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强医院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现阶段医院需重点建设的一项工程。医院会计控制制度与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与实际工作效率,以及医院的持续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之所以建立会计内部控制主要是单位为了将会计信息效率进一步提高,确保自身的资产具有安全完整性,确保相关法律法规能够贯彻落实等而制定的权责明确、有效控制、动态改进的一个管理全过程。财政部门对1998年11月与卫生部门共同颁布的《医院会计制度》存在的缺陷进行了整体修改,2010年12月31日制定了新的《医院会计制度》,这项新的制度于今年的1月1日正式在全国实行,随着这一制度的实行,使得医院会计核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且其在不同程度上也使得医院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越来越完善,促进了其的良好发展,大大降低了传统的人为管理工作量。笔者首先对旧医院的会计制度核算存在的内部控制问题与缺陷进行了论述,着重阐述了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的会计核算怎样才能促进内部控制建设更加的健全完善与持续良好的发展。
一、旧医院会计制度核算存在的问题及缺陷
(一)科研项目拨款管理存在的缺陷
由于旧医院会计制度没有明确的规定科研项目的实际拨款,从而使得各个医院在账务处理上都存在着不同,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有的医院在收到用于科研项目拨款专用资金时,对其明细科目进行了单独核算,这样一来,导致了医院资产负债表中的净值产数额大幅度的上升。
其次,有的医院在收到科研项目拨款之后,根据相关明细要求将其转入到其他的应付款科目之中,致使制定的资产负债表存在着很大的虚假性,无故的提升了资产负债率,从而导致财务分析指标不具准确性,那么这样,决策者就无法根据实际情况对医院的发展进行良好的调整与控制。
另外,还有的医院在收到科研项目拨款之后,将其归纳到其他科研项目中进行核算,这样将直接的对医院当期的损益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实际收入和结余与账簿上记录的完全不符。
由于财政部门拨款给科研项目的费用在管理上比较混乱,经常无法核实科研项目实际使用费用数额,与其相匹配的内部控制制度失去了实效性,难以将医院的科研水平充分的提高。
(二)医院药品进价与售价的差额存在的问题
根据旧医院会计制度与《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医院药品的进价与售价之间的差额应控制在百分之十五以内,医院药品在核算过
程中应按照零售价进行计算,药品的实际购买价格与零销售价格之间的差价为进价与售价的差额,另外,医院自行研制出的药品也应按照成本价格与零售价格之间的差额为药品进价与售价之间的差额,医院自行研制的药品所形成的差价数额通常已经超过了百分之三十以上;在销售过程中,不同程度上降低药品之间进价与售价以及增加药品价格支出费用,每个月度进行核对时,药品的进价与售价的差额数通常要大于百分之十五,为了能与制度相一致,那么,就需要在会计核算中采取灵活的手段将这一比率进行充分的调整与有效的控制,其通常都会在每月的药品销售凭证处理阶段采取调整,将进价与售价差额的借方金额进一步提高,以此降低医院当期的药品支出费用,这样一来,药品的进价与售价之间的差额率就会降低。这就是旧制度下会计核算存在的缺陷处,根本没有真正的将药品进价与售价差额以及药品的费用支出进行有效的控制,最终导致财务报表中关于药品的收入与支出等数据失去了真实性。
二、新医院会计制度的核算在会计内部控制中具有的优势
(一)进一步加强科研项目拨款的管理力度
医院是一项以医、教、研为一体的综合体,为了进一步加强科研项目类的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力度,因此,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中增添了关于医院科研项目收入与支出、教学项目收入与支出的明细科目,以此进行充分的核算,其完全脱离了由财政部门拨款核算的方法,将医、教、研这三种不同的类型进行了分类核算,可以看出,在新的会计制度中对该项收支情况越来越重视,这样就会使得各个医院的内部控制力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并且还通过新制定的“待冲基金——待冲科教项目基金”科目创新了会计核算,从而大大提高了新医院会计制度在内部控制中具有的关键性作用。
(二)建立完善的制度,以此消除进价与售价的差额率
新医院会计制度根据现阶段的医院卫生体制改革,果断将药品进价与售价差额这一项科目弃之,明确规定药品的实际入账价值与销售金额之间应保持一致,在会计核算的角度上如实的反映药品的成本费用,严厉禁止自行研制的药品出现非正常的利润现象。这一制度的实施,从而有效的对药品的购入、自行研制药品、销售的全过程进行了良好的监督与控制,客观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另外,通过执行新医院会计制度,医院的各项财务报表也能够将药品的实际价值与销售费用支出情况充分的反映出来,而医务人员与药工人员的劳动价值主要在新增加的“药事服务费”科目的基础上进行核算,有效的解决了传统会计核算的不合理调整,从而使得会计核算与内部控制形成了良好的结合。
(三)利用计提医疗风险基金,降低医疗风险,强化内部控制管理力度
新医院会计制度明确的规定:医疗风险基金主要指的是从医疗费用支出中计算与提取,用作医疗事故赔偿的资金和医院购买医疗风险保险费用。医院总共计算与提取的医疗风险基金比例不能超出医院该年实际收入的百
分之一到百分之三。
新医院会计制度从科目设置的角度上有效的处理了核算过程中在两个费用支出中选择的难题,也就是说,在专用基金下制定“医疗风险基金”明细科目,以此对其进行单独计算;在计算与提取过程中,增加“医疗业务成本”降低“专用基金——医疗风险基金”发生赔偿时抵消“医疗风险基金”并降低银行存款。这样的一种会计核算方法与稳健性原则完全一致,不仅减少了风险的发生,同时也降低了由风险而造成的严重损害程度,医疗服务质量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也使得医院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较以往更加的完善。
(四)新医院会计制度下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医院的成本核算主要是在企业成本管理理念上演变来的;成本核算主要指的是在一定的时期内医院实际运行过程中所使用的整体费用根据企业的成本核算模式,按照项目、阶段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核算。医院成本主要涵盖了医院内部各种设备仪器、房屋建筑等固定资产折旧,同时也涵盖了医院实际运行过程中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等各方面内容。在新医院会计制度内部控制中科学合理的使用成本核算可以使医院成本实现全方位的管理;成本核算当前强调的不再是以往过于单一的计算医院总成本,而是对医院各个责任部门的成本费用进行计算,从而确保医院各个责任部门具有较高的工作成绩与良好的经济效果,以此将医院内部经济责任制充分的体现出来,这对现阶段医院的经营决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进一步的促进了医院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良好发展。
三、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随着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到来,我国的医疗机构财务与会计制度正进行着全新的改革,无论是会计科目还是会计核算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并且越来越完善,而随着会计核算日渐完善,医院的财务状况真实度得到了提高,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就会有真实的财务数据可依,与此同时,也使得医院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更加的健全完善,有效的促进了其持续良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