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 企业预算管理
一、案例分析题
1、M公司是一家电子产品生产企业,2014年2月份由预算管理委员会组织召开了一个预算工作会议。在会上讨论了企业预算的相关问题。会议记要显示:
王某认为企业预算具有以下特征:(1)预算是以定性方式展现的计划;(2)预算是企业较长期间的计划;(3)预算目标必须与年度经营目标相一致;(4)预算是对企业未来经营活动的安排,是企业的资源配置计划;(5)预算是企业进行绩效评价和考核的一个重要依据。
吴某认为,企业的战略规划、年度计划和预算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张某认为,企业的预算管理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预算的编制环节,包括预算目标的确定,根据预算目标编制、汇总与审批预算。二是预算执行环节。要做好这一环节的工作,需要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及时的分析与反馈,并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预算执行情况调整或修正预算。预算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是预算考核,企业通过定期或动态的预算考核,不仅可以发现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及时采取各种纠偏措施,为企业预算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
孙某认为,全面预算管理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将组织的所有关键问题融于一个体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之一。具体来说,预算管理具有以下作用:(1)规划作用;(2)沟通与协调作用;(3)监控作用;(4)绩效评估作用。
赵某认为,预算管理是将企业的目标定量化,并通过有效地配置和使用企业资源来实现其目标的过程。要做好预算管理工作,实现企业战略与目标,必须有组织和制度上的保障。大型企业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由三部分组成:预算管理的决策机构、预算管理日常工作机构、预算执行单位等。
要求:
1.回答会议纪要中的观点有无不当之处;
2.举例说明企业的战略规划、年度计划和预算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3.举例说明预算管理的沟通与协调作用;
4.举例说明预算管理的绩效评估作用;
5.简要说明一下预算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
6.简要说明预算执行单位的主要职责。
2、顺达公司是江苏省的一家大型制造企业,主要产品是童装。该公司2013年前6个月的设备维护成本和设备运行时间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月份 设备运行时间(千小时) 设备维护成本(千元)
2013年1月份 54 42
2013年2月份 60 45
2013年3月份 56 43
2013年4月份 58 44
2013年5月份 62 45
2013年6月份 65 46
财务部门对于以上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以下结果:
X(千小时) Y(千元) XY X2
2013年1月份 54 42 2268 2916
2013年2月份 60 45 2700 3600
2013年3月份 56 43 2408 3136
2013年4月份 58 44 2552 3364
2013年5月份 62 45 2790 3844
2013年6月份 65 46 2990 4225
合计 355 265 15708 21085
生产部门预计2013年7月份的设备运行时间为64000小时。
要求:利用双变量回归分析法预测2013年7月份的设备维护成本(元)。
3、光华集团是台湾的一家食品生产企业,成立于2007年。该集团2010~2012年各个季度的销售数量(单位:万件)如下表所示:
季度 1001 1002 1003 1004 1101 1102 1103 1104 1201 1202 1203 1204
销量 30 52 64 40 32 55 62 38 34 55 68 30
销售部门打算采用乘法模型对2013年第一季度的销售量进行预测,以四个季度为单位进行移动平均之后得到的数据如下:
第一次移动平均 46.5 47 47.75 47.25 46.75 47.25 47.25 48.75 46.75
要求:
1.计算第二次移动平均值(趋势值)以及季节性差异(保留四位小数),填写下表:
季度 1003 1004 1101 1102 1103 1104 1201 1202
趋势值
实际值 64 40 32 55 62 38 34 55
季节性差异
2.计算平均差异(保留三位小数),填写下表:
一季度差异 二季度差异 三季度差异 四季度差异 合计
2010 -
2011 -
2012 -
总计 -
平均差异
3.为了确保平均差异的合计数为4,对平均差异进行必要的调整(结果保留三位小数),填写下表:
一季度差异 二季度差异 三季度差异 四季度差异 合计
平均数
调整
调整后
4.以2011年第二季度到2012年第二季度的数据计算趋势值每季度递增的数值,并且以2012年第二季度的趋势值为基础对2013年第一季度的销售量进行预测(单位为件,结果四舍五入保留整数)。
5.说明时间序列法的局限性。
季度 1003 1004 1101 1102 1103 1104 1201 1202
趋势值 46.75 47.375 47.5 47 47 47.25 48 47.75
实际值 64 40 32 55 62 38 34 55
季节性差异 1.3690 0.8443 0.6737 1.1702 1.3191 0.8042 0.7083 1.1518
