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企业不必为不同的使用者单独编制不同的会计报表,而是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为不同的使用者提供同一套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的雏形是一些由企业自行设计的财务记录和分类帐簿,它们反映了会计报表的最初目的——为企业的业主记录和反映每天的业务活动情况。这些财务记录随意地、偶然地、时断时续地保持着和进步着。当时的银行并不信任这些成堆的,一无标准二无质量控制的财务记录和分类帐簿。一直到税收的出现,定期公布标准化的财务报表才提到了日程上来,随着会计准则的颁布和政府干预的加强,早期的财务记录和分类帐就演变成了今天广为采用的几种基本的会计报表,根据这些浓缩的会计信息可以有效地判断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
现在的会计报表是企业的会计人员根据一定时期(例如月、季、年)的会计记录,按照既定的格式和种类编制的系统的报告文件。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扩展,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的不断增加,仅仅依靠几张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已经不能满足或不能直接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需要通过报表以外的附注和说明提供更多的信息。
我们将这些附有详细附注和财务状况说明书的会计报表称为财务会计报告。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需要报告的表外信息越来越多,附注的篇幅就越来越大,导致会计报表仅仅成为财务会计报告中的一小部分,但仍然是最重要、最核心的组成部分。
思念会计报表的人、关心会计报表的人成千成万,但他们关心的目的和重心各不相同。
——政府职能部门:统计、监管、税收
——上级公司:计划、预算、决策
——本企业:总结、检讨、调整
——金融机构:评估、信贷
——股东:财务状况、经营业绩、投资回报
——公众(证券市场的潜在投资者):分析、预测、投资
——保险公司:承保、理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