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金融风险的监控在前几年国家就已经提出,并在此方面加大了投入。但就目前企业运营而言,多数企业仍存在监控力度较低,效果较差现象,让企业在面临金融风险时无法及时采取合理措施应对。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市场调节与竞争压力等方面都会造成一定风险,如何规避风险成为了企业长期研究的主题。本文从财务监控角度出发,分析了金融风险的规避策略,希望能够对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有所帮助。
一、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
(一)信用风险。在将资金贷款给其它企业或是商业主体时,通常存在着一定信用风险,主要表现在偿还能力以及偿还意愿方面。贷款方可能会存在恶意拖欠情况,此时就应合理应用财务监控体系,找出恶意拖欠证据。
(二)利率风险。在资金处于流动过程中的时候,此时若利率产生变化,会为交易主体的其中一方带来损失。就目前金融市场经营状况而言,利率变化带来的风险会经常发生,相关交易主体理应清楚了解这类变化,通过监控达到对变化的合理预测,减轻利率变动带来的经济影响。
(三)政策风险。顾名思义,这类风险是由政策变动带来的。例如,国家迫使银行针对某一存在亏损情况的企业展开扶持,也就是办理政策性贷款。这种贷款在投资过程中存在较大投资风险,多属于市场价格变动造成。
二、金融风险的产生原因
(一)财务信息失真。财务状况理应清楚表明,但一些企业为了减少赋税支出或是掩盖某种贪污、挪用行为,会将一些财务账款隐藏起来,造成账实不相符情况。目前我国此类现象普遍存在,在监控力度上不容乐观。财务信息必须建立在及时性、相关性以及明确性的原则之上,才能够为企业提供正确经济决策制定方向,成功规避风险。
财务信息失真多在于经营者希望企业资产负债比处于正常状态而进行的人为调账,但信息的失真是切实存在的,企业在经营中产生的决策错误或是经济亏损终究会暴露。在这种不顾企业长远发展以及不顾国家整体利益的行为也是金融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二)财务人员自身素质偏低。财务人员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之一,目前一些企业过分追求账面效益,忽视了对财务人员思想观念的培养。在法律意识欠缺的状态下,财务人员可能会出现挪用公款或是制造假账情况,不仅让企业与国家蒙受了损失,自身还触犯了法律。财务人员自身素质理应随着新会计制度的下达以及企业经营状况不断优化,通过培训或是相关等级证书考核提升自身能力,但目前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财务人员少之又少。主要原因在于其日常工作内容上只需要记账、算账与财务报表的编制,对于新业务没有动力去学习,致使能力停滞不前。
(三)财务机制的不完善。财务体系建设上的不完善很大程度的加大了金融风险产生几率,造成财务制度与监管上的松散、虚假与弱化。由于财务管理的不完善,企业在展开经济活动时对资金的使用情况无法做到妥善管理,造成资金支付不按流程进行情况,从而导致账务滞留或呆账产生。
一些企业虽然制定了财务管理措施,但由于实施上缺乏有效监管,造成制度成为一纸空谈。在重形式、轻执行的状态下,企业在财务管理上的力度逐渐减轻,金融风险有了较大漏洞可钻。
三、加强财务监控,减少金融风险
(一)建立完善决策机制,促进决策科学合理化。财务决策很大程度决定了金融风险的影响力度,相关部门应制定合理的决策制度,通过决策意识、方式的培养让决策制定更为科学合理。
1.加强决策意识培养。决策意识的培养包含较多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有风险、效益以及综合决策意识这三种。面对复杂的经营环境,要想成功规避金融风险,就应将经济决策远离风险可能出现的地方,确保及时遭到风险,风险的力度也比较小。
2.组织财务决策队伍。决策队伍的制定不应仅局限于几个人,队伍应由专业财务出身并且资历较老的人员组成。对于一向财务决策的制定,应先通过这支队伍的监控,在提供详细可行性报告后再实行。
(二)建立相互监督模式,促使各部门完善管理。金融风险的产生因素较多,企业除了要加强财务部门自身风险监督与预防工作之外,还应督促其它部门的运作流程,让各部门之间相互制约,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例如,企业可以根据国家出台的相关法规以及金融政策将各部门制定的发展方向、资金使用情况等方面反复权衡,制定完善的财务计划。同时对于企业运营中的资产管理做到全面监管,尤其是负债比例方面,不能让企业长期在负债环境中发展,否则一旦遇到金融风险,很可能会造成毁灭性损失。
(三)加强监控机制建立,完善财务监控方式。对于财务往来以及资产变动应做到全面管理,通过制度上的完善让不法分子无漏洞可钻。在此方面财务人员首先应加强自身财务能力的培养,对于资金的变动做到实时监管,账目登记做到手续齐全,确保财务监督的高效性。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对金融风险的提前预知与有效规避。
金融风险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影响较大,国家在近年来反复强调加强财务监控的重要性,各企业也应注意在此方面的投入力度,合理运用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核心地位,完善监控机制,正确规避风险,确保企业健康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丽梅.健全财务监控机制有效防范金融风险[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12).
[2]李世哲.浅析金融风险与财务监管机制[J].才智,2013(14).
[3]刘红霞.衍生金融工具创新财务风险监管框架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05).
[4]李冬梅.关于财务监控体系构建的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3(07).
作者简介:文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