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学校高校财务管理论文 > 高校基建财务管理浅析

高校基建财务管理浅析

摘要:本文从高校基建财务管理现状入手,分析了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解决高校基建财务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基建;财务管理
一、高校基建财务管理现状
1.高校基建财务管理的成本控制不力
高校基建项目多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属于非经营性项目,没有直接的经营收益,并且投资者与使用者是分离的,这就造成了高校基建管理中成本控制的意识不够。因此高校基建财务管理仍存在着只管花钱,不讲成本,不讲投资效益的弊病,直接造成了高校基建管理的效率低下。
2.高校基建计划控制不严
在施工过程中,扩大规模,提高标准的现象屡见不鲜,造成这种超计划情况发生的原因有很多,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1)高校基建项目的投资者、建设者和使用者是分离的,如果项目建设者与项目使用者在项目的建设初期没有对基建项目使用功能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使基建项目使用功能没有达到使用者的要求,而需要增加工程或修改工程,必然造成工程成本的增加。因此在基建计划制定时,没有进行科学分析,没有认真细致的工作,忽视了基建建设过程的全局性长期性,必然导致基建计划编制的失误。
(2)在高校迅猛发展的情势下,基建项目的使用单位对建设标准和建设档次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对基建计划的认识不够,建设单位按照使用者的意图,没有遵循调整基建计划的程序和规定,任意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标准的情况,甚至存在随意更改基建计划,将资金用于计划外的项目。
(3)基建财务管理人员没有对计划、预算和日常各项开支进行严格的审查、把关,造成实际支出与计划或预算标准发生较大偏差,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纠正,致使基建计划得不到控制。
3.高校基建财务管理中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高校会计制度中并没有包含有关基建会计处理的部分。现在高校基建还在执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造成了两种会计制度在衔接过程中会计信息反映的不准确。随着高校基建投入的高速增长,高校基建贷款的力度越来越大,但是现行的基建财务却不能反映基建项目的贷款投入,因此贷款利息就不可能计入相应的基建项目成本。同样由于基建项目的长期性,而高校财务账上只反映已竣工决算的项目,没有完工的基建项目不会计入高校资产,导致高校资产少列的情况,与此同时基建贷款已经发生并计入高校财务,致使高校负债异常夸大的情况。
4.高校基建财务管理制度中存在漏洞
高校基建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基建工作出现了很多漏洞。有的高校没有建立健全基建财务管理制度,孳生了基建腐败,制度的不完善为违法乱纪行为提供了可能。个别学校存在基建项目不公开招投标,,施工队伍由校领导直接指定,采购材料和设备过程中也不进行公开招投标的情况。没有采取合同管理制,有的施工项目没有制定合同,或者有的合同施工过程中随意变更合同条款,未经论证决策随意更改项目内容的现象等。
二、高校基建财务管理问题的原因
1、财会制度的设计缺陷,客观造成了学校基建财务管理体外游离和会计核算的不规范
现行实施的事业单位财会制度客观造成了基建财务管理制度与会计核算体系的相对独立。表现在:(1)新会计制度中报表体系、会计科目的设置无法准确、及时、完整地反映单位基本建设的基本情况。一方面,会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表”、“收支情况表”和有关附表未能包括基本建设项目支出内容,实施中的基本建设财务状况不能得到及时、准确的核算和反映。另一方面,新会计制度中,会计科目和一般预算科目中“目”级和“节”级科目设置不完整,无法完整反映基建收支情况。(2)基本建设财务收支会计核算不规范。当前,学校基本建设会计核算,多数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正常经费收支一起核算,由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无“在建工程”科目,基建支出列支渠道不统一。为归集基本建设所发生的费用,有的自行增设“在建工程”科目,有的通过“暂付款”或“其他应收款”科目,还有的通过“事业支出”科目。有少数单位按《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单独建账核算,但行业会计制度之间,在适用会计科目上缺乏衔接。
2、基建财务管理基础和管理手段薄弱,对基建工程全过程难以实施有效监管
