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桂霞① 仲崇煜②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0743(2003)10-0014-01
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对医院会计制度的发展要求,国家财政部对医院会计制度进行了几次大的改革,主题思路是加强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现行的会计制度增加了固定资产折旧提取的核算,为医院固定资产,特别是大型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加速实现医疗设备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更新改造的资金来源。这些都标志着医院会计核算的进步与发展,但笔者认为还有一点值得商榷,那就是医院会计科目中增设“累计折旧”科目,其原因有4点:其一,历史上医院属于社会福利型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医院资金的主要来源除了事业收入外,财政拨款也占很大一部分,医疗设备购置、房屋建设投资、人员支出等大部分靠财政拨款,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现在,虽然大部分医院在体制上还是属于国有事业单位,采用差额预算管理制度,但是医院固定资产购置的资金很大一部分是靠自筹资金,财政拨款对医院巨额投资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且医疗设置价格昂贵,更新换代加快,很多医院为了提高综合竞争能力,负债经营,依靠银行贷款购置大型医疗设备。折旧也是一种费用,是当期已经发生的支出,但没有在计提期间付出实实在在的货币资金,而这种支出的收益在资产投入使用后的有效使用期内体现,无论是从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还是从收入与费用配比的原则讲,计提折旧都是必须的。其二,1999年医院会计制度改革后,增设了“更新改造费支出”,在计提折旧时,借方计入“固定资产购建和大修理/更新改造费”科目,贷方计入“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医院用“专用基金——修购基金”可以购置大型医疗设备,但在会计科目设置时,没有增加“累计折旧”科目,“固定资产”余额反映的是原有价值,不能反映其固定资产的现有价值,这样从会计报表反映看,虚增了医院资产的总额,1台CT机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到其报废年限时,账面及报表中反映的仍然是其原值,这是不符合会计客观性原则的。其三,医院的医疗设备是构成医院生产能力的必要要素,是医院完成各项医疗任务的物质基础,也是医院现代化程度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医院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加入WTO,医疗市场逐步向国际开放,医院会计制度必然也要与国际会计制度接轨。医疗设备的核算必将提到医院会计核算的重要日程,增设“累计折旧”科目核算,确有必要。其四,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医院必须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当前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必须引进“优质、高效、低耗”的现代化经营理念。全成本核算管理已经纳入医院管理的重要管理机制中,医院为了准确核算一定时期各科室的经营成果,势必将固定资产在使用中消耗的价值,也就是更新改造费支出落实到各科室医疗成本中去,固定资产的分类、折旧方法的选择、预计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净值的核算,都需要“累计折旧”科目的设置。
从以上4点可以看出,“累计折旧”科目的设置,确有必要并且可行。增设科目后可以使医院会计核算更加客观、真实、准确,使医院的会计制度更加规范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