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论文 > 高科技企业股利分配模式探讨

高科技企业股利分配模式探讨

高科技企业除了像传统企业一样对物质资本具有较高的依赖性外,人力资本已替代物质资本成为企业成长的根本动力,是竞争力的主要源泉,并已经成为使投资者获得高额回报的基础。制定合理的股利政策,将有利于满足所有者的回报要求,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本文拟对其中的分配模式进行探讨。


一、高科技企业对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具有双重依赖性

从企业对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看,传统工商企业主要依赖于物质资本投入的规模和密度取得竞争优势,而高科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除了对物质资本具有依赖性以外,同时又对人力资本具有极大的依赖性。人力资本是指具有一定天赋和才能的劳动者投入到企业中的知识、技术、创新概念和管理方法的一种资源总称。对于高科技企业而言,人力资本所有者应具备独特的经营才能或创新能力,主要包括两种人:一是核心技术人员;一是经营管理者。

(一)高科技企业对物质资本的依赖性

高科技企业对物质资本具有更强的依赖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从资金需求的角度看,科技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化需要大量资金。如有的学者认为若种子期科研费为1倍,创建期就需投入10倍,而成长期进行大规模生产则需100倍。这种呈几何级数增长的资金需求,仅靠风险企业家自筹资金和政府的科研经费支撑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企业家的创业活动和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必须得到大量资金支持。二是从资金供给的角度看,由于高科技企业一般为高风险企业,一般投资者追求低风险和收益的稳定性而不愿投资,从而导致资金供给相对短缺。三是从高科技企业的成长特点看,该类企业一般开始规模小、成长速度快,尤其在启动阶段资金短缺,它们既无厂房机器作抵押,又无贷款资信可供查询,很难获得银行借款。

(二)高科技企业对人力资本的依赖性

一方面,人力资本不仅是高科技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且日益成为高科技企业收益的直接创造者。高科技企业无论处于种子期、创建期还是成长期和成熟期,创业企业家和企业核心技术人员的智力资源以及技术创新活动无疑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先决条件。不难想象,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缺乏技术基础和技术支持的高科技企业将无法生存和发展。同时高科技企业管理的高要求和不断进行科技创新的特点,也决定了其发展壮大必须依靠大量的高素质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这就使得高科技企业对人力资本具有极大的依赖性。

另一方面,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同行业企业对人才的竞争与市场竞争一样愈演愈烈。现代高科技企业物质资本的保值和增值完全依赖于核心技术人员的技术开发成果以及经营管理型人才的风险决策和日常有效的管理活动。一旦同行业企业挖走企业的关键人员,就会使该企业陷入绝境,更谈不上发展壮大。因此,这种激烈的人才竞争也加剧了高科技企业对人力资本的依赖性。

二、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也应拥有企业产权

随着经济与高科技企业的迅猛发展,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越来越受到关注。它决定着人力资本所有者能否拥有企业所有权,即企业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高科技企业的人力资本应该拥有企业产权的原因,可从人力资本的特点、资源的稀缺性和高科技企业产权制度的有效性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人力资本的资产专用性分析

人力资本具有资产专用性的特点,经济学家定义的人力资本,包括人的健康、容貌、体力、干劲、技能、知识、才能和其他一切有经济含义的精神能量,这每一个要素都只能由其天然的所有者控制着这种资产的启动、开发和利用。在高科技企业中由于人力资本的专用性、协作性及团队化趋势的加强,人力资本退出企业将受到更多的客观性制约,人力资本所有者是企业风险的真正承担者,人力资本是企业财富的真正创造者;而相应的非人力资本由实物型向货币型、信用型、证券型转化,非人力资本所有者与企业关系逐步弱化,非人力资本所有者,更易退出企业。因此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是一个历史的必然趋势。

(二)人力资本的资源稀缺性分析

我们可以把产权理解为资源稀缺条件下人们使用或配置资源的权利,或者说,人们使用或配置资源时的适当规则。谁拥有企业的所有权,重点在谁拥有关键资源。随着科技的发展,物质资本对人力资本的替代作用越来越小,人力资本在由非关键资源向关键资源转移,在这个过程中,人力资本要求同物质资本一样享有剩余索取权是合乎规律的。

在高科技企业中,人力资本已成为企业价值增值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稀缺性资源。高科技企业要在目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和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而企业的技术创新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核心技术人员科技创新能力的发挥,企业经营管理的强化则依赖于企业家的有效运作。所以,高科技企业的人力资本显然比传统企业更为稀缺,也就更应该享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
(三)高科技企业产权制度的有效性分析

企业利益由固定权益和剩余权益组成,剩余权益由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构成,二者合称为企业所有权。其中剩余索取权是对企业收入在扣除所有固定合同支付后(如利息费用等)的余额要求权,而剩余控制权指的是企业合约没有特别规定的活动决策权。

1.有效产权配置应遵循的原则

有效率的企业产权配置方式必须解决以下两个问题:一是企业效率最大化要求企业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安排应该相对应,即拥有剩余索取权的企业参与者必须拥有相应剩余控制权,形成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对称分布;二是企业收益创造力与剩余索取权的对称分布是企业效率的前提。因此,在企业产权配置中应遵循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对称分布、风险与权益对称分布以及贡献(企业收益创造力)与权益对称分布的原则。

