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学校高校财务管理论文 > 大学本科《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大学本科《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会计是企业管理最主要、最基本的一种工具,也是一种最核心、最重要的商业语言。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而会计要发展,教育是关键。大学会计教学水平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在某一时期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能力,并且影响会计理论研究的进步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如果不懂得一些会计常识,未经过会计相关领域的专门训练,就无法培养如何利用和开发会计信息进行决策的潜能。因此,《会计学原理》不仅仅是会计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也是所有经济、管理、社会学类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
  我校会计学课程目前涉及工商管理学院、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旅游学院和华文学院6个院系的14个本(专)科专业,学生6000多人。如何对这些非会计专业学生实施会计教育,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笔者根据近年来的教学体会,就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做以下探讨,求教各位同仁,以促进我校会计教学的良性发展。
  首先,会计环境变迁对大学会计教育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新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稳步增长、资本市场的不断壮大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计算机、通讯技术与现代金融理财创新工具等相关技术和绿色会计、环境会计、资源会计、产权会计、网络会计与行为金融等交叉学科的迅速发展,都对传统的会计理念、会计方法和会计程序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从会计制度建设上看,可以说1993年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和行业制度(两则两制)标志着我国拉开了从计划经济会计模式向市场经济会计模式的改革序幕;而2000年后颁布实施的新《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为标志的改革,则表明我国已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和国际惯例相接轨的会计模式。这些会计环境的变化对大学会计教育、科研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其次,要明确会计教学目标的定位。《会计学原理》,顾名思义,是阐述有关财务会计的一些基础性知识,即要建立和运用会计信息系统从事企业管理活动所具备的最一般的、最具共性的知识。因此笔者认为,对非会计专业学生实施会计教育的目的,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专业的会计人才,而是要尽量使学生树立会计的思想和思维方式;不是教会学生如何记账与编表,而是让学生掌握如何向专业会计人员索取会计资料并运用会计信息解决企业实际战略管理问题。即教学目的应定位在把会计作为一种经营管理工具,并充分运用此工具。
  再次,必须改革目前的《会计学原理》教学内容安排体系,提升学生对会计本质与企业治理结构配置关系的认知水平。《会计学原理》是大学会计学的入门课程,然而绝大部分大一新生在选修该课程时,经济学、管理学知识一片空白,企业经营与管理实践知识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对会计实践的感性认识。因此,仅仅就会计论会计的传统教学内容安排经常给教学带来不必要的困难。笔者认为,传统《会计学原理》教学内容必须进一步完善,建议将会计知识融入到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管理活动和资金运动中陈述,在讲授《会计学原理》时并不仅仅将其作为财务核算的原理来展开,而是将其作为整个会计学科、会计职业、企业管理的入门课程进行介绍,在对会计本质、会计治理在公司控制权配置中的作用、会计信息与会计环境互动关系等有清晰认识的前提下来教授会计信息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分析与决策过程,使学生对会计的产生与用途、会计的本质与治理、会计信息使用与管理有更充分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会计信息进行企业经营管理、投融资决策的能力。
  此外,我校必须增设会计模拟实习与生产实践环节。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生产实践实习是会计教学的重要环节。我校不仅应在校内建立会计教学模拟实验室(可以六院系联合,资源共享),而且应与社会企业单位联合建立会计生产教学实习基地,提高学生的会计动手与实践能力。(衣长军)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