一季度差异 二季度差异 三季度差异 四季度差异 合计
2010 1.3690 0.8443 -
2011 0.6737 1.1702 1.3191 0.8042 -
2012 0.7083 1.1518 -
总计 1.382 2.322 2.6881 1.6485 -
平均差异 0.691 1.161 1.344 0.824 4.02
一季度差异 二季度差异 三季度差异 四季度差异 合计
平均数 0.691 1.161 1.344 0.824 4.02
调整 -0.005 -0.005 -0.005 -0.005 -0.02
调整后 0.686 1.156 1.339 0.819 4
4、M公司盈余公积提取比例为净利润的20%,今年预计新增未分配利润100万元,支付给投资者的股利为400万元,所得税税率为25%。
要求:(1)按照上加法计算M公司的目标利润;
(2)简要说明企业常用的目标利润规划方法的其他方法;
(3)具体说明一下比例预算法的几种财务指标测定企业目标利润的计算公式。
5、某企业以前年度采用固定预算编制方法,随着公司的发展,公司管理者发现每年的实际销售收入、利润等财务指标与年初的预算目标相差非常大,于是公司开始采用弹性预算的编制方法编制2014年的预算。
关于制造费用的预算,有如下数据:
制造费用预算
业务量范围 5400~6600(机器工时)
费用项目 固定费用(元/月) 变动费用(元/机器工时)
运输费用 0.20
电力费用 0.80
材料费用 0.10
修理费用 800 0.85
油料费用 1000 0.20
折旧费用 2500
人工费用 1000
合 计 5300 2.15
备 注 当业务量超过5000工时后,修理费中的固定费用将由800元上升为1000元
要求:
(1)根据表中的资料,采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a+单位变动制造费用×业务量b的公式,填写下表。
制造费用预算(列表法) 单位:元
弹性预算公式 不同生产与销售水平上的制造费用的弹性预算
(最差)90% (最可能)100% (最佳)110%
业务量(直接机器工时) 6000
占正常生产能力百分比 100%
变动成本:
运输费用(b=0.2) 1200
电力费用(b=1.0) 4800
材料费用(b=0.1) 600
合 计 6600
混合成本:
修理费用 6100
油料费用 2200
合 计 8300
固定成本:
折旧费用 2500 2500 2500 2500
人工费用 1000 1000 1000 1000
合 计 3500 3500 3500 3500
总 计 18400
(2)简要说明弹性预算的优点;
(3)简述常见的预算编制方法;
(4)简述企业编制预算时采用的一般编制方式和步骤;
(5)简述成功的预算编制的特征。
业务量(直接机器工时) 弹性预算公式 不同生产与销售水平上的制造费用的弹性预算
(最差)90% (最可能)100% (最佳)110%
业务量(直接机器工时) 6000 5400 6000 6600
占正常生产能力百分比 100% 90% 100% 110%
变动成本:
运输费用(b=0.2) 1200 1080 1200 1320
电力费用(b=1.0) 4800 4320 4800 5280
材料费用(b=0.1) 600 540 600 660
合 计 6600 5940 6600 7260
混合成本:
修理费用 6100 5590 6100 6610
油料费用 2200 2080 2200 2320
合 计 8300 7670 8300 8930
固定成本:
折旧费用 2500 2500 2500 2500
人工费用 1000 1000 1000 1000
合 计 3500 3500 3500 3500
总 计 18400 17110 18400 19690
6、
DV集团是一家大型生产性企业,对于预算工作非常重视,于2013年12月份召开了预算工作会议,主要讨论的是预算分析、预算控制和预算考核问题。会议记录显示:
张某认为,预算分析就是将企业的预算执行情况与预算目标或标准进行对比,找出差异,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并根据差异的大小和性质,提出相应的改进性措施的过程。预算分析是预算控制的重要前提或基础。预算分析的具体作用包括:预防作用、控制作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
李某说到,预算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八种,即差异分析、对比分析、对标分析、结构分析、趋势分析、因素分析、排名分析、多维分析。企业在进行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统一分析数据;(2)与战略分析、行业分析和相关宏观经济分析相结合;(3)改进预算分析方法;(4)完善预算评价指标;(5)提出改进性建议。
王某说到,按事件发生的时间来看,预算控制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预算编制、预算调整就是事前控制。预算事中控制指对费用、采购和资本性支出等涉及现金支出的预算,由预算执行审批相关人员按照企业内部控制流程而进行的逐级审批控制的过程。例如,企业在购买固定资产时,可以对多家供应商的品牌、质量、报价、性价比进行比较分析后,再确定供应商。对验收入库的固定资产做好维护保养,提高使用的效率与效果等措施则属于预算的事后控制内容。另外,补充说到,预算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是绝对的。
孙某说到,预算控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加强过程控制;(2)突出管理重点;(3)刚性控制与柔性控制相结合;(4)业务控制与财务控制相结合。
赵某说到,预算考核是整个企业预算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具体来说,预算考核具有以下作用:(1)明确战略导向;(2)强化激励机制;(3)改善业绩评价;(4)提升管理水平。
