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家由事业单位转型的科技型中央企业,煤科总院确立了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并实施了财务管理战略,制定了企业发展战略。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其实最被强调的就是执行力,没有执行力,企业发展战略只能是纸上谈兵。煤科总院在确立了战略目标之后,建立并完善了企业业绩考核制度,有力地保障了战略目标的执行,全面支撑了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转制伊始,煤科总院确立了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在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和激励机制诸方面开展了一些与市场经济对接的积极探索和创新,制订并实施了财务管理战略,建设“财务六大体系”,即:以“五统一”为切入点,建立统一规范的会计核算体系;以规范运作为目的,建立适合院情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以预算管理、业绩考核为手段,建立事前预算、事中动态控制、事后分析考核的预算评价体系;对科研、产品、工程分类成本核算,构建精细准确的成本管理体系;以风险控制为核心,建立高效集中的内部控制体系;以增强总院控制力为目的,构建上下结合的财务人员管理体系。
煤科总院转制为中央直属的科技企业以后,及时制定了自己的发展战略,在做大产业、做强实业、做大市场、持续创新等方面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同时,亟需建立完善的经营业绩考核机制,以确保总院战略目标的实现,切实履行出资人权利的需要,引导各子公司经营行为、抵御经营风险,建立煤科总院激励机制的基础,最终全面提高煤科总院整体管理水平。
一、业绩考核整体框架结构
煤科总院业绩考核体系整体框架由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计分以及奖励实施三部分内容组成。
(一)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是开展业绩考核工作的关键,它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业绩考核结果的公正性。煤科总院评价指标体系具体由基本指标、评议指标、分类指标三大部分构成。
1.基本指标体系。基本指标是最重要和最基础的指标,它具有骨骼作用,关系到整个业绩考核体系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煤科总院基本指标体系由五个方面构成,分别是代表预算完成情况的收入目标完成率、利润目标完成率;代表财务效益状况的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代表资产营运状况的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代表偿债能力状况的资产负债率以及代表企业发展能力状况的收入增长率、利润增长率指标。
2.评议指标体系。考虑到基本指标作为定量评价指标不能反映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和管理过程,因此,煤科总院又设计了评议指标,评议指标考虑到企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发展潜力等因素,用于对基本指标评价所形成的基本结果进行定性分析验证,以进一步补充完善基本评价结果,使业绩考核结论更加全面真实可靠。煤科总院评议指标由七项非计量指标构成,具体包括:领导班子基本素质、产品市场占有能力、基础管理比较水平、在职员工素质状况、技术装备更新水平、行业或区域影响力、企业经营发展策略。
3.分类指标体系。煤科总院是一家从科学事业单位转制的中央直属的大型科技型企业,其业绩考核既有与其他企业共性的一面,也有作为科技型企业的特性一面。一方面它作为转制科研机构,既是科学原理、自然规律的探索者,也是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中坚力量,既要着眼于当前业绩的创造,也要重视后劲,保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科技产业也是煤科总院的重要战略目标,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是煤科总院作为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基础,为了建立健全煤科总院科技创新体系,促进煤科总院科技产业的发展壮大,就必须对科技投入和技术创新进行评价。所以,煤科总院又引入了科技投入和技术创新水平评价分类指标,评价煤科总院作为科技型企业的科技投入和技术创新水平。
(二)业绩考核计分
由于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包括基本指标、评议指标、分类指标三个部分,其评价计分就是先对不同指标分别计分,再按照赋予各指标的不同权重加权计算业绩考核的总得分。基本指标评价计分采用功效系数法,功效系数法是用于综合评价的一种重要方法,它的原理较为科学明了,计算简便,可操作性强,得出的结论较为符合实际。评议指标计分主要采用综合分析判断法。煤科总院在指标计分中还引入了经营难度系数,通过资产总额、收入指标、利润指标、职工平均人数四个方面的因素,对基本指标计算结果进行修正,以产生较为全面的业绩考核基本结果。
(三)奖励实施
奖励与考核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没有了奖励,业绩考核也就是失去了一个重要作用,而且不利于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管理层实施的动力也不足;不是建立在业绩考核基础上的奖励模式也会使得奖励的公证性和客观性受到怀疑。煤科总院业绩考核奖励分为基本奖励与效益奖励。基本奖励是根据年度业绩考核结果和单位职工人均收入挂钩确定;效益奖励与实现的利润总额挂钩。基本奖励与单位人均收入挂钩是因为现阶段企业经营者薪酬和职工工资之间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情况下,职工工资水平较高的企业,经营者的薪酬也比较高,国家现行政策也还是将经营者的薪酬水平与职工工资水平相挂钩的。
二、煤科总院业绩考核特点
(一)紧密结合煤科总院院情,建立了以基本指标为主导、评议指标为补充、分类指标相结合的三个层次的立体评价指标体系。
(二)在指标计分方法上,对基本指标的计分,选择了功效系数法,真实客观反映企业经营者的主观努力程度。
(三)将业绩考核与预算管理结合起来。煤科总院将预算完成情况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使业绩考核与预算管理结合起来,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四)设计了经营难度系数。考虑到企业规模的不同,在经营难度上也会有所差异。因此,在考核计分时,采用经营难度系数对基本指标得分进行修正,真实反映经营者的主观努力程度,经营难度系数的影响因子包括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利润总额、职工人数四个方面因素。
(五)将业绩考核与激励紧密挂钩。
三、业绩考核实施效果
(一)企业集团稳步发展,收入利润持续增长。实行业绩考核以后,总院在壮大产业规模、提高科技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成绩,经济实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二)技术创新成果显著。总院引入科技业绩考核分类指标,目的在于推动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内在机制,形成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的有效模式, 2005年总院共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8项,其中国家奖两项,省部级奖26项,发表论文616篇,论著6部,授权专利27项。
(三)奖优惩劣,真正将考核与奖励挂钩。2005年分院所考核结果大部分达到了良和优的水平并且分别按照考核结果兑现了奖励,这种偏右正态分步的评价结果既能合理保证大多数使经营者的利益,对完不成任务的又有惩罚。考核办法真正将收入与单位经营状况挂钩,提高了经营者的积极性,促进煤科总院激励约束机制的建设。
(四)资产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显著提高。作为业绩考核核心指标的净资产收益率来看,2000年煤科总院净资产收益率为5.71%, 2005年净资产收益率为30.1%,总资产报酬率也从2000年的1.8%上升到2005年的14.98%。从资产营运状况来看,总资产周转率2005年达到1.05,流动资产周转率2005年上升到1.6。上述指标都表明总院资产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五)建立分院所经营者业绩考核档案。选择核管理经营者是出资人的重要权利,总院运行业绩考核结果的一个重要运用方面就是依据评价报告,由总院将企业经营者业绩记录入档,动态管理和监督分院所经营者业绩,及时激励和调整分院所经营者,建立有效的分院所经营者优胜劣汰机制。
(六)圆满完成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任务。按照国资委要求,总院对占有和使用的国有资本承担保值增值责任,通过业绩考核,总院强化了对子公司的资本管理,2005年总院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137.27%,圆满完成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