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当前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如何促进高校科技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教育部在2005年10月下发了《关于积极发展、规范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指导意见》(2005)2号文件,在2007年5月又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直属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的通知》(2007)1号文件,期间还召开了全国高校科技产业工作会议和推进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视频会议,对教育部直属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自查,并由有关专家组对高校自查报告进行审查,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几年来,各地高校科技产业的规范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对今后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中遇到的新问题必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而作为高校教育、科研和师生后勤保障服务的高校后勤产业,在进一步的发展进程中也应加强规范化建设。
一、高校后勤产业加强规范化建设的必要性
教育部提出积极发展、规范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指导意见,要求坚持“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的指导方针,重点是推进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具体要求是:第一,建立新型的高校产业管理体制;第二,全面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第三,严格管理高校产业活动和投资行为。文件还指出高校其他非科技型产业的改革和改制,可参照执行。
高校后勤改革经历了风风雨雨,在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及学校的支持关心下,已解决了制约高校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近几年来,高教园区、新校区兴建起来了,招生规模扩大了,高校的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高校后勤产业(实体)的路如何走?如何才能持续发展,逐步走向社会?高校后勤队伍如何稳定?这一系列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思考。笔者认为只有纳入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的思路之中,按教育部文件精神去改革、去规范管理,高校后勤产业才有新的活力。
2005年,教育部召开全国高校科技产业工作会议后,浙江大学党政领导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使学校的领导层对学校经营性资产管理、产业规范化建设、资产经营公司组建、经营性资产划拨等形成了一致意见;多次研究并制订了产业规范化建设的思路和方案。年底,经教育部同意,学校成立了浙江大学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统一规划和领导学校的产业规范化建设,同时通过调研,于2005年12月“浙江大学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作为学校的资产经营公司)在工商机关登记。控股公司成立后,与浙江大学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按账面值协议受让浙江大学持有的浙大四大集团的股权(其中含后勤集团),并办理了股权变更手续。通过以上产业管理模式的变革,逐步建立了新型的高校产业管理体制架构,见图1。
二、更新观念,加强高校后勤产业规范化建设的管理
(一)成立推进后勤产业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
为规范高校后勤产业规范化建设,促进后勤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根据教育部(2005)2号文件精神,经后勤集团领导班子研究,成立了推进后勤产业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由集团总裁担任组长,成员由集团有关领导和财务投资部、总裁办主任等人员组成,下设工作小组,由有关下属公司总经理和财务人员组成。由推进后勤产业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统一规划、统一领导后勤集团下属产业规范化建设的工作,以促进后勤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的展开和深化。
(二)制订有关政策性文件,规范后勤产业的管理
为了使后勤集团对下属企业的管理更加规范化、程序化,依据《公司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后勤产业管理的实际,制订了《关于任免、委派、推荐下属公司(含参股)董事、监事的暂行规定》。文件规定了任免、委派、推荐董事、监事的原则、范围和条件;规定了任免、委派、推荐董事、监事的程序、任期和职责。结合两年多来后勤产业改制、重组、调整过程的实践,认识到只有按暂行规定去实施,后勤产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制度才能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
为进一步加强后勤产业内部财务监督和管理,防范风险,经调研并结合后勤产业几年来管理的实践,下发了《关于重申严格执行投资、贷款、担保等有关规定的通知》,要求后勤产业下属企业经营班子和财务管理部门必须严格执行。《通知》有关内容:如企业对外投资、贷款、担保必须经企业董事会研究后,报集团审批同意后才能执行;企业购置、报损、报废固定资产(5万元以上)和进行零星基建、修缮工程项目应报集团审批同意;企业应加强资金安全管理、票据管理、应收款项管理、预算管理等;并提出各企业按照经济责任制的要求和“谁签字,谁负责”的职权,对因管理不善、控制不严造成损失的人员,应追究相应的责任,并给予党政纪处分,违法犯罪的,将移交司法厅部门处理。
(三)加强对各企业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及董事会秘书的培训
