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义民①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0743(2003)03-0054-02
笔者曾长期从事镇江市职工医疗保险基金运营数据分析工作,并参与了国家财政部组织的职工医疗基金财务会计制度的制定工作。在这些理论与实践活动中笔者体会到:虽然职工医疗保险基金会计科目很简单,但由于医疗保险政策调整频繁、运营数据信息庞大、数据来源渠道众多、指标体系不完善、指标口径不规范、报表格式多变、会计和统计核算基础不一致,使得职工医疗保险基金的财务分析工作变得相当复杂。对此,笔者想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现阶段职工医疗保险基金财务分析的特点
1.政策调整频繁,需要财务分析人员提供决策支持信息和实施效果评价信息 商业保险中健康保险的险种设计、费率厘订、均衡保费及责任准备金计算是需要精算师运用数理统计知识和风险理论对生命有及损失分布等进行精算后才能确定,精算科学在发达国家已有百余年历史并已用于社会保障风险分析,目前我国的职工医疗保险尚未引入精算概念,也缺乏这方面人才,医保政策的制定及评价大多数情况下靠估算,非常需要财务分析人员提供有关信息。镇江市1995年医改以来,在筹资比例、统账结构、个人自付政策、对医院结算政策上几乎每年都有调整,每次都需财务分析人员参与。
2.医保运营数据信息庞大,财务分析所需信息的组织工作很复杂 医疗保险是一个涉及多部门、多学科、多层次、多目标的复杂系统,其系统的运行需要输入及输出大量信息,信息的流通及交换量非常巨大。如镇江市区25万参保职工1年中仅在医保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中就会产生500多万记录,如何组织和利用好这些信息,并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资料为业务控制、领导决策、科学研究服务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
3.数据来源渠道多,相互补充又相互干扰 职工医疗保险是参与主体最多的社会保障险种,职工个人、用人单位、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药店、医保经办机构、政府等主体之间都发生着信息的交换,财务分析所要处理的数据来源渠道众多,各主体有时会从自身利益出发对数据进行粉饰,财务分析人员要能科学分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透过现象看本质。
4.报表格式多变,指标口径缺乏严格定义 现阶段财务分析人员需要填报4类报表:一是向财政部门报送的社会保障预决算报表;二是向上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报送的医疗保险基金统计表;三是经办机构内部管理报表;四是有关领导和部门调研用表。一二两类表目前全国或省内有统一格式,三四两类表无统一格式,各类报表指标口径尚缺乏严格定义,制表人员在填列数据时易违反一致性原则,不仅会误导报表阅读者,也给地区间数据的比较和历史资料比较带来难度。例如经常使用的“缴费基数”指标就至少存在下列4种内涵:①已办理保险登记手续的单位职工工资总额;②已申报工资总额的单位实发工资总额;③已申报工资总额的单位申报工资总额;④能正常缴费的单位申报工资总额。因为,医保运行中存在中途停保和瞒报工资现象,这4种内涵的工资总额是不一致的,从而导致以此为基础计算的应缴基金、基金到位率指标也有差异。
5.会计核算基础和统计核算基础不一致 社会保障基金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医保基金核算中采用收付实现制作为确认收入、支出和结余的基础,但由于实际运营中存在大量的欠收、欠拨款项和在途医疗费用单据,期末会计报表的收支余数与实际状况出入很大,医保经办机构的内部管理报表及部分对外报送报表一般不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而倾向于采用权责发生制,但有时出于政绩需要或其他目的又不完全按权责发生制,这就使得同一指标因编制基础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数值,容易数出多门,莫衷一是,给财务分析带来混乱。
二、对做好职工医疗保险基金财务分析工作的建议
1.财务分析要严格遵守真实性、完整性和一致性原则 医保基金的资产存在形式较为单一,每年的预决算都建立在“历年滚存结余”数基础上,虚假信息也容易被识破,故财务分析人员应严格遵守真实性、完整性和一致性的信息质量标准。
2.财务分析与统计分析、保险精算可溶为一体 笔者认为,现阶段职工医疗保险应将财务分析与统计分析、保险精算溶为一体,因为计算机技术的普遍使用使财务分析可以使用统计及精算手段来丰富财务分析内容,提高财务分析的质量,可以避免数出多门,财务分析不仅是事后分析,财务分析的职能和作用重点要逐步转移到事中控制和事前预测上来。
3.必须配备合适的财务分析人员 医疗保险是一门综合学科,要做好职工医疗保险财务分析工作,必须配备具有会计学、统计学、卫生经济学、保险学、计算机技术等综合知识的分析人员,当无法物色到同时具备这些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时,应指定具有相关知识背景的人组成一个分析小组集体担负财务分析职能。总之,没有高素质的人员就没有高质量的报告。
4.设计一套科学的分析指标体系,并予以严格定义 ①便于全面评价职工医疗保险政策。目前,职工医疗保险缺乏一套系统完整的分析评价指标体系,财政部和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布置的报表上的指标过于粗略,且偏重于基金本身的收支结余分析,缺少医疗费用结构、参保人员保障状况、医疗供方服务状况等相关信息,不能全面评价医保基金运营状况。笔者认为,评价医保基金运营状况不能单看结余率的高低,因为医保基金的结余率高,有可能掩盖着参保人员保障水平过低或筹资水平过高等问题,基金赤字可能是筹资不足或存在费用转嫁冒用等情况。②完整的医疗保险指标体系有助于医疗保险信息系统设计。实际工作中经常会有这种现象:业务部门或有关领导觉得信息系统中产生的大量报表数据没有多少用处,而有关领导政策调研要用的数据现在的资料中又无法找到,这种现象的存在与缺乏系统完整分析指标体系有相当大的关系。完整的医疗保险指标体系对于医疗保险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和逻辑模型建立相当重要。③便于财务分析人员积累历史资料。受管理信息系统存储容量的限制,年度切换时,以前年度数据要被逐步打包外存,如不及时汇总整理出信息资料,将来使用时会很麻烦,同时一些资料如不及时搜集整理出来,时过境迁后将无法追忆,留下一笔糊涂账。因此,一套科学的分析指标体系对职工医疗保险信息处理的及时、准确、适用、经济是至关重要的。
5.注意对医疗保险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以外的资料的分析 医疗保险计算机系统中的信息只是整个职工医疗保险基金运营信息的一部分,如仅以此信息系统产生的信息作为财务分析依据是不够的,有时甚至会以偏概全得出错误结论。
除上述几点外,笔者认为,做好财务分析还需要有制度保障和领导支持,如果财务分析所需的原始资料不能顺畅地传递到财务分析人员手中,财务分析人员就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财务分析结果不能及时传送给相关使用者就会降低财务分析的作用;如果领导经常授意指使甚至强令财务分析人员出具假报告,则财务分析工作不仅是无效劳动,而且是负效劳动,根据假信息作出的决策会给职工医疗保险事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