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产业中,由于产品品种多样化,生产技术复杂化,人工成本渐渐减少,间接成本占据了成本的绝大部分比重,数额急剧上升。这样一来,影响分配标准的因素也更加复杂,要合理的选择分配标准更是难上加难。也就是说在高新科技企业中如果仍旧采用传统的全成本法,其技术、规模、产品质量和生产的复杂程度产品和成本之间的联系等因素在成本中都无法正确的反映出来。长期以往,成本信息会严重扭曲,以成本信息为基础经营决策就会失去科学性和可靠性,决策失误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和不可挽回的损失。
1.资源消耗会计的概述
资源消耗会计简称RCA,是一种来自美国的新型成本核算方法。是作业成本法的延伸与改进,是当前成本核算的最新发展趋势。
1.1 资源消耗会计的核算特点
1.1.1 核算对象
RCA主要针对的核算对象是资源,RCA认为企业存在服务于其他资源的资源,所以核算对象除了服务于作业的资源外,资源交互消耗也要计入成本之中。
1.1.2 核算方法与核算过程
采用RCA时,首先要根据资源动因寻找资源结集点,每一结集点就相当于一个“成本中心”,每个成本中心都有唯一成本对象和成本动因,和唯一的产出计量单位。结集后的资源成本会依据资源动因分配到固定的作业区域,作业领域的划分则是依据成本动因,分配后的资源最后总计到产品成本中。简单来说,RCA的核算过程是:结集点—作业—产品。在结集点向作业环节流动的过程中,量化指标是非货币性的,在作业领域向产品环节流动的过程采用货币最为量化指标。这种产出计量与货币计算的分离充分体现了资源消耗和成本核算之间互为前提和相互体现的关系。
1.2 资源消耗会计的优点
RCA可以满足企业在复杂环境中对成本管理的需求,可以说RCA是对现有的成本管理方法的总结和延伸,是对所有成本核算方法的整合,就如同很多企业利用ERP系统来整合数据一样。资源消耗会计也可以为企业提供一套可整合的成本管理方案。从企业应用的角度来看,RCA的优点体现在如下几方面:第一,RCA具有更精确的成本分配能力,并可以利用相关成本进行资源规划。第二,RCA对资源类型有着更好的了解,可以实现将成本更加合理的分配到特定的产品及其生产过程之中。第三可在未耗用理论的基础上获得闲置产能的数量。第四,通过重置成本折旧,解决了类似资源和类似产品分配不平等的问题。第五,在本质基础上对资源消耗有更好的认识,可利用现有信息增强企业管理层的决策能力。
1.3 资源消耗会计的不足
当然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每一种成本管理方法都会或多或少的存在缺陷,RCA也是一样。这种不足体现为:第一,RCA的焦点在个人得失,而不是团队责任,过分关注局部调整而不重视整体优化。第二,就决策而言,RCA提供给管理者的只是些短期的边缘信息,适合短期作战的企业。若企业有长期发展战略,就需要另外获取大量的信息,但是建立信息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而且还需要做好后期更新和维护工作,代价甚是昂贵。
2. 资源消耗会计在高新技术企业的应用
2.1 现行成本的比较与选择
企业承受的最大损失可理解为玻璃价值,对剥离价值的解释有三种:可变现净值(NRV)、现行成本(CC)和净现值(NPV),以上三种解释在企业运营中可能出现六种不同的排列情况:1.NPV>NRV>CC,2.NRV>NPV>CC,3.NRV>CC>NPV 4.NPV>CC>NRV ,5.CC>NRV>NPV,6.CC>NPV>NRV 。以上情况从1到4,都意味着在未来,资产会给企业带来更加丰厚的收益,所以资产重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这四种情况范围之内,现行成本可以在再生产和重置两个处理途径之间进行选择。二者是不同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考虑到劳动生产率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高,现行再生产成本无需考虑这些问题,但是现行重置成本是一定要考虑这些资产的无形磨损因素的。是选择现行重置成本作为折旧计算的基础还是选择以调整后的现行再生产成本作为折旧计算的基础,全凭企业管理者的偏好。建议企业在设备革新空间有限的情况下,选择后者作为折旧计算的基础。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固定资产会有一个具体的通货膨胀指数,为现行再生产成本估算提供了一个既经济又实用的方法,我们可以称之为“指数法”。而且,用指数法链接资产历史成本,对于保持历史成本的可靠性也是非常有利的。如果,企业的技术革新空间很大,变革十分明显,管理者希望最大限度的保持现有资产的使用潜力,在现有资产的使用寿命结束时将这些资产淘汰并以最好的同类资产来顶替,这种情况下,选择现行重置成本作为折旧计算的基础再合适不过 。无论选择哪种成本作为折旧基础,都需要通过职业能力进行主观判断,很显然在第五和第六种情况中,资产的净现值和可变现值都是低于成本的,此时选择资产重置显然是不明智的。
2.2 现行成本的折旧计算
同样是在1到4的情况范围内,折旧就算的基础应当是现行成本,我们假设某企业将要购买现在市面上最好的产品替换掉企业原有的或是正在使用的资产,而且计算折旧的基础是现行重置成本,那么这个计算现行折旧成本的方法可能是迄今为止最为复杂的折旧计算方法,因为在计过程中讴歌必须要根据所购买资产的优点和缺点进行价格调整,优点缺点的比较对象是被淘汰下来的那部分资产,包括使用寿命的对比、性能对比、运行成本和运行速度的对比等等。上述排列关系的第五种情况中,净现值是公司遭受的最大损失,应当将净现值作为计算折旧的依据。但是不能排除净现值在估算是掺杂了很多主观因素,包括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和折现成本的选择等等。