随着后勤产业的发展,结合近两年后勤产业的调整和重组及目前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工作的进展,在召开企业董事会秘书、监事会成员工作会议的基础上,为进一步理顺内部关系,明确方向,坚定信心,更好地做好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提供一流的后勤保障工作,在2007年初又召开了由后勤下属企业董事会、监事会成员和董事会秘书参加的管理工作会议,以加强对这部分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会议强调了教育培训的意义,重新学习了教育部有关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的文件精神,要求各企业董事、监事和董事会秘书必须认真学习《公司法》的有关内容,各行其职,严格履行董事、监事和董事会秘书的工作职责,关心企业的发展,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出谋划策,做好监督管理。
(四)加强企业负责人的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根据“加强审计检查,整改提高,规范经营管理,服务学校”的思路,后勤集团管理层十分注重对企业经营状况的监督检查,除了每年进行年报、所得税汇算清缴审计外,对企业负责人因各种原因离任,都要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主要目的是为了客观、公正地评价企业负责人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的业绩,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效益,保障企业健康发展。目前,这项审计工作已作为后勤产业的一项常规性工作,形成制度并纳入日常管理范围。近几年,后勤产业已对29位企业负责人因各种原因离任、调任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检查工作不是为了打击谁,而是为了防范违法、违规事件的发生,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是对管理干部的关心和爱护。
(五)不断更新观念,不断做好加强后勤产业规范化建设的其他各项工作。不断完善内部分配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加强企业文化的培育、职工队伍的培训和安全工作防范等等(略)
三、理顺体制,促进高校后勤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一)规范对从学校行政部门分离出来的企业的管理
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今后学校不得再以事业单位法人的身份对外进行投资,在学校逐步理顺校级资产经营公司的前提下,学校又将大批游离于学校四大集团之外的各类学科性公司(企业)统一划归为四大集团进行管理。同时禁止学校机关部处兴办、经营企业和企业化管理单位。后勤集团在此状况下,根据学校领导的要求,接纳了涉及为师生员工提供各类后勤服务的企业或企业化管理单位。对这些新纳入的企业和部门,集团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加强规范化建设的管理。首先,选派有一定工作能力、在原基层经过锻炼、作风正派、年轻的同志担任一把手;其次,在划归过程中,严格按《公司法》重组、调整和组建好有关后勤企业;第三,加强思想工作,教育这部分从学校机关过来的同志转变观念,不能“等、靠、要”,要“干、拼、创”;第四,在有关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鼓励他们逐步适应后勤产业的各项管理和要求。实践证明,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新划归纳入后勤产业的几个企业目前运行正常,广大管理干部和员工积极性都比较高,企业也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二)从企业改制入手,防范经济风险
由于历史原因,学校后勤集团在1999年四校合并基础上组建,包括集团母公司在内有不少原非公司制公司,属全民所有制企业。从法律上讲,这些企业如经营不善,造成亏损或破产,将承担无限责任,甚至会涉及学校,这类例子在其他高校已有发生。为此,集团乘此次加强规范化建设的东风,在学校和控股公司支持下,决定对这类企业进行改制。第一,集团成立了由总裁任组长,校国资办负责人、副总裁任副组长,需改制企业老总等人员组成的后勤企业改制领导小组,统一研究、布置后勤产业的改制工作。各需改制企业也成立改制工作小组,负责具体工作。第二,在企业改制过程中,认真做好改制方案的研究和制订。第三,多次召开有关企业经营班子和广大职工参加的各类座谈会,宣传企业改制的目的、意义和要求等,涉及集团母公司的改制工作,还召开了职工代表大会,对改制中涉及职工利益的有关问题和推选职工监事,按法律程序,通过民主选举表决形式。第四,按改制工作要求,认真做好后勤产业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工作,按《公司法》规定,正确处理新老股东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委派和任命改制后后勤企业的董事、监事会成员,根据学校和控股公司要求,与经营班子签订资产经营责任书,明确责、权、利。
四、完善架构,建立高校后勤产业的法人治理结构
第一,学习和宣传在后勤产业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培育现代企业运行机制的新知识,使各级管理人员与广大职工逐步认识和实践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精神。
第二,完善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三会”为代表的高校后勤产业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形成各负其职、协调运转、有效制衡、机制灵活的管理体系。
第三,高校后勤产业在逐步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按《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的条例严格执行,逐步使高校后勤产业成为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依法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纳税,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
第四,高校后勤产业在完成学校后勤保障任务基础上,还应积极创造条件,要不断提升后勤产业的企业资质,积极开拓校外市场,主动参与社会市场的竞争,通过努力,不断增强高校后勤产业的实力,以更好地为学校发展服务。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的通知》精神,如何对高校后勤产业加强规范化建设的问题必须引起高校各级管理层的认真思考。各高校既要以教育部通知精神为指导,又要因校制宜,还要研究制订具体落实措施,稳步推进后勤产业规范化建设。因此这一课题尚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不断推进各高校后勤产业的规范化建设,从而进一步发展高校后勤产业,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切实的后勤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