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计目标是建立会计实务和会计理论的基础,是会计理论基本结构的最高层次。会计目标的研究一直是会计理论界的一个热点问题。目前关于会计目标的研究主要分为两大学派——收受托责任学派和决策有用学派。受托责任学派认为会计的目标就是向资源的提供者报告资源受托管理的情况,而决策有用学派则认为会计的目标就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利于其决策的会计信息。
无论是受托责任学派还是决策有用学派,对于会计目标的界定,其实都集中于两个问题:为哪些人提供哪些会计信息,以及满足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哪些需要。
随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飞跃,更多的非财务专业的中层甚至基层管理人员参与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来。从北京到长沙,本人从事财务工作十多年,所涉行业从服务业、商业、工业到目前的科研企业。站在企业财务人员的角度,我接触了不同行业不同层面的领导和同事。正所谓“隔行如隔山”,作为其他专业的人才,他们却常常拿着相关财务数据头痛不已。所以作为财务工作人员的我们,常常需要反复解释资产负债类科目和损益类科目的不同,或是从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角度来分解损益类概念和现金流概念的区别。但很多时候,仅凭简单的口头解释很难解答对方的疑问。
多年的工作实践,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非财务专业人士对财务报表相关知识的强烈需求,但是会计也是一门系统的科学,“术业有专攻”,要想让每个需求者静下心来系统学习会计基础知识不太现实,怎样用最简单的方式向身边非财务专业的人士解答财务数据的相关问题?多年来这成了我本人的心愿和学习方向。
固然,管理者自身加强财务知识的学习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而站在财务理论界的角度,会计科目尤其是报表科目在目前基础上向更加直观和简化的角度发展,是否应作为会计理论界思考的问题?因为只有让会计报表的使用大众理解了会计报表的内涵,会计报表才能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会计工作的价值才真正做到最大化。否则,哪怕数据再准确,报表再完美,但对不能理解的会计使用者来说,也无疑于一纸空文。
长沙矿山研究院 蒋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