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PO费率 市盈率 首发募集规模 板块区别 发行市场供求
影响IPO费率的因素正在趋于复杂化,在我国股票市场所处的不同阶段,股票发行制度对费率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在审批制阶段行政干预明显,券商在审核和定价工作方面参与度较低,股票类似于定价发行,在此期间费率的波动主要受首发募集额度的影响。1998年到2003年的过渡期费率的变化相对平稳,2004年中小板开板是主要因素,2005年确定的核准制,保荐人制度以及累计询价发行制度则成为主要因素,2009年创业板开板也给IPO费率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1995年到1999年影响我国股票IPO费率的因素主要是股票发行政策,1993年我国发布《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规定我国股票发行制度为审批制,1993年到2003年的费率走势情况,可以说是发行审核制度主导,在此期间我国经历了审批制和通道制,这11年是我国股票市场的开端,行政干预性很强,费率走势也多受行政因素影响。1996年费率大幅上升的原因是1996年我国为扩大股市上市企业的规模,证监会发布《关于股票发行工作若干规定的通知》,其中明确了各地、各部门在执行1996年度新股发行计划中,优先考虑国家确定的1000家特别是其中的300家重点企业,以及100家全国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和56家试点企业集团。IPO企业的增多意味着上市需求增多,而我国券商数量的变化很小,因而议价能力得到提升,1996年费率大幅度上升的主要动力就来源于IPO市场上供求关系的作用。1997年我国首次公开募股的企业与1996年基本持平,但是费率却下降近1%,其主要原因是发型规模的大幅提高,1997年首发募集资金比1996年多近440亿元,这就是所谓规模效应,规模越大费率越低。
1999到2001年是我国IPO制度发展的过渡阶段,这一阶段实行“自行排队,限报家数”,这项政策属于过渡性政策,对市场的影响较小,因此费率变化不大,2001年到2005年实行通道制为之后实行核准制铺路,费率在这5年中小幅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在当时的政策下,企业上市的自由度较低,而有上市需求的的企业却逐年增加,供求关系使得券商在费率议价上更具优势。2004年的费率与前一年相比巨幅提升,中小板开板是主要因素。截至2012年3月,中小板平均发行费率5.68%,创业板为6.75%,上证A股为2.33%,深圳主板为3.07%,上海A股市场上市费率最低,深圳创业板上市企业费率最高。中小板的上市门坎较低,创业板的上市门坎更甚,因而导致财务风险大,上市准备工作较为繁重,过会率更低,因而费率不同。中小板的设立不仅提高了2004年的费率,还将我国IPO市场的费率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比之前最高的1996年还高近1%。
2005年中小板企业上市募集资金占比巨幅上升,使2005年的平均费率更高。但是两年之后的2006年却迅速回落至3%之下,主要原因是发行制度的改革。2005年保荐人制度正式公布,通道制被废除,2005年1月1日开始试行IPO询价制度,这一系列的制度改革标志着我国告别审批制,迎来核准制,2006年是我国IPO市场化的一年。2006年IPO费率同比巨幅下降,主要因素之一就是询价制的推出,询价制的价格更具市场化,减少了行政干预,放开定价权,使得投资者和承销商为获取更多的利益提高发行价格,减少了抑价发行现象。2005到2009年之间上市企业首发市盈率整体属于上升趋势,2009年增幅达到近一倍,同时费率下降至3.480%的低位,虽然中小板市场在这几年期间明显扩容,但由于发行市盈率的提高带动了募集资金的提高,反而降低了首发费率。2008年的首发市盈率降低,首发费率也随之升高。除询价制度实行之外,影响2004年至2008年费率变化的另一关键因素是进行IPO企业的规模,2006年和2007年受规模效应影响最为明显,两年内有许多巨型国企上市,首发募集资金在20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企业多达10家,2006年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两大银行业巨头在上交所上市,两家企业的首发费率分别为2.743%和2.276%,而两家企业的首发募集资金占全年募集资金的40.573%,对于当年的平均首发费率起到大幅稀释作用,2007年上市的巨型企业更多,进一步导致年首发费率下降,2008年费率的走势也正体现了规模效应和首发市盈率的双重影响。
2009年我国首发募集资金额度均较2008年上涨近一倍,但IPO费率不降反升达到3.480%。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创业板的开板带来的巨大冲击。创业板对费率的影响更多的体现在2010年和2011年,期间创业板快速扩容,拉升了整体IPO市场的发行费率。虽然2010年创业板费率有所回调,但由于创业板首发募集资金占整体比例相比2009年增加近一倍,使得整体费率保持上升状态,2011年创业板首发募集资金占比和首发费率同时上升,大幅提升了整体费率。此外2010年到2011年年平均首发市盈率由59.204倍下降至45.975倍,市盈率的下降同样在一定程度上拉升了费率值。从过会成功率下降的趋势看,企业上市难度加大,这一变化使得我国的证券公司提高了自己在谈判时的议价能力,这也是促使费率上升的一大因素。
综上所述,对于我国IPO费率的影响因素可以概括为:市盈率,首发募集规模,板块区别,发行市场供求四大因素。我国股票一级市场的发展不过20多年的时间,IPO费率起起伏伏,走势并不平稳,各种因素交织交替的影响走势,其主线是我国IPO发行制度的不断演变。我国一直在寻求市场化的发行模式,减少行政机构的干预,让股票市场自由发展,市场化运行,但是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允许我国从一开始就大刀阔斧的进行市场化运作。现在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国的又一次股票发行改革正在到来,在可控的范围内逐渐实现股票市场的市场化运行是改革的目标,下一次的改革带来的不仅是更进一步的市场化,更带来之间没有过的挑战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