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算是国家实施有关方针、政策,进行财政收支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按照我国《预算法》的规定,各级政府、各部门及所属单位都应当按照规定编制预算。这次《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明确提出了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校预算编制制度的要求,工作中,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校预算编制制度的重要意义。
第一,编好农村中小学预算,是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我前面讲了,预算体现着国家的方针、政策。农村中小学的预算,体现着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方针、政策。国家支持什么、限制什么、能办什么、不能办什么,都反映在我们的预算之中。因此,农村中小学预算编的是否合规、合理,执行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方针、政策的落实,特别是这次经费保障新机制的落实。
第二,编好农村中小学预算,是进一步巩固“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是“以县为主”,但经费投入则实行中央与地方分担的办法。也就是说,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来源,有中央的,有省的,也有市、县里的,虽然资金来源不同,但这些资金的投入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巩固“以县为主”的体制,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这些资金的最终用途也只有一个,就是要全部用于农村中小学事业发展上。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资金的最终使用者——农村中小学的预算编制好了,执行好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的基础也就夯实了。
第三,编好农村中小学预算,是增强学校依法理财观念与能力的重要手段。农村中小学校,既是预算编制的基本单位,又是预算执行的基本单位,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体系中,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农村中小学校要做好预算工作,必须增强法律意识:一要依法编预算。如何编预算,财政都有一套明确的规定,要按规定的时间和程序编预算,要按规定的范围、内容与标准编预算,每项收入、每项支出都要按规定编制预算,绝不允许随意编制。二要依法执行预算。学校预算一经批准,就不能随意进行调整;学校办理每一笔支出,都必须以预算为依据,不能办理违反预算的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