吴某说到,在进行预算考核时,应该遵循目标性原则、可控性原则、动态性原则、例外性原则、公平公开原则、总体优化原则。
钱某说到,在设计考核指标体系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考核指标体系应该兼顾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2)考核指标必须突出战略管理重点;(3)抓住关键业绩指标(KPI),控制KPI的数量;(4)体现出各责任中心的主要职责。
要求:
(1)回答上述观点有无不当之处,并说明理由;
(2)回答刚性控制和柔性控制的含义;
(3)回答如何做到刚性控制与柔性控制相结合;
(4)简要说明一下预算考核的例外性原则;
(5)简述企业按照“平衡计分卡”的思路应从哪四个维度来设计企业的年度经营指标体系。
答案部分
一、案例分析题
1、
【正确答案】 1.会议纪要中的观点中:
(1)王某的观点有不当之处。理由:预算是以定量方式展现的计划,而不是定性方式;预算是企业特定期间的计划,而不是较长期间的计划。
(2)张某的观点有不当之处。理由:第二个预算环节应该是预算执行和控制环节。因为预算不能一味执行,需要根据内外部环节的变化,要有一定的控制。
2.企业的战略规划、年度计划和预算工作是密不可分的。例如:企业在编制销售预算时,除了要确定各季度的销售量、单价、销售收入、期初应收账款、当期现金收回等金额,还需要编制销售计划,确定销售什么产品、在什么区域销售、以什么方式销售、销售给谁、销售团队如何构成,等等,这些都是销售计划的主要构成内容。企业的销售计划也可以看作是企业销售预算编制的说明书,通过销售计划的编制和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检验销售预算编制的正确性。
3.编制预算能改善组织内部的沟通,比如子目标与公司目标的协调、部门之间目标的协调。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企业各个部门(如市场营销部门、生产部门、物料管理部门等)可以相互沟通各自的计划和需要,并能及时地、正确地评估其他部门的计划和需要对本部门的计划和需要的影响。
编制预算也能更好地协调企业各部门的行动。例如,为开发新产品,财务部门必须为产品开发提供足够的资金;采购部门必须为新产品的生产准备必要的物料;市场营销与销售部门必须有足够的资源促销和落实销售;仓储和物流部门也需要有储存新产品的空间和配送资源,等等。
4.预算为员工的绩效评估提供了一个标准、工具或指南。预算确立后,管理者就需要承担与预算绩效相关的责任,通过特定期间的实际结果与预算目标或标准的比较,可以评估管理者的绩效。比如,通过成本定额与实际成本的比较、销售上的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分析等。
5.预算管理委员会的职责主要有:(1)拟定预算政策和程序,指导预算的编制工作;(2)对各级预算的责任主体上报的预算进行审核与修正;(3)将编制好的预算提交董事会审核批准;(4)下达已获批准的预算并组织实施;(5)监控预算、检查结果、裁决预算纠纷;(6)根据预算执行结果提出考核和奖励意见。
6.预算执行单位的主要职责如下:(1)制订本单位的业务计划、项目计划及其预算草案;(2)执行经批准下达的预算;(3)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并上报分析报告;(4)在授权范围内配置并使用资源。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预算管理概述”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776966,点击提问】
2、
【正确答案】 b=(6×15708-355×265)/(6×21085-355×355)=0.3567(千元/千小时)=0.3567(元/小时)
a=265/6-0.3567×355/6=23.0619(千元)=23061.9(元)
2013年7月份的设备维护成本=23061.9+64000×0.3567=45890.7(元)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预测与年度经营目标”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777016,点击提问】
3、
【正确答案】 1.计算第二次移动平均值(趋势值)以及季节性差异(保留四位小数),填写下表:
季度 1003 1004 1101 1102 1103 1104 1201 1202
趋势值 46.75 47.375 47.5 47 47 47.25 48 47.75
实际值 64 40 32 55 62 38 34 55
季节性差异 1.3690 0.8443 0.6737 1.1702 1.3191 0.8042 0.7083 1.1518
2.计算平均差异(保留三位小数),填写下表:
一季度差异 二季度差异 三季度差异 四季度差异 合计
2010 1.3690 0.8443 -
2011 0.6737 1.1702 1.3191 0.8042 -
2012 0.7083 1.1518 -
总计 1.382 2.322 2.6881 1.6485 -
平均差异 0.691 1.161 1.344 0.824 4.02
3.为了确保平均差异的合计数为4,对平均差异进行必要的调整(结果保留三位小数),填写下表:
一季度差异 二季度差异 三季度差异 四季度差异 合计
平均数 0.691 1.161 1.344 0.824 4.02
调整 -0.005 -0.005 -0.005 -0.005 -0.02
调整后 0.686 1.156 1.339 0.819 4
4.以2011年第二季度到2012年第二季度的数据计算趋势值每季度递增的数值,并且以2012年第二季度的趋势值为基础对2013年第一季度的销售量进行预测(单位为件,结果四舍五入保留整数)。
趋势值每季度递增的数值=(47.75-47)/4=0.1875
2013年第一季度的趋势值=47.75+0.1875×3=48.3125
2013年第一季度的预测值=48.3125×0.686=33.1424(万件)=331424(件)
