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论文 > 我国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我国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1 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概况
  我国的内部审计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在国家审计署成立之前,国务院于1983年7月曾发文提出建立和健全部门、单位的内部审计问题。1985年8月2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明确要求“在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大中型企事业组织,应当建立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同年12月5日,审计署发布《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重申国务院上述暂行规定的精神,并具体指出内部审计的范围、任务和职权,成为我国开展内部审计的法规依据。从1983年起,我国许多地区和单位纷纷建立起了内部审计机构。198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又转发《审计署关于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报告》,大大加快了内部审计机构组建的速度,截至1988年年底,我国共有内部审计机构4万个,专兼职内部审计师已达到12万人。1994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将内部审计以法律的形式予以肯定,明确了其法律地位。1995年国家审计署发布《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对内部审计做了进一步具体规定,2003年审计署对该规定又重新进行了修订,发布审计署第4号令《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规定》。证监会、国资委等也相应发布了有关我国内部审计管理的相关规定。到2006年年底,我国内部审计机构近6万个,专职内部审计机构近3万个,专兼职内部审计师近20余万人,其中专职内部审计师为10万人。
  我国的内部审计之所以能以较快的速度发展,首先是由于政府的大力推动;其次是由于各部门和单位认识到实行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目前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微观环境欠佳
  内部审计发展的适当环境,即在什么条件下做,其核心是组织给予的地位。所谓地位的高低有几个衡量标志:机构设置的层次、机构职权的范畴、职员的信赖度和审计人员的待遇。目前我国存在较严重的“人治”、“内部人控制”等现象,缺乏制衡机制。内部审计机构置于最高层实质性领导下的并不多,大多数是副职领导,有的名义上为最高层领导,但具体操作则由副职代管。机构职权狭窄,并非在组织内调查畅通无阻,多数情况下仅限于对财务及相关资料的审查。职员对内部审计没有建立起充分的信任感。所以总体上看,我国内部审计的地位较低。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与其他从业职员相比,无论是薪酬水平,还是晋升机会,内部审计人员的待遇普遍偏低。
  2.2 职能残缺不全
  内部审计职能的确定,即做哪些工作。目前我国开展的内部审计工作种类虽然繁多,如财务审计、舞弊审计、效益审计、基建等投资项目审计、物资采购比价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合同审计、专项审计调查,有的组织也开始做系统的内部控制评审、风险审计和IT审计,但具体到每一个组织,大多只是“突出重点”,并非“全面审计”。我们从事服务职能的现状大多是有确认服务,无咨询服务职能。而确认服务并非用系统的方法去直接评价组织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过程中的效果,以及帮助组织改善这三大领域的工作。这些无疑影响了我国内部审计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
  2.3 技术滞后
  内部审计的技术问题,即怎样做。有专家也把内部审计模式称为审计方式模式、审计取证模式,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的审计目标所采取的审计策略、审计方法的统称,它规定了审计取证工作的切入点,规定了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工作时,从何处入手、如何入手、何时入手等问题。这是狭义上理解的内部审计模式,由此可区分为控制基础审计模式、流程基础审计模式、风险基础审计模式和风险管理模式等。技术问题是狭义内部审计模式的全部,是广义内部审计模式的核心,它至关内部审计质量,是内部审计职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内部审计在行为理念上要追求完美,必须用先进的管理技术、信息技术、成本核算方法等标杆作为审计评价和建议的衡量标准,即通常所说的“基准法”,以更好地发现不足,披露问题,提出建议,提高水平。我国内部审计的技术水平现状;审计信息化大大落后会计电算化进程;注重合规性审计而长期采用传统的管理技术作为合规标准,较少采用先进标准;审计人员知识面更新慢,结构单一,并且总体水平偏低等。
  2.4 目标隐藏的风险过高
  内部审计的目标,即我们的工作追求的具体行动目的地在哪里。毋庸置疑,内部审计的目标与组织的目标应当是一致的,但组织目标在短期内比较注重业务的具体任务和盈亏指标,而内部审计并非这些指标的直接相关部门,组织往往要求内部审计在查处舞弊和保护组织利益不受损害做工作,内部审计机构要承担全部职责,而这些职责是不可能做到的。内部审计为完成组织的任务,而使自身应有的目标被边缘化。我国大多数组织的内部审计目标被组织要求的任务所取代,而这些任务内在拥有的风险很大,内部审计被迫接受,但实际上是承受不起的。一旦组织内部出事,内部审计将被追究连带责任。
  3 完善我国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建议
  用一句话可以概括中国内部审计发展方向,即“务实权威,职能健全,技术持续改进,追求组织管理和效益水平的全面提升”。环境和职能就是两个动力,务实权威的微观环境和健全的职能有力地推进中国内部审计的发展,动力系统是必要的条件。技术的持续改进是内部审计的核心部分,是我们职业赖以生存的核心竞争力。把追求组织管理与效益水平的全面提升确定为我们的目标,从而切实地与组织的目标达到完全一致,这是内部审计长生不衰的根本所在。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