3. 资源消耗会计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积极意义
作为一种新兴成本管理方法,RCA的应用意味着成本管理体系的又一次革新,一方面,RCA对成本管理思想进行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另一方面,通过引入RCA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已经引入ERP系统的企业而言,RCA系统的引入实现了信息与管理的完美结合,使得的成本管理水平迅速的成长起来。尽管RCA在理论和实务上尚且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其积极意义是显著的、不可否认的。RCA的积极意义具体表现如下:
3.1 促进了管理会计的国际化发展
以资源为导向是RCA的主要思想,美国提出RCA主张管理思想的创新,现如今这种思想已经从美国蔓延到整个欧洲。国际高级联合会专门为了资源会计消耗的讨论成立了研究小组,该小组以资源消耗会计这种新型的成本管理模式为中心开展工作,希望将这种成本管理方法推广全球。RCA增加了资源消耗的责任机制,充分的体现出成本管理体系的综合性、复杂性和多样性。如果能将RCA的新理念制作成会计软件,就可以被更多的企业所接受、所使用,商业化和用户化的发展模式对于促进RCA的普及和推广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3.2 促进实务界成本会计创新
边际成本法之所以受到广大 企业的重视,是因为其以ERP系统SAP的身份走遍了全球,得到了普及。一旦得到广泛的认可,有大量的应用意愿出现,软件开发这一阶段应该说是顺其自然的,这是管理思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成果,也是对广大商家需求的反应。有学者认为,美国的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在实务上存在一定的交叉点,这种业务交叉不利于责任控制,所以适当就借鉴德国的成功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即能够处理好业绩计量和管理界限的方法。如“弹性边际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融合,在实务实践中最能感受到二者结合的必要性,因为在二者的互相补充和相互作用下,一个部门的职责可以充分的从成本中心的划分和分配中反映出来,这对于加强责任控制是非常有利的。除此之外,在二者默契的配合下,企业成本管理效率得以快速提升。
结论
现有的经济时代,知识是时代的主体。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改革”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相较于传统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是知识密集化、技术密集化和人才密集化,企业经营的战略目标是不断的创新,在创新中谋求生存和发展。在看到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优势的同时,也要看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此类企业是否具备应对经营环境迅速变化的能力。B公司在资金管理和承担经营风险方面已经暴露出不足之处,所以才会有内部人士提出改革成本管理方法的建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新型的资源消耗会计成本法被提上日程,对于诸如B公司这类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成本管理上务必要与时俱进,采用最新的,最能符合现有经济环境并且最符合企业自身条件的成本管理方法。做好成本控制工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成本优势。
参考文献
[1]冯巧根.成本会计发展的新趋势一资源消耗会计[J].会计之友,2007,(7):4-7
[2]杨继良.成本会计的新方法——资源消耗会计概述[J].财会通讯,2005,(4):21.26
[3]白明.资源消耗会计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J].事业财会,2006,(1):23.24
[4]李美叶,胡洁.浅析资源消耗会计[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9):29.31
[5]冯圆.资源消耗会计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应用价值[J].财会月刊,2007(9):11.12
[6]庄清燕,王艳辉。基于资源消耗会计的高校培养成本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10,
(2):19.22
[7]陈志阳.作业成本法的发展与创新[J].会计师,2009,(2):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