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放军报
最近,中央军委批转了总后勤部《军队预算编制改革实施方案》。这一重大改革举措的出台,将深刻改变传统的军费预算模式,对我军各项事业建设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为此,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总后勤部财务部部长丁继业。
记者(以下简称记):在许多人看来,军队预算编制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请您就此作个简要介绍。
丁继业部长(以下简称丁):众所周知,国家有财政预算,军队各级各部门也都有预算。所谓预算,就是对有多少钱、办什么事作出的收支安排。军队预算,是军队建设的财力保障计划,是军委和各级党委、领导实施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军队预算编制的过程,实际上是对军费进行分析、测算和分配的过程,专业性比较强,但它又不单纯是个业务工作,而是关系军队建设全局的一件大事,直接体现军事战略方针和军队建设重点,政策性很强。江主席多次强调,我们军费不多,但要管理好、使用好,提高效益。军委首长对军费预算工作十分重视,每年都亲自过问、听取汇报、科学决策。不久前,军委首长专门听取了预算编制改革方案的情况汇报,作了重要指示,这对预算编制改革,是一个很大的支持和促进。总后作为军委的管家理财部门,对军费预算工作一直非常重视;对这次预算编制工作抓得很紧,总后主要领导多次主持研究,确定改革思路,提出许多改革具体要求。
记:对我军预算编制实施重大改革,主要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
丁:一是适应国家预算制度改革的需要。按照中央和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目前,国家财政部正大力推行以“复式预算、零基预算、部门预算和综合预算”为主要内容的预算编制改革。军费预算是国家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财政预算编制改革,客观上要求军队预算编制办法也要进行相应改革。
二是集中财力保障好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按照现行的基数预算法,每年主要是对新增军费进行分配,难以适应军事斗争准备的财力保障需要,迫切需要通过改革预算编制办法,打破多年形成的军费分配格局,把有限的财力由分散变集中,由小钱变大钱,全力保障战备急需,以确保军委决策意图实现。
三是提高军费使用效益的需要。现行的军队预算编制办法,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逐步形成的,对保障部队各项建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预算编制周期短,论证不够充分;项目安排不够细,透明度不够高,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等。这些,都直接影响军费使用效益的提高。要通过改革,引进科学方法,细化预算内容,强化监督制约,切实管住用好有限的军费,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总之,在当前形势下,改革军队预算编制办法是大势所趋,现实所迫,势在必行。
记:我军预算编制改革,可以说是军费管理的一场革命,请您介绍一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要实现的总体目标。
丁:近几年来,我军财务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军费管理正在由传统经验型、粗放式,向现代科学型、精细化管理推进。这次预算编制改革是这个进程中的关键一步。总的思路是:以江主席关于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导,以优化财力资源配置、提高军费使用效益为目的,依据国家预算制度改革的有关政策,借鉴外军的通行做法,改革我军预算编制的形式、方法和内容,强化预算的分配和监督职能,逐步建立起财权财力集中、军费分配科学、项目具体透明、监督制约严密的军费预算新模式,努力探索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新路子。
记:新的军费预算编制,突出增加了哪些新内容?
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实行预算分类管理,就是按照经费使用的性质,将军费划分为维持性经费和建设性经费两大类,分开编制预算,加强宏观调控,确定不同的保障重点;二是推行零基预算方法,就是由传统的“基数预算法”,改变为先进的“零基预算法”,优化投向投量,集中财力办大事;三是完善综合预算制度,就是要把不同来源的经费全部装进预算这个“笼子”里,加强监督控制,防止自收自支。
记:推行“零基预算”是这次改革的一项重点内容,请问什么是“零基预算法”?
丁:“零基预算法”作为一种比较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在经济发达国家早已是通行做法,近年来我国财政预算编制开始使用和完善。在军费预算编制中实行这种办法,就是安排预算时,不仅要安排新增军费这一块,而且要把上年预算总额和当年新增的军费捆起来,从“零”开始,围绕军委确定的年度中心工作,本着先急后缓的原则,对所有预算项目统一排队,统筹安排。对各部门来说,今后能花多少钱,不以上年预算为基数,而是根据任务多少来确定,有任务就有经费,任务完成经费随之取消,确保每项经费花到军队建设的刀刃上。
记:这次改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丁:这次改革侧重于预算编制方法和程序的改进,其主要特点是:改革本身不需要增加投入,而军费预算调控作用将会明显加强,军事经济效益将明显提高,能够集中财力保障军事斗争准备;不涉及军队现行体制编制和职能分工的调整,改革带来的震动比较小;改革内容的科学性较强,采用了包括零基预算法在内的一系列新方法,不仅使军队预算制度有所创新,而且对改革完善我军政策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记:新的预算编制办法,给预算编制工作带来哪些新变化?
丁:按照军委批准的改革方案,预算编制工作将发生五个方面的变化:一是预算编制时间要提前。现在,每年是从第四季度开始,编制下年度预算。改革后,当年预算将从上年初开始,经过项目论证、草案拟制和报批下达三个阶段,在上年底前完成预算编制工作。二是立项论证要求更高。所有预算项目,都要进行充分的论证评估和严格审核,才能安排经费。三是预算项目更细。无论是本级直接开支,还是给部队的钱,都要详细列出预算项目、经费数额和具体单位,减少层层分配。同时,对建设性经费预算,要建立项目库,实行项目备选排序制度。四是预算内容更全面。各级各部门的所有经费,包括各种渠道拨入的经费,自己组织的收入,以及库存物资价值等,都要纳入预算,实行全面调控。五是预算的约束力更强。今后,一年中要办什么事、需要多少钱、由哪个单位办,预算上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预算上有的就办,没有的就不能办。
记:军队预算编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今后准备采取哪些配套措施?
丁:军队预算编制改革牵涉方方面面,从方案设计、制度出台到具体实施,都要通盘考虑、严密组织。要本着先启动、后完善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抓好改革实施,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军队预算新机制。今后主要采取以下配套措施:
一是加快经费供应标准化步伐。扩大标准化供应范围,对现行定额分配经费中相对稳定的项目,逐步纳入标准化供应体系。要研究制定行政消耗性开支限额。
二是逐步实行规范的政府采购制度。根据全军后勤工作计划,总后机关正在研究制定军队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总体方案,拟定采购目录,规范采购行为,加强预算经费的支出管理。
三是实行资金集中收付。逐步建立财务部门单一账户制度,集中办理资金收付,严格预算执行控制。
另外,还需要完善军队财产登记、核算制度,为实行新的预算编制方法提供基础数据资料;抓紧修订现行预算管理法规,开发新的预算管理软件系统,为预算编制、执行和考核提供法规依据和科学手段。本报记者 刘明学(解放军报2001年04月30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