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医院财务管理论文 > 人本视角下审计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人本视角下审计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摘要:审计核心价值观作为审计文化最本质、最内核的因素,决定着审计人员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境界,是引导审计战略发展的关键要素。人本理念作为“以人为首要因素”的管理思想,以调动人、激发人、发展人、解放人为根本手段,从而达到组织的高效运作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本文正是借鉴“以人为本”的有关思想,深入分析人本理念对于构建审计核心价值观的深远影响,探讨构建人本型审计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审计核心价值观 人本理念 构建途径

  一、引言

  审计核心价值观是构建审计文化、塑造审计精神的重要内核,是践行科学审计理念的重要指引,是审计事业蓬勃发展的根基。应该构建怎样的审计核心价值观,从而创造更大的审计价值,这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重要内容。人本思想蕴含着深厚的东西方文化底蕴和“人性假设”的基本管理思想,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在此为基石来思考审计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倡导人本型审计核心价值观,从而引发审计理念、审计准则、审计技术方法等诸多要素的革新,对于实现国家审计参与国家治理、发挥经济运行大系统中“免疫系统”功能作用都有着重要的引领性意义。

  二、审计核心价值观与人本理念的基本内涵

  (一)审计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一般认为,审计核心价值观是在审计工作中形成的,以广大审计人员价值观为核心,包括价值观、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在内的精神现象的总和。它是整个审计文化体系中最重要的构成因素,主要由审计价值观、审计职业道德、审计工作作风三个层次组成。其中,价值观居于核心层次,并决定着其他两个层次;职业道德是精神文化的第二层次,是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审计工作作风则是整个精神文化的外在体现,反映审计人员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水平。三者相互统一,融会贯通,不可或缺。

  刘家义审计长以“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这12个字高度提炼了审计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审计文化建设理念。这一审计核心价值观反映了当前审计工作的本质特征,体现了主流审计文化的基本实质,遵循了核心价值观形成、发展的内在规律,是对各种价值观念检视与超越的理想成果。它融合了中国传统的伦理文化和悠久的审计历史,为审计工作注入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和思想引领,为审计人员构建了明确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

  (二)人本理念的历史演变和特征。

  1.以人为本的思想渊源

  “以人为本”的思想由来己久,在中国儒家思想和西方文化、人性假设理论中都孕育着人本管理理念的形成。刘光东认为,人本思想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各自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中国传统人本思想不同于西方哲学以自然界为对象,而更注重人自身,注重人生修养、人的价值和人际关系,表现为鲜明的伦理型人本价值取向。先秦思想家们,包括管仲、孔子、孟子、老子、荀子等人都提出过关于人的价值的观念,不过它更倾向于以“民”为本,即不是立足于个性化的人,而是立足于民性化—具有社会属性的人群。因而,有的学者称中国传统人本思想为“民本主义”,认为其具有组织人本主义的内涵,从而形成了中国传统人本思想与西方立足于个性化的人本思想的主要区别。

  西方文化中的人本思想也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不论是从古希腊传统、罗马传统,还有基督教文化都有人本的理念。希腊传统文化强调对人的尊重、对知识的追求,罗马文化的那种功利的向往,对世俗、国家的热爱,同时也有基督教文化中的对现实的批判、对理想主义的向往之情。

  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本主义特质在于“和”,突出集体性,它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西方文化中的人本主义特质在于“争”,突出个人价值,强调物质财富,关注于征服自然,尊重个人的追求和选择。

  而人类历史发展到工业社会后,人的管理成为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人本管理思想随着人性假设的变化而发展。从泰罗的科学管理,到泰勒、法约尔为代表的古典管理思想,到霍桑的“社会人”假设,到西蒙的“决策人”假设,到麦格雷戈的“X-Y理论”,到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无不表明对人的因素的研究已成为管理中的重要课题。

  2.人本理念的特征

  人本思想基于“人性理论”和“需要理论”(马斯洛)这两块伟大的基石,已逐渐发展形成现代人本管理理论框架。人本观念,按照百科智库的解释,“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以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手段,以达到提高组织的高效运作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它将人视为生产力的首要因素,把人的因素看成是第一因素、关键因素、决定性因素,以激励人、调动人为根本手段;它将人的不断解放和全面发展视为最终目标,因而以关心人、尊重人、解放人、发展人作为管理的目的,从而实现和谐良好的人本环境。

  三、人本视角下的审计文化核心价值观

  (一)审计文化的层次划分。审计文化具有多层次的内涵定义,在2004年召开的审计文化研讨会上多数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审计文化是审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其中精神文化是核心层次。审计精神文化,包括审计人员的行为规范、审计人员的价值观念、精神状态、审计心理、知识结构和道德取向等。其中,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是显性的,是精神文化的表现形式,而精神文化则是隐性的,是物质和制度文化的实质。三个层次的互相依赖、互相作用,由此构成了审计文化价值体系,形成了有机整体。审计核心价值观作为审计精神文化的范畴,是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审计行业特点的价值观念,是在审计事业发展中形成的共同信念和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

  (二)人本视角下审计核心价值观的演变。审计核心价值观作为审计人员的主流群体价值观,经过二十多年的审计工作实践发展,呈现出时代性、创新性、科学性、开放性的特征。时代性,审计核心价值观随着社会经济关系发展而变化,反映时代精神,与时俱进地去顺应审计发展的实际与现状;创新性,审计核心价值观的创造性是其时代性特征的内在要求,应时而动,在审计环境变化的同时不断创新审计价值观念;科学性,审计核心价值观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符合审计工作发展的客观规律,其形成、演进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开放性,审计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不断丰富、发展的,应根据审计工作发展的状况进行动态调整,同时也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价值观,是博采纵取、吸纳先进文化元素的成果。

  基于上述特征的分析,审计核心价值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也随之发生着变革。纵观其历史走向,可以分为原初型、技术型和人本型三个发展阶段。马亚男、周洪杰认为,原初型审计文化模式伴随着审计的诞生而产生,技术型审计文化模式是以弘民主、讲公开、求高效、重规范为主导价值,但过分执着于效率和制度规范、仅仅关注当下的审计成果;人本型审计文化模式是审计文化模式发展的高级阶段,其继承了民主、公开、高效等优点的同时引入价值理性,使技术型审计文化模式的弊端得以克服,是今后审计文化模式发展的主导方向。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