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在国内消费和出口创收等方面都对农业有较强的依赖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贸易业务的增多,对农业企业的经济活动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只有这样,我国企业才能顺利走向世界,因此,应规范对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
关键词:生物资产 会计处理
一、生物资产的含义及特征
(一)含义。《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中界定了生物资产的概念,即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这一规定指出生物资产必须有生命,一旦动植物停止其生命活动,就不再属于生物资产。按照生物资产的用途不同,可将其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
(二)特征。生物资产作为资产的一部分,同样具有资产的一般特征,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价值利益或服务利益),但是生物资产的价值转换方式又不同于其他资产,因此,生物资产又具有独有的特征。(1)生物资产具有生物转化性和自然增值性。生物资产具有生产、发育、繁殖和衰退的自然规律,在其成长过程中实现价值的增值。(2)生物资产具有生长周期性。生物资产因其具有生命,它们的生产过程都具有从繁育到死亡的过程,因而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3)生物资产的生产具有地域差异性。生物资产的生产依赖于自然环境,不同的自然条件导致了不同的地域性差异。(4)生物资产具有未来经济利益不确定的特征。生物资产的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自然环境不确定因素很多,如水灾、地震、疫情等,所以生物资产带来的经济利益具有高风险性。
二、生物资产的会计处理
(一)消耗性生物资产的会计处理。消耗性生物资产是指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将来收获为农产品的生物资产,如大田作物、蔬菜、用材林和存栏待售的牲畜等。一般设置“消耗性生物资产”核算企业持有的消耗性生物资产的价值。其核算内容包括取得消耗性生物资产和减少消耗性生物资产。
1.取得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初始核算。消耗性生物资产的取得方式很多,外购、自行栽培、接受投资或天然起源等,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
(1)外购的消耗性生物资产,按照购买时发生的成本确认。
例1:2011年6月20日,企业购买100头幼猪,每头300元,运费200元,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用于饲养待售。
借:消耗性生物资产 30 200
贷:银行存款 30 200
(2)自行栽培的消耗性生物资产,按收获前发生的支出确认成本。
例2:2011年10月6日,企业自行栽培100亩小麦田,每亩耗用种子90元,化肥110元,工资60元。
借:消耗性生物资产 26 000
贷:原材料 20 000
应付职工薪酬 6 000
(3)天然起源的生物资产,可以按照其名义金额“1元”确认成本。
例3:2011年8月,企业在其矿山发现一片小树林,而后确认作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确认。
借:消耗性生物资产 1
贷:营业外收入 1
2.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期的核算。消耗性生物资产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相关支出,按规定计入其成本中。
例4:承例2,小麦在成长期的2012年3月进行施肥,每亩化肥开支40元,工资每亩50元。
借:消耗性生物资产 9 000
贷:原材料 4 000
应付职工薪酬 5 000
3.消耗性生物资产收获或出售时的会计处理。当消耗性生物资产收获后转为农产品时,其成本按照产出过程中发生的材料费、人工费和其他费用等支出计算确定,并采用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蓄积量比例法或轮伐期年限法等方法计算其成本。
例5:见例2和例4资料,假设在收获小麦时,发生收割费每亩40元,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收割的小麦入库。
借:农产品 39 000
贷:消耗性生物资产 35 000
银行存款 4 000
(二)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会计处理。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为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资产,包括经济林、薪炭林、产畜和疫畜等。其持有的目的是在生产经营中长期地、多次反复使用,利用其进行繁殖,或不断产出农产品。应设置“生产性生物资产”账户,用来核算企业持有的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原价,在使用过程中,其价值通过设置“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进行反映。核算内容包括取得生产性生物资产、使用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出售或转出生产性生物资产。
1.取得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会计处理。生产性生物资产取得的方式与消耗性生物资产取得方式大致一样,核算方法相同。企业的育肥畜在饲养的过程中也可以转变用途,转化为生产性生物资产。
例6:承例1,2011年11月20日,企业于2011年6月20日购置的100头猪,经过5个月的饲养,饲养期发生有关费用为40 000元,其中,80头出售,20头转为产畜。
100头猪的成本=30 200+40 000=70 200(元)
80头猪的成本=70 200÷100×80=56 160(元)
20头猪的成本=70 200÷100×20=14 040(元)
(1)出售消耗性生物资产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 56 160
贷:消耗性生物资产 56 160
(2)20头育肥畜转化为生产性生物资产产畜时:
借:生产性生物资产 14 040
贷:消耗性生物资产 14 040
2.生产性生物资产使用期的会计处理。企业对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应当按期计提折旧,并按照用途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生产性生物资产一般按照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生产性生物资产计提折旧的最低年限为:(1)林木类生产性生物资产为10年。(2)畜产类生产性生物资产为3年。小企业(农业)应当自生产性生物资产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按月计提折旧;停止使用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应当自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计提折旧。小企业按期(月)计提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折旧,借记“农业生产成本”、“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生物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科目。
例7:承例6,假设20头产畜,产畜期3年,预计净残值率8%。
月折旧额=14 040×(1-8%)÷3÷12=358.8(元)
2011年12月开始计提折旧时:
借:农业生产成本 358.8
贷: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 358.8
3.出售或转出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会计处理。
(1)出售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会计处理。出售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会计处理与出售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一致。
例8:上述的20头产畜,于2013年7月出售,每头出售收入400元,款项存入银行。
计提折旧的总月份=1+12+7=20(月)
计提折旧总额=20×358.8=7 176(元)
借: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 7 176
银行存款 8 000
贷:生产性生物资产 14 040
营业外收入 1 136
(2)转出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会计处理。如果上述20头产畜,于2013年7月转为待栏消耗性生物资产。
借: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 7 176
消耗性生物资产 6 864
贷:生产性生物资产 14 040
(三)公益性生物资产的会计处理。公益性生物资产,是指以防护、环境保护为主要目的的生物资产,包括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等。公益性生物资产不能直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具有服务潜能,有助于企业从相关资产中获得经济利益。它的来源方式除了上述方式外,还有国家专项拨款营造方式。设置“公益性生物资产”账户,核算企业持有的公益性生物资产的价值。核算的内容主要有取得公益性生物资产、处置公益性生物资产,由于公益性生物资产具有非经营性,所以在持有公益性生物资产的过程中,不对公益性生物资产计提折旧。
1.取得公益性生物资产的核算。
例9:2012年2月20日,企业收到国家专项拨款200 000元,存入银行。10月26日,购买绿化树木170 000元,发生栽培工资费用30 000元。
(1)2012年2月20日,收到资金时:
借:银行存款 200 000
贷:专项应付款 200 000
(2)2012年2月26日,购买树木时:
借:公益性生物资产 170 000
贷:银行存款 170 000
(3)发生栽培费用时:
借:公益性生物资产 30 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30 000
(4)支付栽培费用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 30 000
贷:银行存款 30 000
(5)绿化树木栽培完成时:
借:专项应付款 200 000
贷:资本公积 200 000
2.公益性生物资产处置的核算。公益性生物资产的处置方式有出售、对外投资、盘亏、毁损等。
例10:2012年5月,上述绿化树木遭自然灾害毁损一部分,价值7 000元,保险公司赔偿6 000元。
(1)2012年5月,绿化树木毁损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7 000
贷:公益性生物资产 7 000
(2)保险公司赔偿部分:
借:其他应收款 6 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6 000
(3)结转净损失:
借:营业外支出 1 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1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