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总会计师》 2006年第11期
个人小档案
华立,男,1971年5月出生于上海。注册会计师,香港中文大学会计学硕士毕业。1993年7月在招商局上海办事处参加工作,2003年10月起,任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财务总监。
获奖理由
华立以规模、质量、效益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提高经常性利润和培育核心产业两大基本任务来推进财务管理工作。在华立的推动下,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财务工作,强化了资金管理,有效控制了各种风险,降低了经营成本,使得公司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不断提高,为公司的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的财务保障。
华立自2003年10月担任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有限公司财务总监以来,以规模、质量、效益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在制度建设、信息化管理、资金管理、风险控制、成本控制及财务决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要工作,财务管理工作紧紧围绕提高经常性利润和培育核心产业两大基本任务来推进,有效地支持了企业战略目标的实施。
一、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制度,完善财务信息系统,加强财务基础工作
(一)全面修订了财务规章制度。为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华立主持新修订完善了包括1个制度、15个规定、7个办法的公司新财务管理制度,确定了财务工作应遵循成本效益平衡、收益风险均衡、短期与长期利益相结合、集中管理与适度授权管理相结合、目标导向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公司在资金的筹措与调配、各类投资及重大资产处置、负债规模和整体财务风险的控制、收益分配等重大财务事项上由公司统一决策和管理,经批准的年度财务预算范围内的日常财务收支管理实行适度授权管理。
(二)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明确以财务信息化作为管理信息化突破点的方针,选定金蝶K3系统为财务系统,目前以会计核算、合并报表、财务分析三个子系统组成的财务信息系统建设已基本完成,有效降低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提高了财务分析工作信息化、自动化程度,提炼出与决策更为相关的信息并保证了信息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二、强化对资金的管理,保障企业的“生命线”
(一)加强资金集中管理。以年度经营计划为依据,做好年度融资计划,并对资金计划按月度进行滚动调整。强化资金的集中管控,建立以网络结算方式为主导的集团式网上银行结算系统,以现代化手段推进和强化资金的集中管理。对银行账户进行全面清理,制定了账户核准制下的账户管理原则。利用好债务额度的调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减少货币资金存量,大幅降低了公司的财务费用。
(二)推进资金管理信息化工作。进行了资金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信息系统包括存款、融资、或有负债、资金计划、资金预警、资金分析和即时金融信息等内容,保证了对资金的筹集、分布、使用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管理。
(三)整合授信资源,强化债务集中管理。合理安排在各合作银行间的授信规模、期限,增加授信额度的灵活性,并采用“集团统一授信,异地项目公司用款”的授信及操作模式,加强债务的集中管控及保障资金的使用。强化债务的集中管理,利用公司整体优势,彻底解决了南油集团与平南铁路的债务困境。南油集团债务重组总额达17.75亿元,减免债务2.71亿元;长达数年的平南铁路银团贷款本息合计4.6亿元,通过债务重组减少利息支付,回拨预计负债增加利润约1.2亿元,同时还取得约3亿元债权,避免了如久拖不决每年还可能增加约数千万元利息支出的后果。
(四)调整债务结构,防范利率、汇率风险,开拓了低成本、长短期配比的资金来源,化解了债务集中偿还的风险,使资金筹措、使用和偿还始终处于良性循环中。公司连续十余年被评为AAA级信用企业。在加息周期中,合理配比固定利率借款债务比例在总债务中的比重,以防止利率上升风险。为防范汇率风险,在保有外币借款需求的基础上,谨慎使用金融衍生工具NDF交易为现有的外汇借款规避风险,每年取得收益约0.4亿元。
(五)研究资本及货币市场,拓宽融资渠道。以有效控制筹资成本为目标,关注市场动态,加强与资本市场的沟通,挖掘新的融资产品,尝试各种可行的、创新的融资方式,以降低筹资成本。协调完成了下属上市公司地产控股以合理的对价完成股权分置改革,成功发行了15亿元的可转债事项,顺利获得了10亿元、3年期的房地产信托贷款,并已安排开展了REITS的研究。
三、高度关注“发展中的风险控制”,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控制企业的各类风险
