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发行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做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路进行总结。
农发行的内部审计制度中也都有关于开展经济责任的审计办法,要求各分支行对其管理的领导干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审计工作内容为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情况所进行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包括对其所在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净资产)真实、合法;对其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金融规章制度情况及相关行为的评价;对其应负经济责任的界定。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思考如下:
一、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不够。
大部分银行内部审计不是独立的部门,内部审计只是企业组织机构中职能部门的工作岗位,内部审计人员作为银行的一名成员,其工资福利、职位等受本单位有关负责人的支配,这就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在履行其监督和评价职能时有很多的顾虑,当银行负责人的经营行为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或不符合经济效益原则时,内部审计人员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表现得无能为力。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工作过程中缺少完整的独立性。
2、对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重视不够。
虽然经济责任审计办法规定,未经审计,不得解除企业负责人任期内经济责任,不得办理有关调离手续。任用干部时经济责任审计结论作为重要参考。但是开展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一般都是领导干部已上任新的岗位,评价和任用干部时审计结论作为参考也自然无从谈起。致使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走走形式而已,清查不深不细,甚至敷衍了事走过场。
3、内部审计机构人员方面力量不足。
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方式和评价的特殊性,审计人员只具备财经、审计方面的知识是不够的,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熟悉财务、会计制度具备查账能力, 还要求通晓经济管理和工程等多方面的知识,熟悉宏观经济管理知识以及相关的政策法规,具备综合判断分析能力等,但是目前大部分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够全面, 审计人员配置缺乏复合性,知识结构难以满足效益审计的要求,严重制约和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
4、财务数据不能真实反映企业资产、负责、权益。
对银行资产、负责、权益的审计评价,主要还是通过查看财务数据和实物的相符情况。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资产要按规定计提折旧,所以会计数据反映的资产会随着计折旧的计提,价值减少。像房屋这样的固定资产,入账是按照实际成本入账,逐年计提折旧,账面上的价值已经很低了,而如果出售市价会远远高于账面价值,导致财务资产不能反映公司实际拥有资产,也不能反映资产的保值增值。
5、过分依赖财务指标,对非财务指标关注不够。
经济责任审计虽然涵盖的范围很广,但是审计都是以会计利润为基础计算的净资产收益率作为核心指标的财务指标为主,对非财务指标关注不够。如经营者基本素质、产品市场占有能力(服务满意度)、基础管理水平、发展创新能力、经营发展战略、在岗员工素质、企业文化建设等都很难定性评价。
二、做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路
1、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组织结构,提升审计效果。
通过完善组织机构,提高内审人员的工作地位,保证内审机构组织上的独立性。完善干部管理办法、经济责任审计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建设,使各级党委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坚持对领导干部实行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制度,是干部政绩、廉政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干部管理一项重要工作,是对领导任职期间履职情况的客观、公正的评价,从制度建设上,取得领导的支持和重视。
同时经济责任审计具有广泛性、复杂性、标准难确定性等特点。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法律、工程、物流、采购、经济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公司内部审计人员大部分是财务出身的,因此,开展审计时可以抽调各部门的专业人员参加或者外聘不同专业的专家参加,可以更全面的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提高审计质量,减少审计风险。
2、创新审计方法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主要采用听、问、查的方法。
“听”主要是听被审计对象的述职,听相关业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员对领导人员在任期内工作能力、业务水平、团结合作等方面的看法和评价:“问”就是针对述职报告和介绍中的一些疑问进行针对性的询问:“查”不但包括查阅会会计报表、会计账簿、会计凭证等必要的审计程序及审计调查,也要重点查阅相关的会议纪要、会议决议、行长工作报告、年终决算审计报告等相关材料,从而审查领导人员在任期内分管工作履行职责情况。
3、查看任期各项经营指标或预算完成情况。
通过调阅任期内会决议、行务会批准的预算,对照各年度财务报表,正确评价领导人员任期内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经营目标,考核是否按照决议进行了兑现。
4、查证银行财务与资产状况。
一是检查企业资产的管理、使用及保值增值情况。重点要放在实物资产、货币资金及各项投资上。特别要对管理用汽车、笔记本电脑、照相机等流动性较大的实物进行盘点,要关注其实物资产有无被侵占、遗失、损毁等现象;货币资金是否安全,是否账实相符而且流向是否合规,有无小金库、账外账现象。二是检查银行的经营业绩。主要是查明有无随意调节成本、调节利润的行为,跨期间的费用、收益是否按规定确认,各种收益的核算是否符合规定,是否按规定程序和比例分配利润,有无隐瞒、转移收入,有无因领导责任造成虚盈、潜亏挂账等问题。
5、内部控制方面的审计重点。
应着重注意以下方面:一是法人治理结构是否健全、有效。银行内部机构设置是否合理,有无因人设岗的现象。二是银行各部门责权划分是否明确具体,是否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三是银行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是否全部纳入内部控制范围。四是是否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内部控制的功能是否得到有效的发挥。 五是绩效考核机制是否形成,执行是否到位,有无明显效果。
三、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与其它审计项目相比
由于审计主体、客体和审计目标的不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由于审计的主体通常是内部审计部门,报告的客体通常是“内部的主要领导”,报告的作用是为干部管理部门的考核、任用干部提供依据,因此报告难免有主观因素。另外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是领导人员的责任,因此审计报告内容的核心也必然从反映“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转移到对单位领导人任期内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作出综合的反映。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内容通常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管理责任:主要揭示和评价银行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有效性;银行内部组织机构体系是否完整,部门的分工是否合理、工作是否有效。
经营责任:主要揭示和评价企业是否按照上级要求完成相应的经营目标,预算下达是否符合实际,完成状况是否真实。
四、撰写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应把握的原则
1、客观公正。由于内审主体、客体的特殊性,审计通常会受到内部多方面的干扰,因此要求在撰写审计报告时要尽可能的做到客观公正,既要披露领导人员在任期内所作出的主要成绩,也要揭示其存在的问题。
2、实事求是。界定单位领导人任期内的经济责任,应尽量用数字说话,通过使用量化指标和对比的方式来揭示企业的经济营运状况,进而评价和揭示企业的经营效果,切忌在无审计依据的情况下随意评价。
3、明确界限。要客观区分主观、客观对企业经营造成的影响,应客观分清玩忽职守与工作失误、前任与现任、上级与下级的责任。要注意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实事求是地剖析企业盈亏的主、客观原因,对于某些特殊行业的特殊时期,要充分考虑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银行经营的影响。
4、谨慎性原则。审计人员应审慎考虑作出客观公正评价的风险性和可操作性,措辞应当谨慎、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