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论文 > 高职审计实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探讨

高职审计实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探讨

摘要:审计实务专业主要培养审计方面的专业人才,对知识的理论性与实践性要求都很强。本文以山东商务职业学院为例,通过对审计实务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两方面进行改革,课程内容以情境为单元,重新整合以实现“审计理论教学与实际企业案例”、“审计实践教学与会计教学”双接轨,形成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审计实务专业 课程体系改革 实践


一、 我院审计实务专业现状
(一)高考生源大量减少
根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人力资源发展报告(2011-2012)》,中国高等教育已进入生源危机时代,今后我国大学生的就业难将从数量提高难转向质量提高难。高考生源在2008年达到历史最高的1 050万人,2009年开始全面下降,最近两年累计下降了200万人,并呈现出持续加速下降趋势,这种态势将延续至2017年到2020年前后。
随着高考生源的持续下滑,山东省高职院校招生越来越困难。2011年更是出现了4万专科计划落空,大部分高职院校没能完成招生计划。2012年,高考生源与录取计划基本持平。据最新信息统计,2012年专科一批投档结果,在全省专科类院校中,只有4所院校第一志愿全部投满。我院学生来源是普通高中的应届毕业生,招生录取分数线一般在370分左右,且分数偏低的居多。由于大部分学生以及家长对于审计实务专业的了解甚少,因此,报考我院审计实务专业的考生很少,从2008年录取98人,2009年102人,到2010年该专业人数下滑到54人,2011年36人,2012年审计实务专业只有25人。
(二)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矛盾
我院审计实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既掌握本专业所需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高的操作技能,熟练掌握会计和审计理论和技术,能够熟练运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和会计、审计软件,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计工作和在会计师事务所、内部审计机构从事会计、审计工作,并且培养具有较强的文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具有解决会计、审计业务和技术问题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审计实务专业学制三年,共六个学期,其中学生在学校学习五个学期,实习一学期。结合我院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课程设置不能与时俱进。目前仅开设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财务审计》等课程,这些课程都属于专业课。而相关职业道德与素质类的课程,我院没有开设,只注重专业教育,忽视了职业道德的教育。
2.课程体系没有体现审计实务专业的特点。我院审计实务专业开设的课程,除《内部审计》课程外大多与会计、会计电算化专业相同,无法满足审计专业人员的培养目标。例如,会计、会计电算化与审计实务专业开设课程的顺序都是《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审计学》,而且这三个专业在结束审计课程后都会开设为期一周的《审计实训》,无论在课本的选择还是集中实训的时间上都是一样的。作为本专业的核心课程,课本选择的难度与实训的时间与其他专业没有区别。
(三)课程内容不合理
1.缺乏适当的教学资源。审计实务专业对实践能力有较高要求,在教学中如果运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很好的帮助。但是,对于审计实务专业而言,审计实训资料难以整理,没有实践性很强的实训教材,缺乏现成的教学资源。
2.专业课内容重复较多。专业课过分强调课程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忽视了各课程的独立性。如财务会计内容有银行存款、库存现金、存货等内容,而所选的中级会计实务中也有这些内容,甚至连例题都是一样的;审计学与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等方面也是重复的。这说明我院审计实务专业课程内容不完善,而且课程重复增加了教师的教学负担,造成人力资源浪费,也减少了学生有效学习和实践的时间。
(四)校内集中实训效果不理想
我院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环节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高职院校要想其培养的毕业生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相对于会计实训,审计实训无论从资料、模拟情景、师资方面都存在困难。首先,审计实训的资料最好有一套事先做好的假账,这样学生审计时查出舞弊,才能达到审计的学习效果。目前我院审计实训主要是让学生审计会计专业学生做的账,但是会计专业的学生做的都是正确的账,因此审计实训只是让学生会审计,至于审计出问题如何解决却无法体现。其次,审计包括事前、事中与事后审计,校内实训只是事中审计,关于事前与事后审计很难模拟。最后,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我院教师大多是从高校毕业直接进入教师岗位,没有进入企业工作过,虽然学校每年都会派送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但是时间较短,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多数审计实务专业的实训指导教师都没有企业实践经验,指导学生实训缺乏实践性。
(五)顶岗实习通常流于形式
1.由于顶岗实习时,学生都是在校外,相对来说教师很难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学生跳槽频繁,工作不够深入,实习效果较差。
2.缺乏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审计实务专业选择实习单位只有两种,一种是在企业内审部门做内审,另一种就是会计师事务所。由于大部分中小企业内部不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即使设置,由于存在保密性,也不可能大批量的接收学生。另外,事务所工作繁重,要求高,无法对大批学生进行培训。
3.实习时间安排与理论教学脱节。从我院的教学计划来看,校外顶岗实习主要安排在大三的最后一个学期即第六学期进行。而审计课程是安排在第三学期学习。由于时间上存在差异,大部分学生实习的时候理论部分印象不深,以致学生很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三、审计实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思路
(一)构建基于行动导向的审计实务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我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对于审计实务专业的课程体系,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
1.增加经济管理类等扩展课。2006年,我国财政部发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全面贯彻了风险导向审计思想和方法的要求。注册会计师考试也相应增加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与《职业能力综合测试》,可以看出目前审计人员需要加强管理等相关能力的训练。
展课。审计人员需要与被审计单位进行业务往来,其中人际沟通和交往方法非常重要。《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 也将 “人际和沟通技能” 列入五类职业技能之一。此外,随着安然事件、银广夏等丑闻的发生,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越来越重要,直接影响到社会大众对会计师事务所的信任程度。因此未来的审计实务专业课程体系应当增加人际沟通和职业道德类相关课程。
(二)整合教学内容,体现岗位特征
以就业面向定位和职业分析为基础,按照岗位划分、岗位任务、业务处理工作流程,将审计实务专业岗位共分内部审计、助理审计、成本核算和会计电算化4个基本岗位,根据划分的岗位,将教学内容按照学习情境划分,每个情境配套国际、国内案例,具体见表1。
(三)推进校企合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为使培养的学生符合社会、行业、企业的需求,使学生在学习时能够理论联系实践,应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一方面,聘请校外工作在一线工作岗位,有企业实践经验的人员作为我院的校外兼职教师,建立兼职教师数据库,形成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加强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并参与实训教学计划、实训教材的编写等工作;另一方面,采取脱产与业余相结合的办法,让青年教师到企业参加业务实践,积累工作经验,增强实践能力。
(四)改进实践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
鉴于当前社会经济形势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提高学生实践积极性,实践教学应贯穿专业学习的始终。 对于审计实务专业,学生每年都应该去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当然,大一的学生专业课还没学完,因此,可通过参观校企合作企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感性认识;到大二、大三后,随着专业知识的深入,可以进入到我院的校企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践教学重点应放在开发学生的审计技能、拓展学生对审计的理解和增加学生的审计实践经验等方面。X


参考文献:
1.张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岗位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版,2011,(2).
2.丁江贤.高校本科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财会通讯:综合版,2011,(1).
3.张沁.高职会计专业《审计学》教学探讨[J].会计之友,2011,(9).
4.邓川.后安然时代的审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0,(4).
5.马娟.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思考与实践探索[J].财会通讯,2011,(2).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