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年轻时初入职场,在香港遇到位中国老板,他是位很好的职场导师。他不会像学校老师那样详细给你解释某个定律如何作用,而只会告诉你有这个定律,然后就让你自己去找出个中的缘由。
那时候这让我感觉很焦虑也很恼火,因为我还没有能力把这些定律和特定的情境联系在一起,而老板不花时间解释也让我觉得很不爽。
后来我才认识到,他知道如果我被逼无奈下最终能自己悟出来,一定会比他事无巨细地教给我印象更深刻。他是对的,这些道理虽然得之不易,但却伴我终生。
记得有一次,我按照他的要求提交了一份商业计划书,客户是一家市政公司,但我对市政行业却一窍不通。我觉得老板给我的时间和背景材料都不充分,根本就不可能写出好的方案,所以当他“毙”掉我的初稿时,我倒也没觉得意外。
我张口辩解道:“我以为——”
他马上就打断了我的话,说:“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任何事都不能想当然。”
我紧接着说:“可是我想……”
他再次打断了我:“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你没有动脑子。”
然后他就走开了,还让我重写一遍,丢下我暗自思忖他到底是什么意思。
他只给我留了一条路,就是靠常识和逻辑分析去思考一下计划书里面所包含的商业问题。
我认真思索了一番,第二天就提交了一份彻底修改过的商业计划书。很明显,老板很喜欢,评价说:“啊!你这次用心了。”
客户也很满意,结果我们拿到了合同。
事后总结一下,好导师不必凡事都讲细讲透。有时候,间接的方法才是让人彻底思考的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