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进行技校生的会计知识教学前,需要有明确定位,以此来进行教学规划。作者在实际教学中,注重教学方法的探索的总结,对技校财会教学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技校 财会教学 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跃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企业经营方式的改革,既为会计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也对会计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从社会需求角度来看,社会在迫切需要高层次的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同时,对实务技能型的会计人员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中技财会专业教育是为弥补能力型会计人才培养的空缺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为社会培养出动手能力强的实用型会计人才是技校财会教育的立足点。中技财会教育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目前受社会上会计专业学生已“普遍饱和”、“过剩”的思想影响,各技校财会类专业普遍存在专业 “萎缩”,专业招生数量逐年下降,专业硬件配置经费不到位的情况,教学中目前仍多以理论课为主,重理论轻实践,实训课因各种原因而不能完全达到培养目的。以上诸多因素影响了中技财会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实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导致中技财会专业就业渠道不畅。作为技校的会计课教师,在实施会计教学之前,必先充分把握技校会计教学的定位,据此遴选教材,实施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亦有些许体会和感悟,小结如下:
一、削枝强干,强化基础知识的掌握。
由于学生认识能力所限,技校的会计课更侧重于基础部分。好比要在学生心中树立一棵会计的大树,由于客观原因的限制,细枝末节允许模糊,但主干脉络一定要了然于胸。这就要求在安排教学内容时主次分明,切忌依照教材平铺直叙,面面俱到。会计课虽然不像数理化一样要进行复杂的推理和演算,但有着严格的方法体系和对应关系,这是本课的要点又往往最难把握的地方。为了不干扰初学者对整体体系的把握,对非关键性内容在初学时可不要求太过精细,或暂且靠后,待学生建立起整体的会计理论体系后再去学习。举个例子,如果学生分不清“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可先不作强求,只要求明白都是负债;但像“应付账款”和“应收账款”这样的关键概念就不容许搞混。
二、结合技能考核,抓好对学生财会基本功的培养
知识技能考核是学生实践技能考核的基础 财会专业学生必考的珠算证、会计电算化证、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证构成了检验财会专业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的途径。在考证教学中,要改变以理论传授为中心,以考证合格为目标的传统教学观念,要将实践技能内容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以考促学,能够使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掌握财会业务知识基本功,并对财经制度法规有相当的认识,为会计实务综合实训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为“上岗”拿到必要的通行证。
会计实务实践考核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学生到企业、商店去实习,要受到各种条件限制,在学校开展会计实务实践教学是连接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的桥梁和纽带。在长期的会计教学中,学生只学到课本上空洞的理论,到实际工作中则一筹莫展,结果错漏百出。所以加强会计实训教学是突出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会计实训教学应给学生选好实训资料,现在有比较成熟的会计实务模拟实习资料,应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选择真实的业务资料,同时备好各种规范、仿真性强的空白凭证、账簿报表以及各种实操用具。
会计实践考核应采用先分模块实习考核,再进行综合实训考核的办法。分模块考核,即从原始凭证的填制、审核、签名、盖章,到记账凭证的编制,日记账、明细账、总账的登记,报表的编制,对账,结账等等,通过分阶段的日常检查、考核,完成每个模块相应的实习教学目标。在分模块实习中,老师手把手地教,示范、分析、讲解是完全必要的,是帮助学生从对会计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使大部分学生能掌握细致、扎实的专业基本功的重要技能训练环节。在分模块考核达到目标之后,再用一套完整的账务处理业务进行综合考核,包括实用凭证填制、实用账页登账,实用报表编表的具体操作完成,这时要结合启发式教学,结合小组讨论式授课方法,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和独立思考分析业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通过会计综合实训考核,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又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会计核算的综合应用技能和形成内化的会计专业能力。
三、教学内容多样化。
对技校生来讲,在走向社会之前,学生需要知道更多的经济知识,如理财、证券、投资、税务、财务分析等。这些虽不是规划的教学内容,但能拓展知识面,丰富课堂内容,引导学生联系现实认识社会,活跃气氛。因此,笔者并拘泥于教材,而是以教材为基准,在不影响会计教学主线的同时,根据多年来的经验积累,随机加入部分其他相关内容。另外还不止一次组织学生到校财务科参观,翻阅一些真实的会计资料,感受实际工作气息,尝试简单的电算化会计系统操作,体验职业角色。参观时还鼓励每个人至少就实际会计工作提出一个问题,如电脑记账与手工记账的不同,在现实中会计电算化应注意哪些问题等,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调整财会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系
课程设置要适应技校学生的特点,不应追求财会专业课程的多而全,不能拿本科会计专业课程要求来指导中技专业课程设置,如《管理会计》、《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审计学》等。在学生对财会基本知识尚不能理解运用的情况下,这些课程只能增其困惑,形成“全而不实”的不良后果。课程体系设置应以“理论够用为度,强化操作技能训练”为原则,突出专业教学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实现由注重传统理论教学向突出操作技能的转变。应调整课程课时,强化基本业务知识和技能,缩减理论课教学课时,将实践性教学阶段提前,并将实践训练融入理论课教学当中,在专业课的教学大纲及考核方式中增加实践性环节内容,使学生得到阶段性课程模块实习和整体模拟实习的机会。同时在基本技能实务课的安排中,应考虑到工作的实用性及普遍性,除了会计实训内容外,还应强化点钞等基本技能和出纳工作实务,还可增加仓管工作实务等等。
五、建立会计模拟实验室进行模拟实习
在模拟实验室进行模拟实习可以采取三种形式:
(一)阶段性模拟实习。它是指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分阶段安排实习内容。这一方式可以使模拟学习贯穿于整门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有助于学生掌握各章节的内容。如凭证的填制、登记帐簿、成本的计算等。
(二)综合性模拟实习。它是对模拟对象经营活动核算的全过程,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安排实习内容。其特点是实践性较强,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实习效果。模拟某企业财务部门一个月的经济业务,将其浓缩于事先设计好的会计模拟实验资料中,由学生在财会模拟实验室内,以财会人员的身份,按规定独立完成企业会计核算,即处理相当于实际工作的会计业务,可以根据会计业务量的多少,让每位学生一人多岗,贯穿始终,独自完成一个会计循环;或者一人一岗,互相配合完成一个会计循环。这种形式的优越性是使学生将所学理论与会计循环各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极大地增强了实际操作能力。
(三)电算化模拟实习。即将模拟对象的经济业务在计算机上进行会计处理,在会计电算化课程结束以后,将原来用手工操作的主要内容进行电算化实验。—它是利用电子计算机会计模拟实习软件系统,对各种不同的模拟实习资料进行会计核算的模拟训练。通过会计模拟实验室的模拟学习,使学生对会计工作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将原来课堂上学到的抽象概念与实践结合起来加深对书本知识的。
参考文献:
[1]石彬.试论中等专业学校财会专业教学改革[J]. 昆明大学学报,2004,(01) .
[2]邱蓉.根据技校特点抓好教学管理[J]. 职教通讯,2004,(04)
[3]赵春香.浅谈高等职业教育中财会专业教学的改革[J]. 中国冶金教育,2002,(02) .
[4]吴英姿.加强财会专业实践性教学力度的探讨[J].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