作业、天然气储存作业、污水处理作业及相关设备和基础设施的维护维修作业等。
4.其他生产作业中心。该作业中心是指为天然气开采而进行的,除了上述三大作业中心之外的其他零散作业的集合,不是一个单独的环节。包括测井试井作业、监测作业、供水供电作业、维修作业、运输作业、管理作业和货物供应作业等。监测作业是对气藏再认识的主要手段,负责气田生产过程的动态监测和井下技术状况监测;供应作业主要包括水、电、材料的供应。维修作业为日常运行管理的设备等维护检修;运输作业对特种作业车辆进行管理和使用,承担各种运输任务;管理作业为采气厂的所有作业进行管理并提供服务,保证生产顺利进行;材料供应过程按物资流向程序,由计划编制、采购定货、到货验收、进库保管、分配发放五个过程构成。
在计算产品成本时,根据已设置的四个作业中心,依次分别选择作业动因,将间接费用分配到成本对象上去,计算作业动因分配率,即单位作业所负担的资源成本;然后根据天然气消耗作业动因的数量和某作业中心的成本动因分配率计算产品成本。
设j=(1,2,3,4)表示作业中心编号,作业中心j的成本动因分配率为Rj,作业产出消耗量为Aj,j作业中心的作业总成本为CRj。则作业中心j的成本动因分配率的计算公式为:
Rj=CRj /Aj
设j作业中心的作业动因消耗量为Bj,j=(1,2,3,4),则天然气的作业成本Cp的计算公式为:
Cp=∑Bj×Rj(j=1,2,3,4)
(二)作业成本的控制过程
作业成本管理关注的对象是作业以及相应作业形成的价值链。从作业成本管理的角度看,降低成本的途径主要是改善作业,提高增值作业的效率和消除非增值作业。
增值作业是价值链中必须保留的作业,某种对象状态的改变由且仅能通过该作业完成。例如,井下措施作业如包括压裂、酸化等技术措施是维持油水井的正常开采,为提高油气采收率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可以直接增加产品的产量,属于增值作业。富含酸性气体的天然气,必须经过脱酸处理,成为合格的商品天然气。可见,脱硫作业、脱水作业、轻烃回收作业、污水处理等天然气净化作业都属于增值性作业,其对降低天然气生产成本,提高安全、平稳供气的可靠性及环境保护都有直接的影响。
非增值成本,是指那些不增加客户价值的作业所耗费的成本。在现实的管理水平下,非增值成本并非不必要的成本,但却是可以通过持续改善加以消除的成本。例如,日常维护作业是为合理开发油气资源,减缓油气递减速度,维持油田满足再生产,使采气设备正常运转而进行的常规性的检查与维护,主要包括修井、洗井、冲砂等。这些不直接增加产品价值却又消耗资源的作业,都属于非增值作业。
随着气田到了开采后期,开采难度和开采成本都将越来越大,设备的常规性检查与维护等非增值作业越来越多。对生产过程中的各项作业进行系统、全面地分析,计算和报告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衡量和反映作业与价值链的改善情况,将成本管理引入更深层次,以解决影响成本根本原因的实质问题。
(三)采气厂实施作业成本管理时应注意的问题
1.作业成本管理的推行需要全体员工的大力支持。采气厂已使用传统成本管理法数十年之久,员工运用得非常熟练;改为全新的作业成本管理系统,员工操作需要一个学习和习惯的过程。因此,全体员工的理解、配合和支持对作业成本管理的实施尤其重要。
2.在设计作业成本核算系统时设计规模不应过大、过细。成本动因的选择,不必求全,只需要包含影响天然气生产成本的关键因素。因为在支出数额不变的情况下,设计得越精巧,包含的作业也就越多,作业的分散程度就越高,从而导致作业成本管理系统越来越大,投入的管理成本越多,但额外数据的有用性却不一定高。选择合理的成本动因,有利于企业管理层控制成本发生的原因,从而有效降低成本。
采气厂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通过组织企业生产工艺流程调研,进行作业分析。在适当的时机、范围内先选择比较典型的作业作为试点,组织进行作业成本计算。当取得一定经验时,再有步骤、有计划地全面实施,从而不断积累经验,逐步扩大、实施作业成本管理。
四、结论
作业成本管理在采气厂的实施具有可行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作业成本管理在采气厂的实施中,主要包括作业成本的分配过程和控制过程两方面;同时,必须得到全体员工的配合,规模应当符合采气厂的实际。
【参考文献】
[1] 傅桂林.作业成本管理与价值链分析[J].商业时代,2003(23):450.
[2]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450.
[3] 孟焰.西方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
[4] 潘飞,童卫华,文东华等.基于价值管理的管理会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97.
[5] 杨川东.采气工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374.
[6] 张良鹤.天然气集输工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