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学校高校财务管理论文 > 谈谈我国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的问题

谈谈我国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的问题

根据科教兴国的战略,在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对教育的迫切需求推动下,我国各级各类教育都要有较大发展。我国公共教育支出仅占世界总支出的1.04%,却负担着全球正规教育在校学生的17.9%,人均教育公共支出仅为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1/4,即使到2000年,也仅相当于其90年代初水平。因此,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经费投入存在着突出问题。表现为:
  一、除少数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村基础教育经费短缺,相当一部分地区严重短缺。
  调查表明,从教育经费各支出项看教育投入困难程度,目前人员工资的困难程度大大缓解;其他经费大项,包括公用经费和固定资产维护费和大修费,除少数发达地区农村基础教育经费比较充裕,部分国家贫困地区因专项转移支付到位而基本能够保证本地水平的运转外,所调查的多数地、县,甚至在一些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中,都存在经费短缺现象,相当一部分地区经费严重短缺,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构成了根本性的制约。其中农村基础教育经费短缺比较突出,几种比较典型表现有:
  1、公用经费严重短缺。超过50%的农村中小学的日常公用支出比较困难”,有一些地区农村学校甚至公用经费预算为零,学校办学条件极差。
  2、有58%的农村学校危房改造费无法完全得到落实,其他固定资产购置费的困难状况也大致如此。
3、以地方政府为主的管理体制使农村教师的工资基本得到保证,但这主要限于国标工资,有20-30%地区的农村学校不能享受地方标准超出国标部分的工资、基本的福利和社会保障等。
  4、税费改革全面铺开,相应的农村教育经费缺口还没有落实有效的替代资金。问卷调查显示,农村教育经费受税费改革影响较大的占43.1%,有些影响的占28.7%,两项相加为71.8%。
  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教育内容不断革新,教育规模迅速扩展,但相应的政策配套资金缺位。具体短缺现象,包括因交不起电费有电不敢开电灯、粉笔论支发放、大学毕业生当教师需交费录用,工资拖后发放、仍然使用教学危房、学生上课没有足够的课桌椅、教室是教师学生上课、生活的多用场所、“课外作业纸让学生回家复印”等。
  基础教育的发展首先表现为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张,由于教师和教室的缺乏,扩张的方式主要是增加班级规模。现在,大多数地区义务教育仍然只能是大班额。而在当前高中规模的扩张中,许多地区政府只是提出扩大高中教育规模要求,并没有给教育部门相应的规模发展经费。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传统的教育理念和内容正在逐渐更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发展与改革政策,例如实施素质教育,将英语、信息技术教育等新的教育内容列为基础教育必修课,实施课程的全面改革等等,但是相应的政策实施经费并没有配套,这部分经费主要靠地方、学校自己想办法解决。调查显示,主要的途径是靠借债和收费还债实现的。例如信息技术课的硬件配置,多数地区是先欠商家的债,再通过向学生收取上机费还;教师课改培训,也大都是教师自己掏钱。
  现在全国许多地区都在进行新城镇或开发区规划建设,教育配套资金缺位仍然是突出问题。国家计委、财政部在2001年联合下发了《关于全面整顿住房建设收费取消部分收费项目的通知》,明令取消了关于基础教育的三项收费:教育基础设施配套费、教育住房建设费和城镇中小学校舍修建附加费。问题是,在取消这些收费项目的同时,并没有相关的政策考虑如何解决教育事业发展的资金缺口问题。教育局长们普遍认为不应该取消这些收费。
  二、借债成为许多地区弥补教育经费不足的重要途径。
  在调查的174个地区中,有债务的地区127个,占73%,有111个地区填写了债务总额,总额高达148.3亿。借债的主要用途是完成前述的发展性基础设施建设:计算机硬件设备、新校舍、新高中等。据局长们描述,当初借债的基本程序是校长作为法人代表,与银行或建筑商签订欠款合同,但必须得到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签字同意,合同对还款的约定一般是学校还小部分比例,政府还大部分比例。但是,由于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更换频繁,旧债往往搁浅,还债很难得到落实。签字的校长往往成为逼债的对象,安徽某地级市教育局副局长谈到,他所在地区的一个校长在最近参加的为期2个月学习中,收到法院传票就有6、7张。更有甚者,有些校长因此被拘留,学校被封校。
  但是,借债并没有因此刹住,调查表明,解决教育发展需要的经费主要方式是先借债建设,然后靠收费还钱。本次问卷调查了2003年教育经费短缺状况,年终教育收支缺口在10万元以上的地区占58.1%。当问到如何解决缺口时,向同级或上级政府申请经费为最主要途径,占68%;借债成为第二种重要方式,占39%;第三种途径是想办法找其他关系单位解决,占19%;其余收费方式,包括:增加改制学校,占9%;开设对社会收费服务项目,占5%;增加对学生收费额度,占4%;增加对学生收费项目,占2%。由此看来,借债成为基础教育发展资金的重要来源。但是教育属于社会公益性事业,它不像企业,其自身造血功能很弱。调查中,各地教育局长都表示,由于学校的政府背景,不会倒闭,也能够收费还款,银行和商家都很愿意给学校借债。如此大规模的借债,银行势必会形成大量不良贷款,政府财政能否和愿意承担这种亏空目前是个未知数。商家逼债,势必严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
  三、基础教育经费分配不公平,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严重。
  教育局长们认为,现在教育的不均衡问题严重,不仅反映在城乡之间,就是同一城市内部也存在严重不平衡。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少数学校,各教育层次学校都在分类、分级,基础教育在某种意义上产生了对学生很早就进行社会分层的作用,使经济上的弱势群体更加处于不利的境地。这种不均衡从起点上说是教育公共经费分配的历史积累造成的,现在因为市场环境影响更加剧了分化。专家指出,只有政府加大投入,均衡各校师资和设施,才能改变众人争挤名校独木桥现状。
  四、教育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于教育投入的增长。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尽管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影响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一方面,教育部门人事管理体制落后,人员结构和布局存在严重不合理现象。由于用人、分配制度改革滞后,教师绩效考核不健全,缺乏激励和约束机制。在中小学,教师配置脱离实际需要,造成财政供养人口过多。同时,在很多地方养人和缺人的现象并存,城镇教师超编而农村教师缺编,特别是落后地区的农村教师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存在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教育部门财务管理制度改革滞后,缺少财政资金使用的绩效考核制度。很多学校对财政拨款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比较随意,各学校更多地重视经费的争取,而对使用和管理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使用过程中的漏洞和浪费时有发生。
从上述问题来看,虽然近年来教育支出有了较快的增长,但是财政教育资金的投入力度中仍然不够,需要在今后的财政教育支出政策中加以考虑,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及学校的共同努力逐步解决。
二00六年四月二十九日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