(一)强调制度建设,加强制度执行力。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共同维护和遵守规章制度,认识到制度的刚性约束,对违反制度的事项坚决及时制止,在财务系统内形成遵守制度的文化。
(二)完善内控机制,保证资金安全。着重加强了对资金的安全监管,监督检查内部涉及现金、银行存款的收取、支付等各个环节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情况,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现金盘点,同时重视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和审核,及时掌握未达账项情况。
(三)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完善了应收账款控制体系及内部控制机制,建立了全方位的控制体制。完善和优化业务流程,明确岗位与责任,对客户开展全面资信评估和实行分类管理,逐个制定赊销政策和确定赊销额上限,强化事前的防范,事中的分析和催收,事后的总结和追偿,取得了实际成效。
(四)强化财经纪律执行情况的检查,定期就是否存在设置“小金库”、“账外账”的情况、是否存在不按财经纪律要求支付的情况、是否存在不按规定程序办理、不执行公司制度的情况及其它违反规章制度的事宜进行专项突击抽查,敦促公司及属下单位严格按规章制度办理业务。
(五)防范税务风险,认真组织员工学习税收法规,特别是新的税收法规,关注税务政策的变化。强化税务风险意识,禁止打擦边球,严格遵守国家税法,依法办事、照章纳税,定期进行税务风险的自查自纠。公司及主要下属单位是纳税大户,被税务部门核定为享受绿色通道的诚信企业。
(六)禁止从事高风险业务,对高风险业务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有明确的制度,未经批准,不得投资买卖股票,也不得委托证券公司进行国债回购、固定回报等理财。衍生金融工具只能用于风险控制,而不能用于投机、经营。
(七)参与业务流程再造,通过分析主要业务的流程,找出控制的关键点,强调每个经营风险控制的环节都应该有财务人员的参与,将财务管理渗透到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对各审核审批的权限和流程进行分析、研究和完善,特别是在重大经营、投资合同的审签、支付流程等环节加强财务过程管理,将财务管理更好地服务于生产经营,以降低经营风险。
四、建立财务管控模型,推动管理会计体系运用,严格控制成本,推行财务管理规范化和精细化
(一)建立财务管控模型,客观准确地反映公司在正常情况下的盈利能力和现金创造能力。财务管理模型对非常规的资产经营、资本运作、投资、减债等事项进行专项分析和监控,并且将调控财务状况的措施和工作纳入模型而形成了动态综合工作机制,为公司的决策提供了依据。
(二)推动管理会计体系在各经营单位的运用,加强成本分析,严格控制成本。在水上客运业务的日常管理活动中使用本量利法,进行航次成本的习性分析,计算出航次的盈亏平衡点;建立报纸发行业务、电视台和酒店经营业务的经营收入成本财务分析模型;在风险投资业务中分按业态进行业务数据的归集和费用的合理划分;在物流业务中推行作业成本法,分考核指标,业务、客户及区域三方面的组合策略及其投入产出,营运效率三个层次来进一步完善月度分析体系;在地产业务中推行标准化,强调的是各房地产项目各项成本的对标分析。
(三)推行财务管理规范化和精细化,强化公司各级财务部门各类财务管理工作的管理程序,针对主要财务管理事项规范工作流程,实施标准化管理,包括内部管理标准化、财务系统内报告体系的规范化以及公司上下级财务事项处理的规范化。信息管理和财务分析的精细化能够在分析财务状况的同时,更深层次地揭示经营和财务风险,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五、积极参与经营管理工作,为实现公司规模、质量、效益均衡发展提供财务支持
近几年,公司积极推行以生产经营计划为主线,财务预算为辅线,二者有机结合的计划管理模式,并以经营计划责任书的形式来进行考核,执行进取性财务预算,大幅提升了经常性盈利水平,核心产业也迅速壮大。
产业整合方面,将物业管理资产、异地地产项目注入地产控股上市公司,同时将上市公司非核心的水上客运、油气批零股权予以剥离,有助于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更加突出,实现其持续快速发展。在招旅总公司整建制无偿移交给香港中旅集团的框架内,完成深圳招旅的客运、酒店相关资产置换与股权转让。公司目前公路客运资源分布较散,为加强专业化和集约化经营,提高管理效率,进行公路客运业的整合。
公司的财务管理纳入规范化管理,在注重公司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争取财务管理效果最优化。将财务管理融于经营管理中,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建立风险监控机制,使公司具备风险自动预警机制,反映和修正已知和未知风险,把风险降低到最低;另一方面可以提出改进措施,堵塞漏洞,提高效益,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高的收益。
华立通过三年的工作努力,提升了公司整体财务管理水平,加强了执行力,有效地防范了风险。华立同志极具亲和力和凝聚力,带领的财务团队责任感强,积极向上,有力地保障了经营管理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