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400 180 8892

您的购物车还没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将 1 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

去购物车结算>>  继续购物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免费论文 > 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论文 > 浅议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浅议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新审计准则的颁布及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完善,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模式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内审机构所运用。但由于我国大多数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在引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中存在着对理论理解偏差,及理论本身缺乏科学的风险评估工具、标准等原因,导致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应用中无法真正发挥作用。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企业在内审中引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所面临的问题入手,提出几点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问题 对策

所谓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指审计人员在对企业进行审计前,先对企业进行风险评估,按照评估值确定审计重点领域,对企业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审计,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具体内容为:一是对企业所处的行业现状、国家扶持税收政策、利率、汇率等影响因素进行风险评估,从整体层面掌握企业出现报表舞弊的可能性。例如,某出口贸易企业当出现国际金融危机时,其销售收入一定会受到国外市场的影响,审计人员通过了解后将“销售收入”科目作为审计的重点。二是对企业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估。首先,了解企业是否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如审计人员发现企业未建立相关内控制度或相关内控制度未得到有效执行,则要对企业进行重点、详细的审计程序。其次,按照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将其分为销售收款、生产付款、筹资投资等循环,了解并测试每个控制点是否建立完善可行的内控制度及运行情况,将内控执行不到位的环节作为审计的重点领域。例如,当内审人员发现银行存款余额表由出纳编制时,则应将银行存款日记账与对账单进行核对作为审计的重点。

风险导向审计克服了以往账项审计、制度审计的工作量大、无法有效发现企业财务漏洞的弊端。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引用,使内审人员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现企业财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使审计工作有的放矢,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更好地发挥了内审机构的财务预警、监督职能。

一、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企业内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导向理论体系不完善,导致内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无法有效应用

审计风险导向理论是从2006年从国外相关审计理论中引入至我国,由于在我国企业应用时间尚短,该理论仍处在不断探索、研究阶段,风险导向理论存在着如缺少统一的风险评估标准等一系列问题,加之企业对该理论缺乏重视,使内审人员无法真正发挥风险导向理论降低审计成本的作用。

(二)无统一的风险评估量化标准,导致内审人员在确定风险程度时存在较大的主观性

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根据对企业存在的潜在市场、政策风险及内控中存在的漏洞,评估企业风险程度,以确定审计工作量及重点,而我国目前出台的内部审计准则等规范文件,未针对我国企业不同行业的经营特点制定统一的风险评估实务标准,无法通过数字将风险水平进行量化,进而指导内审人员应采取何种审计措施。

(三)内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无法达到风险导向审计工作对业务水平的要求

风险审计导向审计理论不但需要内审人员掌握财经等相关法律外,还必须能准确地发现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缺陷,并根据风险导向理论进行合理的评估,最终确定审计重点。而目前我国企业中从事内部审计的人员多数为长期从事财务核算的会计人员,由于缺少审计专业相关知识,加之平时不注重对新财务审计知识的学习,很难适应风险导向审计理论的工作,最终导致新审计理论形同虚设,大大降低了审计效率。

二、解决企业应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问题的对策

(一)组织财经专家进行调研,出台风险导向审计实务指南

政府应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企业审计人员对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调查反馈,组织社会各界财经专家、财务工作人员对调查结果进行研讨,制定适合于各种规模、行业类型的审计实务指南,作为审计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行为准则,进一步规范企业内审工作,发挥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方面的作用。

(二)制定行业风险评估标准,量化企业存在的潜在财务风险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中最重要的步骤就是根据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科学的评估,以确定审计重点及审计程序,而在实际内审工作中,由于缺少统一的风险评估标准,内审人员对风险评估如何进行量化判断不准确。建议分行业出台风险评估标准,首先,按照资产总额、利润水平、现金流量等指标将企业进行分类,再按照风险类型将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细分,并分别各种类型风险制定量化指标,以方便内审人员进一步确定审计重点。例如,将流动资产负债率低于2:1作为存在潜在偿债风险的信号,内审人员应将流动资产是否可短期变现,债务利息是否有保障作为审计重点。

(三)引进审计专业型人才,提高内审业务水平

首先,企业应在大学院校、会计和法律等社会中介机构引进专业人才,尤其可聘请注册会计师、执业律师作为内审机构主要负责人,改善企业内审人才结构,提升内审工作整体的业务水平。其次,企业定期组织内审人员进行审计业务知识培训学习,逐步改变传统审计理念,培养内审人员风险导向意识。最后,内部审计协会应定期对企业内审人员进行风险导向审计理论的宣传、培训,提高内审人员业务知识水平;通过组织审计业务考核、评比,增强内审人员学习审计理论的积极性。

(四)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为风险导向审计提供软环境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不但可以规范企业经济运行,也为内审人员按照风险导向审计理论确定审计重点提供线索。企业应根据自身经营特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设计详细、科学的内控流程说明,督促企业各控制点工作人员严格履行内控制度,在防范企业出现贪污舞弊行为的同时,为企业内审人员确定审计重点领域提供有效的评估依据。

参考文献:

[1]刘春阳.风险导向审计浅析.中国科技信息,2012年02期

[2]郑子远.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背景以及特点分析.财会通讯,2011年21期

[3]林金添.论风险导向审计.企业研究,2011年22期

作者:牛彩云

服务热线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