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行政预算管理论文 >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摘 要:近年来,随着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不断加强,通过审计监督和单位自身不断的强化管理,逐步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预算管理体制和收入、支出管理方式,使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但因各种原因,目前的财务管理,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资金管理问题  财务制度问题  资产管理问题  对策建议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宏观政策、认识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国家包揽过多,财政负担较重。目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基本上还是计划经济体制下设置形成的,经费来源绝大多数是财政拨款或补贴,其工作职责任务、工资核定等基本上由主管部门控制,国家包养,以至于一些人员想方设法往行政事业单位里挤;又由于近年来一些地方企业效益不佳,亏损较多,财政开支的行政事业单位成了个人就业的热门选择,造成了行政事业单位人员日益膨胀,开支居高不下,财政不堪重负。
其次,认识上不到位,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目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依然按照传统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片面认为向财政要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财政不给钱就不能办事业,不是转变观念,想办法生财,而是紧盯财政要钱,特别是在当前财政形势较为严峻的情况下,给财政带来很大压力。最后管理不严,资产流失问题不容忽视。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疏于管理,投资不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闲置资产未得到合理利用,未满正常使用年限而提前报废转让,有些资产不入帐,帐帐不符,帐实不符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有些单位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单位负责人对国有资产处理的随意性较大,有些资产的转让在帐上无法体现,究竟流向哪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事的变动,最终也无法查实说清。
2 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货币资金管理有疏漏,资金安全隐患严重。很多单位的会计、出纳不相容职位没有严格分离,经常出现串岗、混岗;单位对出纳监督不够,很少对库存现金进行盘点;大额开支用现金支付, 白条抵库、公款私存现象在部分单位仍然存在, 特别是乡镇较普遍。同时职工借用公款没有及时催收形成呆账、对有偿资金不及时清算形成坏账情况时有发生 。
资金使用计划性不强,费用开支不透明。资金使用随意,未制定计划、消耗定额等,有多少用多少,甚至超支,寅吃卯粮,导致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一方面经费紧缺,另一方面却是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3 财务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账务处理不严谨,财务工作缺乏连续性。经常是“领导换,会计变”,造成了“培训不完的会计,清理不完的乱帐”等现象,从而削弱了会计的监督职能。如:一些单位由于经常更换会计人员,形成只设总账、明细账则不设或随意设,使得资产不明细,债权债务不清;许多经济事项无合同、协议,仅凭发票报销,无原始清单等。
财经纪律观念淡簿,财务制度形同虚设。一些领导干部不注重财经知识与法律制度的修养,对财经法律知识不甚了解,长官意志严重,办事不讲规则、程序、手续,凭习惯、经验办事。分不清什么钱能用,什么钱不能用,什么钱该怎么用,常常自觉、不自觉地违反财经纪律和制度。资金的使用更是一把手说了算。有的单位收款时经办人多, 不及时与出纳结账,截留挪用的现象普遍,有的外出办事,在出纳那里办临时借条,事办完了,钱花光了,却不及时结账,一拖再拖,甚至长期挂帐。票据管理不规范,票据使用混乱。一方面会计人员素质不高,有的单位随意任用财会人员,甚至让没有财务知识的人员担任会计,致使部门内部会计人员没有系统地进行过会计基础知识和规范的学习和培训。由于不称职的财会人员对发票管理办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使得大多数单位没有制定票据管理制度,即使有制度也是流于形式;另一方面由于缺少正常性的会计监督,有的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由一把手抓财务,实行一支笔审批,往往导致领导个人说了算,作为财会人员,有的不了解情况无法监督,有的怕受牵连不敢监督,有的碍于关系搞假监督, 使监督机制成为“形式主义”。
4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不重视日常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不严有的单位长期以来没有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理和盘点,没有按照会计凭证进行登记,或者是固定资产不入账,形成账外资产, 致使总账与明细账不相符、账面资产与实际资产不相符。如有的单位将考核评比中获得的如奖杯、计算机、空调、专用设备等资产或是上级主管部门下拨的计算机、行业专用仪器等设备置于账外,有的单位未将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或是新购置设备等及时记入固定资产账。并且资产的领用、保管没有相应的台账或记录,缺少定期盘点制度;没有建立完整的固定资产明细账,详细记载资产的数量金额,使财务资料无法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存量变化,导致产权不清、职责不明;另外一些单位资产重新评估后发生了增、减值变化,未能及时进行财务处理,导致家底不清、账实不符。缺乏相关责任人,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一些单位物资和工程项目没有通过政府采购和招投标,自行采购公开透明度也不够;资产管理粗放,责任人不落实,长期不清查,久之则账有物亡;资产变卖、报废不按国家规定程序进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1 增强法制观念和自我发展意识。要提高认识,转变思维方式,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努力寻找自我发展,内部挖潜节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新路子。在内部管理上,要形成一套约束机制,强化各方面的财务监督。作为
单位领导人要带头严格要求,加强自我约束,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办事业。特别是要增强法制观念,严格按法律规章办事,不能违反财经纪律。作为财会人员更要严格执行财务法规制度,认真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对于一些不规范的做法要适时提出改进意见,发挥好财会人员的作用。同时要搞好内部核算,在加强和改进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上多下功夫,力争少花钱、多办事,形成良好的资金运行机制。
2 改进财务管理办法,
增强单位自我发展能力。对全额财政拨款的单位,实行定额包干,结余留用,超支不补。除对于新的政策性增支因素由财政统一考虑外,其余增支财政一律不核拨经费。 对于新办事业项目,需增加编制,其人员可由内部调剂解决。对差额单位,允许其进行自我创收,抵顶预算拨款,力争通过自我发展,逐步减轻财政负担。对于自收自支和实行企业化管理的单位,财政在对其加强财务管理的同时,要下大力量抓好财务监督工作,通过政策引导等帮助企业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实现自身的良性循环。
3 加强人员编制控制,
压缩财政供养人员。多年来,财政用于人员的开支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一直得不到压缩,只能为保“吃饭”而努力,一些事业发展资金无法安排。要压缩财政供养人员,必须加强编制控制,切断资金来源。财政、人事、编制部门必须搞好配合,搞好协作,清理超编人员、借调人员、编外人员。结合机构改革,合理确定各部门职能和编制,以此核拨经费。在人员的管理上,要改革用人制度,事业单位逐步实行聘任制,按照工作业绩来决定工作人员的奖惩。鼓励择优上岗,人尽其才,各尽所能,优胜劣汰,提高工作质量,节约人员开支。
4 强化财政的宏观管理,支持和促进各单位发展。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对各行政事业单位的支出重新定性和定位,对于政府需要办的事业要给予重点保证,凡是不需要政府承办或不体现政府职能的事业,都要推向市场。同时,要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收入管理。一方面要鼓励有条件的单位积极组织收入,促进自我发展;另一方面财政要按照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集中收缴一块收入,平衡财政预算收支。
5 加强监督检查,严肃财经纪律。目前,针对一些单位财经纪律松弛的问题,财政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定期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重点打击各种违法违纪行为,防止预算外资金被坐支挪用。对各种专项资金要建立跟踪反馈制度,加强监督,掌握资金流向,把各种专项资金管好用好。同时要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特别是在机构改革过程中,对撤销的单位要由主管部门清理登记财产,搞好接收,严防利用改革之机,私分财产,隐藏和转移收入,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浪费。通过落实责任,加强管理,堵住各种漏洞。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