5.时间序列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1)时间序列法假设趋势和季节性差异之间相互独立,也就是趋势的增长与季节性差异的增长不相关;
(2)该方法假设趋势和季节性差异的历史模式在未来能够持续,这种假设往往被打破;
(3)该预测方法的可信度还取决于选取数据的数量和准确度,选取的数据样本过少或者数据不准确,会导致不合理的预测结果。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预测与年度经营目标”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777018,点击提问】
4、
【正确答案】 (1)净利润=(400+100)/(1-20%)=625(万元)
目标利润=净利润/(1-所得税税率)=625/(1-25%)=833.33(万元)
(2)企业常用的目标利润规划法除了上加法之外,还包括本量利分析法、比例预算法、利润增长率。
(3)①销售利润率:目标利润=预计销售收入×测算的销售利润率
②成本利润率:目标利润=预计营业成本费用×核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
③投资报酬率:目标利润=预计投资资本平均总额×核定的投资资本回报率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预测与年度经营目标”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785256,点击提问】
5、
【正确答案】 (1) 制造费用预算(列表法) 单位:元
业务量(直接机器工时) 弹性预算公式 不同生产与销售水平上的制造费用的弹性预算
(最差)90% (最可能)100% (最佳)110%
业务量(直接机器工时) 6000 5400 6000 6600
占正常生产能力百分比 100% 90% 100% 110%
变动成本:
运输费用(b=0.2) 1200 1080 1200 1320
电力费用(b=1.0) 4800 4320 4800 5280
材料费用(b=0.1) 600 540 600 660
合 计 6600 5940 6600 7260
混合成本:
修理费用 6100 5590 6100 6610
油料费用 2200 2080 2200 2320
合 计 8300 7670 8300 8930
固定成本:
折旧费用 2500 2500 2500 2500
人工费用 1000 1000 1000 1000
合 计 3500 3500 3500 3500
总 计 18400 17110 18400 19690
(2)优点:能够适应不同经营情况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对预算的频繁修改,有利于预算控制作用的更好发挥;能够使各责任中心实施更为细致的差异分析,为业绩评价建立更加客观合理的基础。
(3)常见的预算编制方法有:定期预算法、滚动预算法、增量预算法、零基预算法、固定预算法、弹性预算法、项目预算法、作业基础预算法等。
(4)企业编制预算时,一般采取“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混合式”方式进行,具体包括确定目标、编制上报、审查平衡、审议批准。
(5)成功的预算编制至少具有以下特征:
①与企业战略管理流程相一致;②预算指标体系科学合理;③计划与预算相结合;④假设合理、预算的准确性高;⑤与公司的绩效评价系统相一致;⑥预算编制方法选择适当。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预算控制”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785257,点击提问】
6、
【正确答案】 (1)王某的观点存在不当之处,“预算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是绝对的”这个说法不正确。
理由:预算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是相对的。较高层次或上一环节某些事项的事后控制,往往是下一层次、下一环节某些事项的事前或事中控制。并且,事后控制也有利于积累经验,为今后的事前控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2)刚性控制以预算值为约束指标,任何超出预算值的支出都需要通过特定的审批流程审批后才能使用。柔性控制指超出预算的执行申请可以在企业的预算管理系统中提交,各级审批者根据授权,进行成本和收益权衡后决策是否可以批准执行。
(3)通过刚性控制保障某些项目(如投资项目等重要的资本预算项目)不超预算;而一些与日常经营相关的业务,如管理费用中的招待费、办公费等,可以质疑、警示等柔性控制方式来提醒相关人员,促使相关人员查找预算差异的原因,提高资源使用的效率与效果,实现预算控制的目标。
(4)在企业的预算管理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可控的例外事件,如市场的变化、产业环境的变化、相关政策的改变、重大自然灾害和意外损失等,考核时应对这些特殊情况作特殊处理。企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后,应及时按程序调整预算,考核也应该按调整后的预算指标进行。
(5)按照“平衡计分卡”思路,指标体系设计中应兼顾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平衡;领先与滞后的平衡;短期与长期的平衡;内部与外部的平衡,从以下四个维度来设计企业的年度经营指标体系:①财务类指标;②客户类指标;③内部流程类指标;④学习成长类指标。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预算考核”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785258,点击提问】