基建财务管理是做好整个基建工作的重要环节和有效手段之一。实际工作中,由于学校财务部门职能和人员管理缺位等方面原因,财务管理形同虚设,未能对基建工程实施真实而有效的监管。究其原因:(1)基建财务人员缺乏基建专业基本常识,对基建财会知识不够熟悉,对基建财务管理内容与管理对象——基建工程不了解,财务管理跟不上基建工作的步骤,难以对基建工程实施监控。由于基本建设的非长期性,而学校一般缺少专职基建会计人员,大多临时抽调会计人员代账。基建工程的专业性较强,财会人员无基建专业的一般知识,无法跟踪参与基建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合同谈判签订、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工程验收等全过程管理,对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不尽了解,无法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无法实施预算管理,无法合理调度资金,对基建工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无法实施有效监督,财务管理事实上只是一种形式的、被动的事后记账。(2)缺乏行之有效的基建财务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财务监管无章可循,造成基本建设许多财务行为不规范,手续不完备,使基建工程管理大大折扣。(3)基建财务管理规定基建工程资金单独开户、设账,单独核算,与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中的“收支统管”的大原则不符。实际工作中,基建资金在财务处理上仅以拨代支,无法对这部分资金实施控制、监督和跟踪问效,无法真实反映其实际支出情况。基建财务管理作为学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收支无法包含基建财务收支全貌,无法真实、及时地披露基建财务信息,从而影响了会计核算信息的完整性,学校作为一个独立法人的会计主体地位不能完全地体现出来。
三、解决高校基建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1、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根据主管部门审批的项目概算和年度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切实做好资金的组织与供应工作
  把好签订合同关,在合同签订之前,基建财务人员应主动参与基建合同(主要是从财务角度对工程造价相关的条款进行)审核把关.比如保证金的提供方式、工程款付款依据、比例、时间及预留保修金,工程量增减计价、优惠、违约条款等等,力争做到事前控制.坚持按施工合同、工程预算、工程进度拨付款,精打细算,专款专用.建立起报销审批、工程价款预(决)算审核等各项管理制度,用制度来规范各项经济行为。
2、把握控制好工程进度款的支付
基本建设工程一般均采用招投标的方法以出包的方式给施工单位.因此,拨付工程款是会计核算的主要工作内容,也是基建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工程款的拨付不及时到位,工程进度上不去,就会耽误工期,既压了资金,又不能按时竣工发挥效益;如果超拨资金,不仅会造成资金在时间价值上的浪费,更不利于资金的合理与统筹供应,还会造成建设单位在工程结算时和工程管理中处于被动.为此基建财务人员应深入施工现场,与现场人员沟通情况,掌握工程实际完成情况,进行施工进度的确认.必须坚持按合同付款的条款和本单位制定的相关审批权限,不符合规定的不付款.努力做好事中控制。
3、建立科学的规定,加强基建工程的管理和审计工作
  从立项报告到编制预算,从设计到施工,包括施工中的质量、安全、工期管理、材料的采购和供应,设备的采购、运输和安装,直至工程的竣工管理,一整套都应当有科学的程序和规范,不能因人而异、随心所欲,从而,做好工程预(决)算审计.工程预(决)算是确定工程造价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衡量设计方案是否经济合理,是否突破设计概算的依据,是实行招投标工程价款的标底.应按国家规定的预算定额标准严格审核基本建设工程决算;对高估冒算部分必须予以剔除,同时,对设计变更引起的工程增加和减少要及时地进行调整,并认真核对拨付的工程款的金额,以及由建设单位垫付的应有施工单位承担的款项和费用,做到心中有数,以免漏结、漏算、多结、多算,完成好事后控制。
4、基建会计人员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基建会计工作要突破传统会计工作的局限性,由单纯的事后记账的传统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变,扩展工作内容,就要转变观念,不仅要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还要完善知识结构,掌握多种学科知识,如政策、法律、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知识,把财会工作逐步转向对基本建设全过程的决策、控制、核算、反映和监督。综上所述,加强基建财务管理是强化基建单位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加强财务管理,有效节约建设资金,控制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使高校在新形势下,能够在投资领域里进一步发挥自主权和强化投资风险约束,从而在市场经济中确立自己的地位。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