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医院财务管理论文 > 研发项目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研发项目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研发项目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刘长征

一、研发项目预算管理的内涵

研发项目预算管理是企业或其他相关科研机构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研发活动中的资源分配所做的总体计划,通过项目预算确定研发项目主体从事研发活动中所要实现的目标,为研发决策提供依据。研发项目预算通过项目预算信息收集、项目预算编制、项目预算控制以及项目预算分析和评价等对研发项目相关活动进行管理,充分发挥其计划、协调、激励、控制等功能,从而有效的控制研发成本,最终达到研发项目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研发项目预算管理的特点

研发项目预算以高新技术企业或其他相关科研机构的研发活动为对象,因此研发项目的预算管理要与研发活动的特点紧密相关。较之于传统的预算管理,研发项目应具有以下特点:

(一)系统性

全面的预算管理应从其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出发,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控制以及预算分析和评价等环环相扣的环节。预算信息分析为预算编制提供信息支持,预算编制又为预算执行提供依据,在预算执行需要进行预算控制与调整,而预算执行的结果是预算分析、绩效考评的基础,预算分析和考评是下一次预算信息的收集和预算编制的基础。研发项目预算管理通过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控制系统,从而能够优化研发活动中的资源配置,促进研发目标的实现。

(二)动态性

研发项目预算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劳动,是针对未知领域或尚未解决的问题所采取的一种探索与创造性的行为,在研发项目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充满了创造性和不确定性,这决定了研发项目预算管理需要具备动态特征,从而能够对研发项目活动进行控制、分析和调整,增强研发项目管理对不确定性的适应能力。

(三)复杂性

研发活动比生产活动更难于掌握,它本身就是一个复杂而变动的过程,其特有的技术复杂性、管理复杂性及环境复杂性决定了研发项目预算需要一个动态的全面的系统的预算模式,从而也使得研发项目预算管理变得更为复杂。

三、研发项目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研发预算重视不足,预算管理状况与研发活动的要求严重滞后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到2010年我国研发项目经费占 GDP 之比为1.7%,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31%。只关注最终的研究成果,而对投入研发项目的资源耗用情况缺乏重视;或者虽然开展了研发预算却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研发项目预算管理的作用;部分相关管理人员仅关注研发技术层面问题,价值管理意识淡薄,对研发过程进行黑箱操作。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管理好研发项目资金,提高研发项目的经济效益成为研发主体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二)缺乏有效的预算编制方法和编制程序

目前高达83.2%的企业、高校等研发主体所采用的研发项目预算方法存在着不科学性和不适用性。研发项目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一个研发项目持续时间的长短、资源消耗量的多少都难以准确地估计,而传统的预算方法无法应对研发项目活动的这些特点,从而影响了预算的效果。此外,研发项目的特殊性导致其预算管理模式与生产经营预算管理模式有很大不同,将研发项目资源简单的划分为材料费、人工费、设备费等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也影响了研发项目预算编制的有效性。因此,如何结合研发项目活动的特点,建立规范而严格的研发项目预算管理制度,这是目前研发项目预算管理方面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三)研发过程缺乏严格有效的后续动态管理

虽然调查显示55.14%的研发主体对预算管理进行了调整,但是调整效果有时也难以保证。由于研发项目的非标准化特点使得研发主体很难一次性地获取所有相关的信息,且获得的信息也可能随情况的变化而失去价值。当内外部环境变化时,未进行持续、跟踪式动态管理的企业等研发主体就很难及时制定、准确选择最佳的调整方案。

(四)研发项目预算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缺乏高效的信息化系统管理平台

研发预算的编制需要大量的信息,而目前我国企业研发主体普遍在研发预算信息管理上缺乏有效的手段,信息获取渠道较少且不通畅,特别是一些基础数据信息缺乏,只有不足20%的企业预算信息能够满足预算编制的要求。调查显示有 49.2%的企业表示未采用 ERP 系统或者其他管理软件来实现对研发项目的预算管理。研发项目预算的编制要以信息的大量收集为基础,相关的管理软件就是记录、转换、使用这些信息的载体,信息的收集途径与效率会对研发项目预算信息是否满足预算编制需要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必须改进我国研发主体现行研发预算管理水平,搭建高效的信息化系统管理平台,提高企业研发项目管理的信息化程度。

四、改进研发项目预算管理的思路

(一)明确研发项目预算的目的

实施研发项目全面预算管理的目的在于:事先安排,避免仓促应对;预测未来,通过研发项目预算管理循环,提高项目负责人把握未来的能力,降低研发项目风险;预先调度资源,试算平衡,落实责任,为完成科研项目的计划合同创造条件,从而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

(二)科学编制研发项目预算

1.明确研发项目预算的编制原则

编制科研项目的预算,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参照以往同类研发项目的历史标准;(2)根据影响研发项目计划完成的因素在预算期间对资源的需求程度测算完成研发项目计划所需资源;(3)树立全局观念,做到统筹兼顾;(4)保证重点,不搞赤字预算。

2.注重研发项目预算的编制方法

对于本身具有不确定性的研发项目,弹性预算法更加适用。弹性预算是在无法准确预测预期业务量的情况下,根据成本性态及业务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依存关系,按预算期内可能发生的业务量编制的一系列预算,主要用于成本预算。

3.规范研发项目预算的编制行为

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是预算执行的基础,我国目前研发项目预算编制依据不严谨、欠科学,难以有效规范并严格制约预算编制行为,预算编制质量不高,主观伸缩性太大,不利于有效的监督制约。必须从实际出发,借鉴成熟的预算编制经验,并进行改革与创新。

(三)严格研发项目预算审核

(1)目标相关性:研发项目预算应以研发项目的任务目标为依据,预算的各项支出应与项目任务紧密相关,预算的总量、强度与结构等应符合研究任务的特点。

(2)政策相符性:研发项目预算应符合国家的财政政策和财会制度,符合国家科技计划经费管理的相关规定。

(3)经济合理性:研发项目预算应参照同类研发活动合理的支出水平,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在考虑技术创新风险的前提下,提高研发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

(四)加强研发项目预算监控

研发项目预算监控可以划分为:(1)事先控制:完善标准化规章,进行严格的授权;(2)事中控制:适当地职责分离,要有适当的信息记录和凭证证明;(3)事后控制:建立严密的财务核算和分析报告系统,进行适时的资产检查、财务及经济业务审计。对预算执行情况要适时进行监控。

(五)规范研发项目预算调整

研发项目预算调整必须建立严格、规范的预算调整审批制度和程序。要确保预算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防止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性,就必须严格规范预算调整的范围、条件和程序,有效地制约任意调整预算的现象。要严格执行研发项目预算,预算一经确定,原则上不准随意调整和零星追加,对确需增加的支出也要控制在财力可能的范围内,严格贯彻依法理财的方针,严格追加管理。

(六)建立科学的研发项目预算评价体系

为了正确考核和评价研发项目预算执行情况,需要建立预算的考核考评体系,实行纵横交叉的立体考核,即预算执行单位自行考核与预算管理部门的考核相结合。建立研发预算管理评价体系考核指标时,应处理好可控与不可控、量化与非量化、财务性与非财务性的关系。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