2.高科技企业的风险分布呈现多极化趋势

现代高科技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分布日益多极化,即高科技企业生产经营风险不仅仅由物质资本投入者承担,同时人力资本投入者,尤其是企业高级经营管理者和核心技术员工,也承担着越来越多的企业风险。

传统主流企业理论认为,由于物质资本与其所有者在自然形态上的可分离性,物质资本一旦被投入企业,便成为一种人质性的抵押品,其所有者就难以通过退出企业来逃避企业风险。然而,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表明,现代高科技企业中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各自的风险状态均已发生了质的变化。具体而言,物质资本投入者难以承担现代高科技企业的全部风险,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首先,现代企业制度最重要的特征是投资者有限责任制度,即投资者在企业破产时的损失仅以出资额为限,可视为物质资本投入者风险的初步社会化;其次,物质资本社会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与证券化趋势大大降低了其在企业中的抵押品性质,使其进入或退出企业的自由度大大增加。因此,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大多数物质资本投入者只不过是资本市场的寻利者,难以真正承担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全部风险,这可视为物质资本所有者风险的全面和彻底社会化。

而在物质资本投入者日益成为企业风险规避者的同时,人力资本投入者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却越来越成为高科技企业风险的真正承担者。这是人力资本专用性和团队化趋势的必然结果,即人力资本对于特定企业技术条件、经营方式以及特定分工协作体系的高度依赖性构成人力资本退出或进入企业的巨大障碍。人力资本进入某一特定企业后,往往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人质性抵押品;人力资本一旦被迫退出,进入新的企业,其价值会大大降低,需重新经过长期和大量的再投资才能积累和形成新的价值。

3.高科技企业的有效产权制度——“双加强型”产权配置方式

从企业产权配置的原则和高科技企业风险分布的多极化来看,传统“股权至上”的产权配置模式已不再适应企业的发展趋势。在物质资本作用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本日益成为现代高科技企业收益的创造者和风险承担者的条件下,物质资本所有者独享企业所有权显然违背了企业产权配置必须遵循的原则,从而必然从根本上损害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本投入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最终成为高科技企业经济效率提高的根本性障碍。因此,现代高科技企业的产权配置方式必须有实质性的改革与调整,也就是应该赋予人力资本投入者与其投入相应的所有权,使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以激励其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挥最大的作用,最终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目标。

现代高科技企业的人力资本应该拥有企业的所有权,并不否认企业的物质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的产权。而且,高科技企业对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双重依赖性恰恰要求企业的产权配置模式应该是“双加强型”的,既要进一步强化物质资本权益,又要确保和提高人力资本权益。

三、高科技企业宜适用“双主体模式”的股利政策

(一)产权特点要求高科技企业采用“双主体模式”股利政策

上述“双加强型”的企业产权配置模式中物质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都具备高科技企业的产权,这也就决定了他们都应该参与企业的股利分配,也就是说高科技企业股利分配的利益主体应该包括物质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即作为传统物质资本投入者的“投资者”和人力资本投入者的企业经营管理者与核心技术人员。因此,笔者认为高科技企业适宜采用的股利分配模式应该是“双主体模式”。

(二)“双主体模式”有利于增强高科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从权力的角度看,高新技术的经营管理者和核心技术人员应该根据其投入的人力资本的数量与质量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高科技企业股利分配的“双主体模式”区别于传统企业“股权主体”模式的根本点在于,它不再单纯强调高科技企业物质资本投入者的产权份额,而是在强化物质资本应有权益的前提下,突出地强调人力资本投入者在现代高科技企业中的权益与地位。这样有利于让企业经营管理者与核心技术人员产生企业主人翁的责任感,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从而不断地强化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层出不穷地创造新颖先进的核心技术,最终达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三)美国高科技企业的经验也值得我们借鉴
分析美国高新技术企业股利政策,可以看出该类企业的股利分配对象早已经涵盖了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所有者,事实上这也成为促成美国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强大国际竞争优势的管理创新之一。

首先,从人力资本权益的角度看,美国高科技企业普遍采用经理期权、员工持股、共同决策与管理、部门分权与平等化等方式,让人力资本投入者分享企业利润和部分经营管理决策权,这意味着经营管理者在现代高科技企业中权益的根本性改善与提高。

其次,从人力资本投入者责任与物质资本权益的角度看,美国的风险投资作为一种长期的关系性投资,除了在董事会中享有传统的决策权外,它甚至直接充当企业的财务顾问、挑选中下层管理人员、参与人事管理、帮助企业引进资金及合作伙伴、监督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等,这显然使人力资本投资者的责任进一步得到了强化,也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强,最终增加企业经营受益、提高企业价值,这也意味着物质资本所有权益的同时增加。

由以上分析可知,这种“双主体模式”的股利政策必然导致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双赢”局面,这也必将实现对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激励作用,从而促进高科技企业的健康发展。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